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達州11月12日訊(陳本強 記者 餘開洋 攝影報道)在萬源市青花鎮乾溪溝村,有一個地方,因其周圍山勢形似簸箕,故稱“簸箕山”。年僅22歲的萬源市青花鎮乾溪溝村村民曹顯明,從綠色軍營轉戰荒蕪深山,他毅然選擇回鄉創業,獨自做起簸箕山上的“牧羊人”。短短4年時間,從身無分文的窮小子,逆襲成爲全省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他的創業故事,生動詮釋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一真諦。

家再窮 我還得回去

清瘦、帥氣、懂事中帶着靦腆,初見曹顯明,我們費了很大勁。汽車沿着國道210前行至青花鎮乾溪溝村岔路口,右拐一直向上爬行,得有半個多小時。坡陡彎急,路面狹窄,兩邊雜草叢生,幾乎湮沒了半個路面。好不容易轉到半山腰,找到一塊茅草地,掉頭停好車,還得沿着陡峭崎嶇的山路徒步2公里多,才終於抵達了曹顯明的老家——簸箕山。

“這地方地無三尺平,沒有一塊水田,主要經濟作物靠茶葉。”“目前,整個社只有他們一戶還在山上。”趁着在山路上歇腳的功夫,聽了青花鎮脫貧攻堅辦負責人蒲棟的介紹,讓人對乾溪溝、簸箕山的地名不寒而慄。環境之艱苦、條件之惡劣,可想而知。

2013年高中畢業時,曹顯明考上了大學,但高昂的學費卻是這個家庭所不能承受的。最終,曹顯明放棄了上大學,選擇了當兵。2015年9月,他退伍後並沒有加入到外出務工的潮流中,而是選擇回到簸箕山。

山雖大 也有奮鬥天地

苦命的孩子早當家。在部隊時,曹顯明就多方打聽,積極探討回鄉創業致富的路子。

山羊市場前景好,養殖成本低、見效快,加之山上地廣人稀、植被茂密,曹顯明決定做一名“牧羊人”。退伍後,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山西等地瞭解考察了一圈,尋得了一些養殖祕籍。運沙石、搬木料、搭圈舍……說幹就幹,2015年11月,曹顯明立馬着手養羊行動。爲了不讓父母擔心,他開始獨自籌措資金,勉強湊足了底金5萬元,買來了50只南江黃羊。

趕羊、掃欄、喂料,每天圍着山羊轉,重複着同樣單調的“牧羊曲”,曹顯明內心卻倍加充實和興奮,因爲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羊的身上。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了這個羽翼未豐的小夥子。由於缺乏養殖經驗,加之突降大雪,山羊死的死、病的病,圈裏的山羊數量一天天減少,眼看到手的“羊財”沒了。一個冬季下來,曹顯明最初投入的5萬元損失了一大半。

曹顯明和他的家

路再難 堅持總有盡頭

“兒啦,我們祖祖輩輩呆在山裏,過的都是苦日子,這到處窮山惡水的,挖不出半點‘黃金’來。”養殖虧損,債務纏身,此時的父母也苦心勸阻,讓曹顯明一度陷入極度絕望和痛苦中。

幾經掙扎,曹顯明選擇了繼續堅守。農民夜校送來了山羊養殖技術;3萬元小額扶貧信貸緩解了資金壓力;品質更好的波爾山羊和黑羊替換了現有南江黃羊……一系列精準扶持舉措,讓惶恐中的曹顯明重新堅定了養羊信心。這一年,曹顯明仍舊每天都與山羊呆在一起,像心肝寶貝一樣罩着它們,還更加註重科學養殖。除了日常消毒、防疫,曹顯明十分上心對山羊的“膳食搭配”。

“早、晚要喂足料,下午才放到山上去。不然放早了到處跑,白白耗了體力不說,還不長膘。”曹顯明說,山羊的飼料很講究,除了甜高粱、黑麥草、甜象草等青飼料,還要有玉米、油枯、豆粕等搭配成的預混料。

可是這些精料的到來,讓曹顯明喫盡了苦頭。一車飼料5、6噸,運到山腳後,全靠曹顯明一個人肩挑背扛運回家。“一次搬100斤,一天腳不沾地跑20趟,搬完也要個把星期。”曹顯明說,每次搬運中,肩上都會勒出幾道深深的血痕,腳掌被磨破好幾層皮。無論多大的困難,他都咬牙挺住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艱辛付出下,2016年底,圈舍的山羊個個膘肥體壯,不僅出欄50多隻,還存欄種、小羊50多隻,當年銷售收入4萬餘元,獲得純利潤近2萬元。2017年,曹顯明的山羊規模擴大到了200多隻,同時養了土雞100多隻、蜜蜂10來桶,家庭收入也隨之翻了番。他用攢下的錢,買了一匹馬託運飼料。因爲被新納入易地扶貧搬遷,曹顯明一家又搬進了山腳下的新房,日子愈加紅火。

即將出欄的山羊

建個鄉村驛站 把山裏特產賣出去

修繕後的老屋保存着古樸的味道;“吊腳樓”上的山羊在一個勁地歡叫;屋前荒地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黑麥草;馬鈴聲聲、雞犬歡舞、蜜蜂翁鬧……爲了發展養殖,曹顯明還是回到了山上,暫住在叔叔的老房子裏,雖然依舊偏遠閉塞,但儼然一副生機勃勃的世外桃源景象。

眼前的一切,和曹顯明一樣清秀、乾淨。這正是曹顯明要致力打造的鄉村驛站。

“蜂蜜都是山上產的,我把它包裝好,放到鄉村驛站裏,通過網絡對外展示、銷售。”如何讓農產品走出去、賣相好?曹顯明的理念一點不比城裏人差,去年就用上了“鄉村驛站”這一妙招,還嚐到了不少甜頭。10來桶蜂蜜很快在網上一搶而空,賣了2萬多。今年十月,曹顯明對鄉村驛站進行了升級,除了蜂蜜,還增加了土雞、土雞蛋、山羊等農產品品種,目前已經進入銷售旺季。

“等過段時間,銷量起來了,竹筍、香菇、茶葉,我都會把它放上去的。”曹顯明很看好鄉村驛站的銷售平臺,預計今年能銷售15萬元左右。談及下一步,他將提升鄉村驛站品質,擴大銷售規模,採取網絡直播、遠程監控、基地體驗等方式,把附近老百姓的產品都賣出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裏也有90後的幸福。”望着起伏綿延的羣山,曹顯明堅信,隨着鄉村振興、綠色崛起戰略的深入實施,眼下這條路一定會越來越寬、越走越好,相信會在這條路上遇到更多優秀的90後。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