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愛一部叫做《馬丁的早晨》的動畫片,總是幻想着什麼時候自己的早晨也能像馬丁一樣,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到來。長大後,才明白那是虛設的,生活環境常常是一成不變的模樣。從學習—家庭轉變爲工作—家庭,時間在前進,空間卻彷彿停滯了,頓足不前。

改變中世紀的「寡淡工位」

辦公室環境,最早由中世紀的修道士發明,當時每天教堂的鐘聲就如同現今的打卡鐘一般,修道士按時進出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勞作。

自此之後,隨着工業革命、電氣革命以及信息革命的接踵而至,辦公室特徵日益凸顯:冰冷、簡單,一切以高效爲導向。隨着工作內容的進一步細分,普通上班族的生活,便被困頓於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物理空間之內。肉體被禁錮的同時,思維相應也被關進了一間名爲”沉默”的房間。

然而,美國現代主義大師賴特設計在1904年的拉金大樓時,創造了一個有別於以往的,有自然採光和中央空調的中庭的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四個或六個員工可以同時坐在一張工作臺前工作。這被當時被視爲辦公大樓的先驅,而在今天看來,其中也有一絲聯合辦公的韻味。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而賴特的心中似乎也的確存在這樣一份顛覆當時辦公環境的理想。到了1936年,位於威斯康新的約翰遜制蠟工廠的行政大樓,賴特繼續着他的現代辦公空間的改革。如同拉金大樓一樣,他創造了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整個辦公大廳的結構由無樑的細長如花莖般的結構柱構成。辦工作圍繞着這些結構柱佈置。在這裏工作的人們的感受就像在水裏生活的魚。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而這恰好與當下的聯合辦公環境有所契合,去除掉更多的阻隔,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爲順暢。這在當時被看做一種極爲大膽的創新,拒絕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寡淡工位」,去除所謂的工位等級,工位創新的同時,社區也在這一過程中初具雛形。有關辦公環境的「革命」,在此時便被埋下了種子。

西子湖畔的「辦公諾亞方舟」

這樣一艘以承載創業者夢想與未來爲使命的「辦公諾亞方舟」,到底會用什麼樣的魅力來吸引「乘客」呢,難道僅憑高唱一句「Do What You Love」的企業願景,就能成功了嗎?更何況共享經濟進入了寒冬,春天的到來恐怕不會那麼如意。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這個午後杭城迎來了入冬之後的第一場雪,在更顯朦朧的西子湖畔,人羣如梭的龍翔橋附近,我走進了WeWork在杭州的第一家門店延安路店,嘗試爲這個冬天尋找一個溫暖的理由。

出了杭州最爲繁忙的地鐵站之一龍翔橋站,站在西湖周邊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一間稍顯破舊的電梯上「wework」的字樣告訴我,就是這裏了。

一個半弧形的搬點吧檯、兩扇門都沒能關住的暖氣、三朵山峯形狀的裝飾物、以及隨處可見的「WeWork」字樣,與垂下無數絲絛的紙燈籠,工作人員身着「靈動起杭」字樣的文化衫。的確這是一間一踏入便讓人感覺靈氣十足的空間。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大珠小珠落玉盤

通過門禁系統進入室內,我第一次發出了「Wow」的驚歎。或是許久沒見到如此寬敞的中庭,所以當多個小燈籠懸掛在圓形燈邊時,高而寬的開放性空間,讓人瞬間感受到了這被「WeWork設計」洗滌過後的江南煙雨。

頭頂是一片玻璃穹頂,整個空間沒有過多的強照明裝備,但是小圓燈提供的光芒已足夠。陰雨連綿的午後,沒有刺眼的陽光,空間平添一份水墨畫般的氤氳。而這其中更是藏着設計師精妙的小心思「希望西湖一天的光影變幻能在這裏復現,讓人們在空間內也能感受到不同天光下的西湖之美,打造一個通透、輕盈的城市湖畔」。

順着頂部看向地面,WeWork標誌性的圓形燈加上C型座椅,大大小小的各式圓形辦公傢俱構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圖景。在玻璃幕牆的映襯之下,着實有一種「水光天色共徘徊」的景象在眼前綻放。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斷橋」重現工聯?

順着中庭往前走,不多時便瞧見一個綠色的樓梯。我一直對WeWork的樓梯非常感興趣,不論是北京坊中畫有「千里江山圖」的樓梯、北京的彩虹糖臺階亦或是上海延安東路波普色系象徵着「絲綢之路」的迴旋樓梯,都讓人感受到社區的溝通性。

同樣,WeWork也沒有放過這家社區中的樓梯。

一座帶有旋轉樓梯的空中走廊將東西兩側的空間緊密連接在一起。WeWork曾表示早在項目開啓之初,如何激活這個巨大的U字形狹長中庭就是個巨大的挑戰。而用設計將人連接在一起,又是他們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所以「用一個空中走廊聯結激活整個社區」,成了設計團隊給出的最佳答案。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拾級而上,站立於旋轉樓梯連接的橋上,整個中庭盡收眼底。彷彿立於斷橋之上,兩岸風光不盡相同。若說斷橋與這一旋轉樓梯的區別,便是樓梯兩側各有一道靚麗的粉色圍欄,據說內部藏着支撐整個中庭的空調和燈光音響系統。而斷橋之上,或許只有《新白娘子傳奇》的主題曲在腦海中不時迴盪。

「Lunch Money」首個茶室作品

WeWork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WeWork追求體驗,保證全球每一個辦公地點,都有獨特設計。將當地特色融入到整個設計當中,讓人感覺到煥然一新。」

