原標題:爲什麼會有人把社交當負擔?

年一度的雙11剛剛過去,精打細算的剁手族們想必已經親身體驗了,省錢路上除了或真或假的商品折扣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外,還有各種朋友圈集贊領優惠券、好友組隊分能量、邀請新用戶領紅包等等“關卡”待人來攻克。每到這時,作爲一個輕微社恐,我就只能遺憾地放下轉發的手,一邊安慰自己不差這幾個小錢錢,一邊瘋狂吐槽自己這種破性格,四捨五入就是損失了一個億啊!

相比起害怕出門、交流≈困擾的重症患者,我們身邊還有一類人,他們明明有社交能力,但是從不主動和別人聯繫或者避免和別人產生聯繫,但是他人主動聯繫他的時候卻又不會拒絕……所以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有種社交叫因人而異

沒錯,可惜不是你

雖然人是羣居動物,但可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聚一起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所謂的閨蜜團、小圈子。而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怎麼對待被劃到圈子外的人?是隔三差五拉人聚會、努力發展共同愛好,還是不冷不淡、維持表面功夫就好呢?

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些人——認識但也談不上很熟、聊不到幾分鐘就會冷場、交情不深的“點頭”之交?

像我就特別“害怕”他們從好友列表裏跳出來,打着好久不見的名義企圖“佔用”我的私人時間——畢竟大家生活都沒什麼交集了,跟他們聊吧,也沒什麼正事能說,根本聊不了幾句就會扯不下去;可要是不理的話又會過意不去,好歹同學/同事一場,萬一對方真有事呢?

其實多注意一下週圍就會發現,我們通常只會跟少數幾個人保持長久又密切的聯繫,而剩下的就歸到了“有事才聯繫組”和“有事也不用聯繫組”。如果你非要去跟只適合“有事說事”的人閒聊天,那就是在浪費大家時間了,說不定對方就是在一邊腹誹“我們好像不熟吧”,一邊敷衍你看誰先聊不下去。

參見QQ的在線對其隱身、朋友圈的屏蔽此人消息,你看到的誰誰誰從不跟人聯繫,可能只是因爲你不在對方的圈子裏。

“孤獨”成癮,個性使然

確認過眼神,是憑本事單的身

有這樣性格的人不僅是不愛交際,可能還有以下特點——

很擅長於在網絡世界裏“隱藏”自己,懶得寫評論、喜歡點個贊就走,隨時都準備好清掃自己的瀏覽痕跡;

不愛湊熱鬧,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

有一些十分要好的朋友,在不熟的人面前靜若處子、在好基/姬友面前動如蛇精病;

很看重隱私,不願意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人人皆知;

和三觀不合的人“虛情假意”時會十分焦慮、不耐煩,甚至會認爲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認爲網絡世界比現實世界更加自在,更能做自己……

以上都是我編的,完全沒有任何根據,不準就算了。

或許對他們來說,翻通信錄找久未聯絡的人聊天,還不如在家追劇、打遊戲、睡過頭來的有意義。

我的內心:不合羣使我快樂ヾ(≧O≦)〃

我的錢包:並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