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小喬 來源 騰訊棱鏡(lengjing_qqfinance)

2018年6月13日上午8點半,顧雛軍案在深圳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公開重審。儘管這位年近60的商人已經兩鬢花白,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因爲中風後遺症導致有一隻眼睛睜不開,但他確信自己能夠贏得遲到的勝利——平反無罪。

10個月之後的2019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顧雛軍等人虛報註冊資本,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資金再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判決撤銷原判對顧雛軍犯虛報註冊資本罪,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和挪用資金罪的量刑部分,對顧雛軍犯挪用資金罪改判有期徒刑五年。

此時,距離顧雛軍在2012年9月14日下午兩點的安徽大廈出人意表地戴上“草民完全無罪”的紙糊高帽,並給媒體三分鐘時間從各種角度拍照,已經過去了2400天。

作爲翻案的起點,沒有什麼比這場發佈會更能體現顧雛軍張揚的個性:2012年9月6日,他從廣東肇慶監獄獲釋出獄,未作任何停留即直奔北京;一週以後,在微博上公開媒體發佈會的邀請;14日當天,不少被自己媒體臨時派去“看看熱鬧”的實習記者目瞪口呆地聽到顧雛軍指名道姓舉報4位來自證監會、公安部和廣東省政府的高級別官員收取廣東某知名企業賄賂,僞造證據編織罪名關押顧雛軍以鯨吞科龍資產的“驚天內幕”。

事後證明,關於這一“內幕”顧雛軍毫無憑證,他聲稱消息來源是一位供應商,但這並不妨礙他對着100多家媒體披露了“賄賂”的詳情:4名官員瓜分了5億元人民幣和1000萬美金。媒體詢問這麼嚴重的舉報是否有憑據時,顧雛軍果斷的說:“這個不重要。”

顧雛軍:資本市場最後一個“狂人” | Cover計劃

顧雛軍2012年的媒體發佈會現場

這場發佈會的結果是:顧雛軍頭戴紙帽的誇張形象不花一分錢佔據了整整一週的財經頭條,證監會當天就被迫回應,並在此後整整5年裏疲於應付顧雛軍各種指控以及公開案件信息的要求。

在很多與顧有過交集的人看來,這纔是那個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顧雛軍:只有這樣的顧雛軍纔會用懷揣數億資金去整合百億產業,會在冰箱大局未定時就啓動客車產業整合,會在受到郎鹹平質疑時公開發聲反駁,會在審理庭上現學現賣各種法條爲自己辯護。

顧雛軍是1998年到2004年民進國退狂歡中留下的最後一匹野狼,當年與他名字列在一起的知名企業家中,除了像美的何享健、萬向魯冠球這樣“悶聲發大財”者,但凡高調張揚者,似乎結局都不夠理想:“汽車狂人”華晨仰融出走、“梟雄”德隆唐萬新入獄、“鋼鐵狂人”鐵本戴國芳入獄、“資本狂人”託普宋如華先出走後入獄、“神人”健力寶張海先入獄後出走……

入主科龍

顧雛軍出生於江蘇泰州,在天津上學,在美國創業,並最終在廣東省順德市的容桂鎮,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峯。

這個鎮上曾有一家聞名遐邇的鄉鎮企業——珠江冰箱廠。1992年1月29日下午,鄧小平專程參觀了這家工廠總長6公里的全進口生產線,驚訝之餘,連續問了三遍“這是鄉鎮企業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發展纔是硬道理!”

新中國民營經濟的第二個春天,自此而始。

當年,珠江冰箱廠作爲中國白電之鄉順德“四朵金花”之首,其生產的“容聲”冰箱產量號稱“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產量和口碑都力壓張瑞敏領導的海爾,改製爲科龍電器並上市後,其生產的空調同樣位居全國領先行列。同一個鎮上的美的、萬家樂等企業彼時被遠遠甩在後面。

擊潰這個龐然大物的並非市場,而是當時扭曲的產權制度和政商關係。1998年,受市場發展和宏觀經濟影響,國有企業紛紛陷入經營危機和債務危機,政府不得不讓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全國掀起以併購和MBO(管理層收購)爲主的 “國退民進”熱潮。美的、萬家樂等容桂鎮鄉鎮企業紛紛通過MBO成功轉制,走上發展坦途。

