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眼睛要领着主要动的手,眼要随主手的方向前视。这时眼平视前方,但一直用余光观顾着两拳左右环里扣,屈臂向上前击的动势。

原标题:练太极拳应掌握眼的角度

太极拳的精髓在精气神,精气神的体现主要在眼法上。如“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眼既不可怒目而视,也不可朦胧似睡;既不可看的太近老盯的手心,又不可看的太远也没神气;眼要穿过手掌二、三米处,才能体现神气。行拳走架时“眼既要向前平视,又要随手而视;既要以眼领手,又要余光扫视;既要眼前手相随,又要即刻转正"。通过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谈谈自己对眼的角度的认识,望老师和拳友们斧正。

注 视

一. 注视

走架定势时,眼平视、仰视、俯视前方,做到面前无人似有人。主要是一个动作或姿势完成时,目光经前手食指或指尖前视。要顾在三前:就是"眼前、手前、脚前"。

1.平视:站立时的自然视线10度

如起势:翻动两臂,两手背朝前,由下而前往上徐徐提起抬平,微屈两肘,微坐两腕,十指前伸,由上向下落至两胯前。两眼向前平视。再如搂膝拗步、揽雀尾左右掤等。两眼平视也是自然视线10度左右。

2.仰视:头随身动,眼随手动,眼睛仰视转动20度左右。

如斜飞势:两臂环下弧,倒手两臂合,右腿向右后135度迈出,转身两臂平,左脚里扣,左掌采在左胯旁,右掌挒到右上方,面向西南角。眼视右掌前上方,眼仰视20度左右。

3.俯视:颈椎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低头、不抬头,头部固定不动,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30~70度区域。

①海底针:重心前移,提右腿垫半步,重心后移,右臂由下向上往后提起。坐好右腿,摆正左脚,右臂由后向前往下折腰下沉,左手搁在左胯旁。面向正东,眼看右手前方,眼睛俯视70度左右。

②栽捶:重心略向后,腰带右脚开,重心右移,提左腿迈步,右手挎拳,左臂屈至腹部前方,身向左转,左臂环膝,右拳向下方折腰击出低过于膝,身向正前。眼看右拳俯视45度左右。

③指裆捶: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尖打开,重心移在右腿上,提左腿迈步,左臂屈至腹部前方,右手挎拳,左臂环膝,右拳指裆伸出。眼看右拳,俯视30度左右。

随 视

二. 随视

眼随手的变化而变化。眼是心之苗,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相合。标准视线左右各45度为最佳角度。

1. 眼领手:眼在手先,以眼领手。就是眼睛要领着主要动的手,眼要随主手的方向前视。杨氏传统太极拳动势均是以眼领手。

如云手:身头以起势方为基点。左右各转45度,眼以标准视线为中心,随身向左右各转45度。这也和我们日常用筷子夹食物时一样。首先,是眼睛先盯住食物,而后用筷子再去夹食物。不可能先用筷子夹食物,眼不看食物,一是夹不住,二是夹不准。

2. 眼余光:眼睛盯着主手的动向而转动,但应用眼睛的余光顾及另一手。要用左右眼睛的余光最大视野各为100度左右将对手罩住,对手的每一动势都要能看到,不能失控。

如抱虎归山:左手向左后45度下环弧,头身从正南转西北计135度,左眼余光盯着左臂向下环弧屈肘坐掌且转身西北击掌变主手的动势。再如双峰贯耳:双手在胯旁旋腕,逐由下向上往里扣,两手向左右45度环,屈臂握拳向上往前击出,两拳眼侧相对。这时眼平视前方,但一直用余光观顾着两拳左右环里扣,屈臂向上前击的动势。在我们日常参加集体展演,拳友们左顾右盼瞻前顾后都用眼睛余光瞟着左右参赛者的动作,以达到最佳效果。

3. 眼后视:常言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就是前后左右上下。所以眼六路与耳八方是相连的。

杨氏太极拳是圆周360度的防范。如十字腿、转身蹬脚、转身撇身捶、白蛇吐信、转身摆莲等都是对身后或周身的防范。倒撵猴的后方手、搂膝拗步的后方手过度势、单鞭的后方手等也是眼后视的范畴。我们习练拳时,也在时时关注着身后的动态,用眼用耳刻刻盯着身后的变化。用后视的方法即时捕捉信息,后视同样是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行拳走架时,眼睛的角度。即“定势平视,动势领手,平余兼顾,动静相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