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永好:從鄉間地頭走出來的傳奇締造者

本刊記者 張博

36年前的陰差陽錯,讓喜歡機械和電子的劉永好一頭扎進了農業領域並逐漸形成了他的農業產業帝國。到今天,劉永好所創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把業務拓展到全國及海外35個國家。在開發農業產業的同時,新希望集團在乳業、金融等領域也全面開花,並多有斬獲,但集團80%以上的業務始終與農產業相關。

作爲深耕農業領域領軍者,劉永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每一個進程,也受惠於改革開放的每一步。他說:“新希望集團的每次重大的選擇,都烙下了改革開放的印記。新希望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新希望。”

白手起家,成爲鵪鶉大王

1951年,在四川省新津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裏,劉永好出生了。到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的他,那時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在年幼的劉永好心中,未來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了。1968年,17歲的劉永好插隊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近五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爲老師。此時,劉永好的大哥劉永言在成都906廠計算機所,老二劉永行從事電子設備的設計維修,老三劉永美在縣農業局當幹部。雖然當時劉家兄弟四人都有着令人羨慕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但是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兄弟四人開始不安分起來了。

一開始兄弟四人準備做音響生意,“我記得1980年的時候,我和我的四個兄弟就想創辦一個企業。因爲我們喜歡搞無線電,我們自己裝的音箱非常好,很多人都求我們幫他裝。我們就說,既然這樣的話,乾脆我們開個工廠,您給點成本錢,加點手工,我們幫您裝算了。生產隊恰好有空的空房,生產隊一聽說感覺很高興。”但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讓劉氏兄弟們的創業夢破滅了。

音響生意雖然沒有做成,但是創業的願望依舊很強烈。搞音響投資大,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兄弟四人一合計,既然不能賣音響那乾脆搞養殖吧,養殖業投資少,技術含量也低,農村出生的他們也熟悉。於是,兄弟四人變賣了家中的手錶、自行車等值錢物件,湊起1000塊錢,到農村找出路。

當時人人都說鵪鶉是“下金蛋的鳥”,產蛋率高,又容易大規模養殖,四兄弟聽說後便決定養殖鵪鶉。他們鵪鶉養殖上下足了功夫,很快就賺了錢。但是隨着市場的逐漸飽和,他們的業績也開始停滯不前。兄弟四人開始猶豫,關鍵時候,還是老大劉永言的話起了作用:“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不久之後,他們開始用電子計算機調配飼料和育種選樣,並且摸索出一條經濟實用的生態循環飼養法:用鵪鶉糞養豬、豬糞養魚、魚糞養鵪鶉,使得鵪鶉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雞蛋差不多。到了1986年,育新良種場已經年產鵪鶉15萬隻,鵪鶉蛋不僅販賣到國內各個城市,而且衝出亞洲走向了世界。

“當時所有的鵪鶉和蛋都是我賣出去的。”劉永好回憶道,“一開始,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生意越做越大,我們又在成都最大的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奇大無比的店,每天都堆放着數十萬只蛋,近的是重慶、西安,遠的是新疆、北京,還有老外的訂單。那時候,我們成了全國鵪鶉蛋批發中心,我們已經把鵪鶉養到了所能達到的最大的目標。在我們帶動下,整個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養鵪鶉,最高峯的時候全縣養了1000萬隻鵪鶉,比號稱世界鵪鶉大國的德、法、日還要大,我們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鵪鶉大王和世界鵪鶉蛋大王。”1986年,劉氏四兄弟決定用一個充滿美好前景的詞來重新命名自己的養殖場——“希望”。

從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到世界鵪鶉大王,劉永好經歷了商業人生的種種磨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他的心理逐漸走向成熟,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在那樣一個年代,內心的強大是人最終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永好:從鄉間地頭走出來的傳奇締造者

積極轉型,成就飼料霸主地位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泰國正大的豬飼料在中國賣得如火如荼,幾乎佔據了中國豬飼料市場的半壁江山。當時,“正大”在成都投資一億元建了一家飼料廠,雖然價格奇貴,但因爲對豬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農民購買“正大”飼料還需要排長隊。於是,有些農民問劉氏兄弟:“你們爲什麼不生產和正大一樣的豬飼料呢?”