不喜應酬官場的科龍創始人潘寧卻始終沒有獲得鎮政府的支持,1999年,62歲的潘寧被逼退休,容桂鎮鎮長出任科龍電器CEO。

數年之後,格林柯爾系資金鍊條斷裂、科龍倒塌、顧雛軍入獄,經濟學家周其仁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要是還由潘寧那一代人領導,科龍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嗎?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在潘寧離開的第二年,科龍電器發佈了一份震驚市場的年報,從上年盈利6.5億元變爲虧損6.8億元,容桂鎮開始出售科龍股權。

誰也沒有想到,曾被國外一流投行爭相追捧的“白富美”科龍電器,最後委身下嫁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顧雛軍。

顧雛軍:資本市場最後一個“狂人” | Cover計劃

在科龍電器的買主中,43歲的顧雛軍幾乎是實力最弱的一個。1996年,他帶着1.7億美元和世界領先的“顧氏製冷劑”回到香港成立格林柯爾製冷劑(中國)有限公司,在天津生產製冷劑;2000年7月,格林柯爾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募資5億元左右;2001年底,顧雛軍註冊成立順德市格林柯爾公司,花了3.48億元收購上市公司科龍電器20.6%股權。

整個併購過程中,顧雛軍體現出和原股東極高的默契。一個細節是,他與容桂鎮政府協商的收購價本來是5.6億元;但後來顧雛軍的訴訟材料顯示,他當時手上的資金可能沒有那麼多,順德市格林柯爾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貨幣實繳3億元,顧雛軍的專利作爲無形資產估值7億元注入,順德政府主動出面讓這家企業通過了工商註冊。

2001年初,科龍電器在整體銷售收入大增13%並且中報盈利的基礎上,再次公佈了一份鉅虧15.56億元的年報。這份年報中僅各類不合理的計提減值準備就高達6.35億元,連職工公會款都計提了5800萬元的壞賬,負責審計的安達信對這一神操作給出了四個字評語——“無法判斷”。

這份鉅虧年報成功讓收購價格降到3.48億元,爲顧雛軍節約了兩億元。2002年,已經成功易主的科龍電器轉回各項減值準備3.5億元,輕鬆“扭虧爲盈”。

2001年底,科龍電器的資產情況是:總資產超過65億,淨資產26億元,銀行存款及現金約爲7.78億。這成爲外界指責顧雛軍最重要的罪狀之一:低價買入國有資產。

一種市場傳言是:顧雛軍承諾不再審計追究科龍電器可怕的財務黑洞,換得了容桂鎮政府同意他以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接手科龍。

當時科龍電器不但和母公司容聲集團賬務不分,還淪爲容桂鎮政府的提款機。在政府接管科龍電器的短暫時間內,2000年科龍電器營業費用增加1.6億元,行政費用增加1億元;2001年,三項費用增加7億多;其他與母公司的資金來往、關聯交易、擔保負債更是一筆糊塗賬。安達信和公司後來的審計機構德勤,都因爲無法覈定材料真實性,而對2000年-2001年的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科龍電器當時實際黑洞有多大,至今仍是一個謎。

顧雛軍好友、科龍電器顧問、和君創業執行董事長李肅列舉顧雛軍對科龍電器貢獻時曾經指出:“科龍的營銷體系存在大量黑洞,顧雛軍大規模整肅,清除了數億元的資金佔壓、挪用,建立了強有力的營銷團隊。”

在地方政府的默契配合下,顧雛軍順利完成收購。這位江蘇泰州的農村才子躊躇滿志,走到了資本市場的中央舞臺。

併購狂人

顧雛軍從不諱言自己對製冷行業的興趣。當他縱橫資本市場,掌控了中國一流的冰箱、空調和客車企業時,反覆對身邊人說起自己的夢想:整合產業鏈,打造世界製冷家電王國。

先後畢業於江蘇工學院熱能工程系和天津大學動力工程系的顧雛軍,非常符合外界對於“科學家創業”的想象:他曾潛心多年研究製冷理論和製冷技術,“第一桶金”就來自於製冷劑專利費獲得的2億美元,創業項目也緊緊圍繞格林柯爾製冷劑的生產和銷售——製冷劑是冰箱和空調生產的核心原料之一。