「非常WeWork」,是艾鐵成用來形容空間的一個詞彙。

而在WeWork中國目前已亮相的空間中,用輕鬆詼諧的設計語彙詮釋傳統文化,成爲了他們的態度。例如在「王爺府裏打遊戲」、「老鴉片場辦公」,都是他們對於空間的全新本土化解讀。所以對於杭州的本土化設計,我同樣十分好奇,他們又會對茶、絲綢、西湖等杭州文化符號做出怎樣的組合搭配。

而這一答案,直到我遇見茶室,才得以揭曉。作爲在WeWork中國的首個茶室,這一間小小的屋子備受設計團隊「寵愛」,古屏風樣式的摺疊門、木質元素的使用、陶罐等擺設以及榻榻米的茶座,無一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身處西子湖畔的茶館中。但一盞由WeWork內部藝術團體伙食費(Lunch Money)特別打造的朦朧氤氳感十足的燈箱,一瞬間將人拉回了這裏,的確,燈箱「非常WeWork」。即便是在此開個小型派對,也不會讓人覺得有任何不妥當,空間的寬容度讓人安心。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此外,WeWork延安路隨處可見雕塑藝術品,從桂花、荷花這樣的自然元素,到雷峯夕照、柳浪聞鶯、集賢亭這樣的西湖美景都被重新演繹,通過壁紙、壁畫、霓虹燈、凸起的燈箱,甚至大型雕塑作品的「表現語言」,告訴人們這羣Z世代設計師眼中「不尋常的西湖印象」。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別讓標準長成空間的「枷鎖」

當標準化成爲現代文明的特徵之一,很多時候「標準」成爲一種人們對於美好或者優秀的評判依據。殊不知,其實標準是對待時間和空間最殘忍的一種方式。

首先從成本亦或是效率而言,許多大型企業更偏愛「整齊劃一」的辦公空間設計,認爲那是一種高效的企業形象體現。但其實,卻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據 WeWork統計,與傳統辦公空間相比,WeWork 能爲企業會員節省25%-50% 運營費用。但據 WeWork 成員表示,相比節省的成本來說,其實是 WeWork 的便利性和前沿元素吸引了他們。畢竟對於一些大型企業來說,尤其是傳統企業來說,它們不擅長爲員工提供符合他們期望的福利和便利。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全球消費市場創新部就設在波士頓的一處 WeWork聯合辦公空間內,該部門副總裁 Adam L'Italien 表示:“我們已經成爲公司其他部門的人才供應支柱,我們也可以向用戶證明,我們並不是如他們想象的那般——就是一種古板的保險公司形象。”

顯然,一個極具創意性與科技感的空間,爲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與高效,更重要的是爲品牌帶來的無形資產,一種更爲年輕的品牌形象。而這一點自然是那些「整齊劃一」的規範辦公室所無法給予品牌的空間能量。

最理想的人和空間的關係一定是空間反映了人的行爲和需求,同時人通過自己的行爲在空間裏面也是塑造了不同的推動了空間的發展,而這是一個互動的關係。常有人說,人生一半的時間花在牀上。其實人的一生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工作上,八小時基本工作之外,甚至有很多人工作12-16小時。所以工作的體驗最爲重要。在一個可以相互產生作用力的環境之內,只有不斷提升體驗感,才能爲更多工作的人提供更爲舒適的辦公生活。

而這樣一股積極的力量也會「反哺」社區。WeWork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調查,當他們進入一個社區以後,會員會帶來聚集效應,周邊會開新的咖啡店和新的配套生活方式,不斷地激發整個社區的活力,甚至能對整個城市產生正能量的。這樣一個對於社區的帶動作用,自然是一棟規規矩矩的寫字樓所不能比擬的。

“很多企業沒有自己的原創,我不覺得它們有未來。”艾鐵成再次強調創新對於一個共享社區的重要性。所以WeWork不斷拋開條框,打破以往「這裏用作會議室,那裏用作茶水間」的死板空間規劃,加以對周遭空間文脈特徵的引入和吸納,通過對小尺度生活方式的滲透化研究,一種更爲精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由此而生。只有擺脫了「標準化」這樣一幅鐐銬,共享社區、WeWork的未來纔會像馬丁的早晨一樣,令人驚喜不已,情不自禁說出那一句「WoW」!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有趣的工作 成就有趣的社會

在《隔間》一書中,具備職場病的人被稱爲「格子間動物」,當被工作壓垮之後,「壓力爆表,忍無可忍,一把推開桌子、踢翻椅子,掄起大錘砸爛電腦、砸爛自己所棲身的小小格子間」,這又是一款風靡網絡的小遊戲中的場景。

這樣的格子間,當然不該成爲有着創意想法的年輕人該有的工作環境。

所以會有WeWork這樣的空間誕生,兼具創意設計,同時也有人文溫情,重新定義上班一族的工作。

古典文明的世界觀中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與工作,自然是一去不復返。但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工作壞境中,向更美好的未來奔跑,畢竟「人被生下來,並不是爲了待在狹小的格子間內,對着計算機屏幕坐上一天又一天」。

週一早上的辦公室 爲什麼不能像馬丁的早晨一樣精彩?!|尋禮

在自己的勞動中肯定自己,感到幸福,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與智力,這是馬克思筆下的最幸福的工作狀態。身處一個有趣的空間環境,擁有一羣有着共同理想的有趣青年,工作也就不會只是一副枷鎖,上班纔不會變成「喪班」,這個社會纔會迎來更有趣的明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