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設立驛站是爲了方便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的傳輸,驛站的主要功能是組織傳遞消息,其次還有就是供來往官員途中食宿以及換馬。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八百里加急,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關於這個速度,我們都聽到過一句詩,那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就是諷刺唐玄宗爲了愛喫鮮荔枝的楊貴妃,動用國家驛站運輸系統,不惜動用國家的運輸系統,從遠在千里之外的南方運荔枝到長安。

驛站是國家出現以後,政府專門爲傳遞公文和軍情所設置的通信機構,至今已有3000年(也有人認爲驛站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歷史,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裏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裏的速度傳遞。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裏、600裏、最快達到800裏。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八百里加急”專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傳遞。

唐朝政府官方規定普通驛馬要求一天行180裏左右,再快些則要求日行300裏,最快的則要求日馳600裏。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500裏。

唐律規定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因書信延誤而遭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雙方在交戰時,如果料到敵方會打埋伏攔截情報,就會通過多途徑分多人來攜帶文書以防萬一,不過“八百里加急”一般很少用,除非軍國緊急要事,累死驛兵驛馬的事也是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