然而在顧雛軍併購了國內最大冰箱廠商科龍電器和華東最大冰箱製造商美菱電器之後,格林柯爾製冷劑的銷售反而下降了。格林柯爾年報顯示,2001年營業收入5.16億元,淨利潤3.4億;2002到2004年營業收入分別爲3.21億元、1.07億元、1.848億元。除了2002年出售了200噸製冷劑給科龍電器外,科龍、美菱和亞星客車都沒有采購過格林柯爾製冷劑,格林柯爾的市場份額幾乎不值一提。

這讓很多人相信,格林柯爾的領先技術與顧雛軍的夢想並沒有什麼關係。他的製冷家電王國夢想植根於以小博大的資本運作,而改制國企無疑是當時最好的標的物。

顧雛軍:資本市場最後一個“狂人” | Cover計劃

與德隆唐萬新等人不同的是,早年國內創業的經歷,讓顧雛軍諳熟與“體制”打交道的明暗規則,所到之處廣受地方政府歡迎;而他在美國創業時曾經與投行一起操作買殼上市和槓桿收購的經歷,又給了他遠超一般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和財技。

李肅評價說:“顧雛軍最大的長項是國企改革與管理提升,他在科龍積累的十板斧的經驗很快被他拿到了南昌、合肥、長春、上海,在其他國有企業的重組整合中複製、延伸。”

2003年,格林柯爾收購美菱電器20.03%的股份和亞星客車60.67%的股份;2004年4月,格林柯爾收購襄陽軸承29.84%的股份。顧雛軍僅用不到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格林柯爾系”的建設,實際控制4家上市公司,在冰箱和大型客車領域佔據了行業領頭羊的位置。

從各種材料中看,顧雛軍的基本戰略思路是,通過併購迅速獲得產能以及全國生產網絡佈局,整合國外技術、設計和市場渠道消化產能、增強實力,再繼續進行國內產能整合,實業與資本市場不斷互動,最終打造跨國產業寡頭。

鮮爲人知的是,顧雛軍曾經對中國所有大型家電企業都做過詳細的盡職調查,甚至一度非常認真的將海爾作爲自己的首選獵物,擬定了具體收購方案。對於這些同行,他曾自有一番評價:海爾的壞賬太多,長虹的政治生態和戰略基礎決定了公司前景黯淡,TCL收購湯姆遜是一着敗筆,註定要將公司拖垮。

而他爲科龍規劃的業務突破點是,大量承接伊萊克斯等國際大型白電廠商的低端產品代工業務消化過剩產能,成爲國際最大的家電代工商後實現美國上市。科龍以代工爲主的外銷業務確實成爲顧雛軍時期最大的亮點,2004年科龍電器外銷業務收入超過4億美元,佔到收入的41%。

這個模式的唯一問題在於,由於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刺刀見血的價格肉搏戰,無論內銷還是外銷,利潤都極其微薄。更何況顧雛軍接手的企業中,隱藏着各種歷史形成的財務黑洞,要想讓這個產業體系恢復造血能力步入正軌,顧雛軍動用了自己能夠想到的一切手段,包括併購時使用高槓杆、多個分子公司頻繁關聯交易、擠壓上下游供應商賬款等。

這成爲對顧雛軍的第二個指控:財務造假,粉飾業績。德勤對科龍電器2004年的年報指出,公司第四季度有數億元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無法確認真實性。當年科龍電器在前三季度淨利潤兩億元的基礎上,年報虧損超過6000萬元,直接導致資本市場譁然和證監部門介入。

郎顧之爭與牢獄之災

正當顧雛軍忙於打造自己夢想的製冷產業王國時,風向已經不知不覺轉變。2004年4月28日,江蘇鐵本事件被定性爲“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嚴重失職違規、企業涉嫌違法犯罪的重大案件”。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意味着中央政府重新加強經濟政策的主導權,地方政府與民營資本圍繞招商引資和國資轉手的蜜月期走向終點。

