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這話的真諦我不僅在哪吒身上看到了,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
我寫過很多明星和成功人士,也見識了他們的光輝歷程,許多網友曾留言說“都是些有點背景基礎的人罷了,哪是我們普通老百姓能企及的”。
而今天我要講述的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源自一個普通到極致的家庭,甚至可以說是不如我們其中99%的人的家庭。
他來自貴州省望謨縣的一個小山村,也曾是12年前“孝子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公——劉秀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普通人的閃光點。
(圖源自 中新網)
他是特別的,而這份特別就要從他的名字講起。
每個人的名字都有他特定的含義,而劉秀祥的名字卻是他自己起的。他的“秀”字是按輩分劃分所得,而“祥”字則是他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一切吉利。
這份美好的希冀就源自他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你還記得你四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嗎?家門口和小夥伴跑着玩兒?家裏玩着心愛的玩具?還是被父母帶去遊樂園或旅行?
有個人的4歲是這樣度過的:喪父,母親因此受挫患上間歇性精神失常。
誰來扛這個家?誰又能扛起這個家呢?幸好他還有哥哥姐姐,他才能得以度過了幾年的孩童時光。
但長期的家庭壓力與負擔,讓他遭遇了被拋棄的命運,哥哥姐姐相繼離開了家,從此杳無音信。
那時,劉秀祥才三年級。
小小的他在三年級的時候便背上了家庭的重擔,不僅要自己掙錢讀書養家,還要照顧神志不清的母親。
(圖源自 中新網)
不會種地、個子矮小,無法通過完成體力勞動來掙錢的他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地租了出去,租金爲每年500斤稻穀,而這便是他和母親一年的口糧。
家庭不順,學業上的他就格外努力,在別人還在外面跑着玩兒的年紀,他卻在心裏種下一顆種子: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小學畢業那年,劉秀祥考到了全縣第三的好成績,但悲慘的是他沒有錢去上縣裏最好的一中,因此他與自己夢想中的學校失之交臂。上天眷顧,後來他找到了一家民辦學校,並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免費入校的資格。
無奈,落寞,沮喪,不甘,這所有的一切依然沒有打倒這個13歲的孩子,而是讓他變得更加頑強與勇敢。
(圖源自 中新網)
帶着母親去學校,有了免費學習的機會,卻沒錢租房住,他便在學校旁邊的山坡上自己搭棚子住;
沒有地方做飯,也不能餓着自己和母親,他就在門前地上挖個坑當竈臺;
沒有生活來源,他就在放學後去縣城撿廢品,到了週末還要去打零工,這樣下來他每週能賺20多塊,來維持與母親的日常花銷。
(圖源自 中新網)
一個星期20塊,什麼概念?即便是在零幾年的時候,也顯然是分外拮据了。
2004年劉秀祥初中畢業了,他考上了安龍縣第一中學。
這次爲了能租上房,給母親好一點的生活,他利用暑假去遵義修水電站工作,掙到了600多塊錢的他開心極了,但最終這點微薄的工資卻並不能租到房子。
這次,劉秀祥帶着母親住進了閒置的豬圈,以200元每年的價格。
上天真的公平嗎?至少在劉秀祥的身上,我看到了滿滿的辛苦與辛酸,感受到了滿滿的難過。
在半工半讀的高中三年,劉秀祥沒有一刻停下自己的腳步,努力學習和拼命賺錢,成爲了他生活的全部。
而就在2007年高考到來,他終於迎來了改變人生的機會的時候,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高考前一週,由於學業的壓力和打工的勞累,雙重打擊下,他病倒了,高考落榜。
難過?悲傷?他想死。
直到他翻到了日記裏寫着的一句話:“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也許你不試一試,就真的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大的能耐。最後,他決定再戰高考。
在成功說服一傢俬立學校的校長接收他入校復讀之後,2008年的夏天,他考上了臨沂師範學院(現臨沂大學)。
(左一,圖源自 中新網)
一年的付出沒白費,一年的磨劍終拔刀。在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抱着母親哭了。
然而“錢”這個難題,再次成爲了劉秀祥入學前的一大考驗。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等來了人生中的“好運”。
由於劉秀祥的故事太過勵志和有正能量,在經過多家媒體發佈宣傳後,他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學校除了爲他和母親提供了臨時住處外,還爲他安排了勤工助學的崗位。
但在入學後,劉秀祥卻拒絕了繼續爲他提供幫助的熱心人士和企業,原因是:我覺得一個人活着不應該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該讓人覺得可親和可敬。
他拒絕了別人的幫助,卻在勤工儉學的同時,幫助着初中撿廢品時認識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繼續上學。
這樣一個熱心且學習優異的人,離開小縣城後,他將來必定會在大城市大展拳腳,另有一番作爲吧。這是我們都能想到的美好未來,但他沒有這麼做。
他的決定源於接受他幫助得以上學的一位妹妹,她說她不想上學了,要結婚嫁人了。
“我想給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改變。”掛了電話,劉秀祥決定回家。因爲他想告訴那些身處貧困和迷茫的孩子:人生必須有夢想,實現夢想不僅僅他能做到。
(圖源自 中新網)
回到家鄉後,劉秀祥成爲了高一年級的一名班主任,而這個班的現狀是:在中考總分700分的前提下,班裏考得最高的同學是258分,最低的則只有105分,沒人認爲自己考得上大學。
改變學生的心態,成爲了劉秀祥的第一個任務。爲了和大家拉近關係,他請全班同學來家裏喫自己做的飯。
3年的陪伴,耐心且正確的授課方式,最終讓全班47名同學全部考上了大學,“中考258分那位同學高考成績是586分,105分那位同學也考上了本科大學。”
“我想要告訴他們,不要低估夢想的力量,你們的老師就是這麼走來的。”
夢想的力量,這是我第一次真實的感知到。
“我最初想,能改變一兩個人就足夠了。但我後來想,我不可能只改變一個人。我當班主任,一個班50人,那我就有可能改變50人”“可能很多年後,我改變的人是500、5000甚至5萬。”
在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之後,他發覺“除了喚醒學生,還要喚醒社會的關注”,他開始去各地演講,講自己的故事,也是激勵在迷茫和苦難中的人。而今,他已經到各地演講超過1100場。
(圖源自 中新網)
2018年,劉秀祥入選“中國好教師”。
回想當時的心情,他說:“當時很激動,但我只是一個代表,紮根一線和邊遠地區的老師太多了”“我只是一個幸運者”。
他真的是個幸運者嗎?至少在我看來,他的人生有太多的不幸,而如果說什麼是他的幸運,我想那大概就是他的這種不屈服、不畏懼命運的精神吧。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爲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今,32歲的劉秀祥成爲了貴州省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還改變了自己和許多人的人生。
世上哪有那麼多的一帆風順?人生不過是逆水行舟罷了。
不抱怨、不服輸,勇敢無畏、堅持夢想。
他是我見過最認真生活、努力改變命運的人,也是最有正能量,將那股子韌勁兒用心傳承的人。
“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這是我聽過最搞笑的人生哲理,也是意義最爲深刻的人生含義。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西天取經,還是九九八十一難?
別問,前進就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