此話正中劉永好下懷。他迫不及待地回到成都和幾位兄長商量起了新的產業規劃:放棄養鵪鶉而轉產飼料,並作了詳細的戰略部署。

1987年,希望飼料公司在古家村買了10畝地,投資了400萬元,建立了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飼料廠,又投入400萬元作爲科研經費,找了國內外一批專家進行研製開發,同時將10萬隻鵪鶉全部宰殺。1989年,公司生產的“希望牌”1號乳豬全價顆粒飼料開始推向市場。這時候,擅長銷售和市場推廣的劉永好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廣告才能。

“我租了一臺刻印機,請一個寫字好的朋友寫好廣告語。創意是我做的,稿子是我寫的,刻是我找人刻的,貼是我自己貼的,每家每戶豬圈都貼上了我們的廣告。那個時候,這種廣告方式成本低,效果特別好。”在劉永好的大力推廣下,“希望”牌飼料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銷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飼料的質量不比它差,每噸的價格卻便宜了60塊錢。

面對“希望”的不斷蠶食,“正大”急了。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結果“希望”牌飼料的銷量狂漲了三倍。劉永好的市場營銷策略打得“正大”既沒有招架之功,又無還手之力,最後只能無奈地退出成都市場,“希望”牌飼料一舉確立了在中國豬飼料市場的霸主地位。

當時那句國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養豬希望富,希望來幫助”就出自劉永好之手。

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永好:從鄉間地頭走出來的傳奇締造者

創辦新希望,跨界新領域

1992年,隨着業務節節攀升開始進軍全國的希望飼料公司改組爲希望集團,這是我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1995年,年銷售收入20億元的希望集團被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評定爲中國100家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第一名,同時被國家工商局評選爲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的第一名。隨着集團規模化的發展,1996年,劉永好組建了新希望集團。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當年全國兩會,我以政協委員身份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做了一個發言,叫《私營企業有希望》。當時我講了這個題目,很多領導擔心,你怎麼講私營企業有希望呢?不過我發言以後,人民大會堂響起了很熱烈的掌聲,他們認爲我講得好,然後就開了一個兩會新聞發佈會,第一次讓民營企業在那個地方面對全球講我們中國的私營企業的進步和成長。”他與41位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爲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這促成了兩年後中國民生銀行的誕生。

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爲最大股東。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爲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併成功登陸A股市場。

在劉永好的帶領下,新希望集團產業範圍涉及飼料、乳業及肉食品加工、房地產、金融與投資、基礎化工、商貿物流、國際貿易等領域。

目前,新希望集團在全球共有500餘家分子公司,員工近7萬人,年銷售收入超千億人民幣,已逐步發展成爲以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爲主導,並持續關注、投資、運營具有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的新興行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伴隨着新希望集團發展,劉永好也成爲商界“明星”:他先後獲評“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CCTV年度三農人物”“中國改革開發3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安永全球企業家獎”“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和美國《商業週刊》“亞洲之星”等稱號;還在2006年、2010年兩度榮膺“CCTV年度經濟人物”。

要創富,還要創新

進入新世紀以來,劉永好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中看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創新不足,活力不夠,格局不對,我們必須創新!”從農業、食品、房地產、化工四輪驅動,轉向人才年輕化、產融一體化、國際化、創新與科技化的四化驅動戰略,劉永好爲36歲的新希望描繪出清晰的路線圖。

首先從人員年輕化開始。劉永好把人才年輕化放在了新希望集團轉型升級、開創下一個30年新希望未來戰略的首位。2013年,劉永好的女兒、“80後”劉暢執掌新希望六和董事長。“36年的新希望,正在努力成爲一家‘年輕化’的公司,”劉永好說:“秉承立足自身成長,並進而推動行業和社會進步,促進國家發展的使命,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創業的激情和創新的狀態,是新希望能夠走到今天、走向未來的關鍵。”

接下來,新希望集團積極向互聯網靠攏。劉永好設計了“福達計劃”和“草根集團”。其中,福達計劃的核心是用互聯網技術把金融服務、技術服務、市場服務和運營服務,與養殖生產體系、生產加工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全打通,使得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提高效率,提升價值;草根集團用合夥人模式吸引人才一起投資創業,拿出百億資金,跳出農業食品行業,面向全產業創新創業。在草根集團成立半年的時間裏,已經孵化出了20個項目。

最後,新希望加速了自身的國際化進程。新希望自1997年開始海外業務探索,並於1999年在越南建成第一家海外工廠以來,新希望的國際化之路已走過近二十載。近幾年,從東南亞等欠發達地區到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從辦工廠到併購參股,從動物飼料到高端蛋白,新希望國際化的歷程成爲了現代農業企業國際化轉型的樣本。目前新希望海外業務在集團的佔比約10%,未來或將佔比一半。

劉永好無疑是時代的幸運兒。如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起點,劉永好選擇了繼續在農業領域投資500億元人民幣。他說,“我們黨的十九大進一步肯定了企業家的地位、作用,並且出臺了文件,要保護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精神。這給我們極大的鼓勵。國家繼續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並將繼續改革開放,這是對民營企業最大的鼓勵”。

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永好:從鄉間地頭走出來的傳奇締造者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永好:從鄉間地頭走出來的傳奇締造者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