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在上海發表了演講《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重點剖析了科龍電器被格林柯爾收購前後詭異的財務處理,郎鹹平將其形容爲“七大板斧”:安營紮寨、乘虛而入、反客爲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雞生蛋。他認爲,一切數據都指向一個事實:國有資產被賤賣了。

顧雛軍:資本市場最後一個“狂人” | Cover計劃

憑藉國退民進的辯論,郎鹹平一戰成名

此後,另一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與郎鹹平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大辯論”,並迅速擴大到中國幾乎整個經濟學界。張維迎的支持者包括吳敬璉、周其仁、張文魁等人,他們認爲中國企業活力不足癥結在於產權結構,需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家,因此必須辯證看待國有資產轉讓過程中的問題。

那一年被郎鹹平公開點名炮轟的企業包括青島啤酒、海爾、北京控股、華潤啤酒、TCL等諸多巨頭,然而所有企業家都裝聾作啞,只有一向個性張揚的顧雛軍“眼裏不揉沙子”,他不僅公開駁斥了郎鹹平,還聘請了香港律師準備起訴郎鹹平。

他沒有意識到,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大批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面臨下崗失業、福利削減等各種問題的職工家庭。他的主動應戰讓壓抑已久的怒火有了一個發泄口,各類網絡論壇和留言區出現了大量一邊倒的“挺郎”帖子,學術之爭迅速演變爲公共事件。

郎鹹平一戰成名,成爲中國最紅的經濟學家,出場演講費用高達4萬元,單張門票超過600元,幾乎與影視紅星比肩。他自己表示:“我要感謝顧雛軍,他不告我,不與我爭論,我的研究可能還引不起這麼大的社會反響,也不見得能讓這麼多人注意並討論這個問題,是顧雛軍把我的研究放大。”

而顧雛軍面臨的是三重擠壓:第一、證監會在科龍電器2004年年報發佈後組成聯合調查組,進駐科龍電器、美菱電器、ST襄軸以及亞星客車4家上市公司,對廣東格林柯爾涉嫌挪用其控股上市公司資金事件展開調查;第二,銀行紛紛收回格林柯爾的貸款,供應商和經銷商也拒絕再與科龍合作,科龍資金鍊斷裂;第三、後院起火,曾經歡迎他入主科龍電器的容桂鎮政府似乎有了反悔之意。顧雛軍認爲根本問題是鎮政府想要借科龍困局將他趕出去,再將科龍低價轉讓給當地某龍頭家電企業。

顧雛軍身邊人皆勸說他迅速賣出科龍,用這筆錢補上上市公司窟窿。但顧雛軍固執的認爲,賣出科龍是可供選擇的最後一種辦法。即便要賣出,他也發誓絕不能讓科龍落到當地政府和當地企業手中。

2005年8月,顧雛軍和助手被佛山警方逮捕;9月,他在獄中籤字將自己持有的科龍股權全部低價轉讓給青島海信;2008年,顧雛軍因虛假註冊、挪用資金等罪一審獲判有期徒刑十年。

自2012年出獄後,顧雛軍一直爲自己平反而四處奔走,但如同拳頭打在棉花上一樣,有關部門並沒有對他的訴求做出回應,媒體關注也隨着他拿不出更進一步的證據而逐漸消散。顧雛軍最大的支持者是全國工商聯,2005年,全國工商聯就曾經積極斡旋格林柯爾案,希望能夠力保顧雛軍過關,但未能成功。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提出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認真解決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剖析侵害產權案例。

2017年12月2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消息,將依法再審三起重大的涉產權案件,包括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案和格林柯爾創始人顧雛軍案。同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增強羣衆財產財富安全感》;新華社發表評論《用公正司法築牢產權保護堤壩》。諳熟中國媒體話語體系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潛臺詞。

“我認爲這已經不再是我的力量了。”即便自信張揚的顧雛軍,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顧雛軍:資本市場最後一個“狂人” | Cover計劃

與已經被改判無罪的物美創始人張文中相比,顧雛軍也許還希望得到更多——他從來沒有打算退出舞臺。幾年之前,他還曾經計算出海信科龍等公司給自己的格林柯爾系造成的直接損失是489.61億元,並要求這幾家公司賠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