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四个地级市之一(其余三个为海口,三亚、儋州),现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政府驻地位于西沙永兴岛。2007年11月19日,海南省文昌市市委宣传部政府官员张先生在接受香港《明报》的电话访问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提议,将西沙办升级,设立正式的县级市“三沙市”,取代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来管理这三个群岛。

三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四个地级市之一(其余三个为海口,三亚、儋州),现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政府驻地位于西沙永兴岛。三沙市是在2012年时伴随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的撤销而同时建立的新行政区。

三沙市是中国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和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是全国继浙江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6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三沙市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015年7月24日,三沙市永兴码头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竣工。

明代以前

距今7000年前的人类“新石器时代”和“渔猎时代”,中华民族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制造舟船的民族,居住中国南方沿海的先民凭借船只向南海索取生存资料。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与中原地区开始往来。从那时起,中国渔民便常年不断地在南海航行和从事捕捞作业,并最先发现了南海诸岛,详细记载在一种叫《更路簿》(或《水路簿》)的特殊手抄本中,作为航海指南世代相传。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已内属中原王朝。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把全国分为42郡,其中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三郡所辖之地,大都濒临今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海域,也就是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

汉: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后,在其地设立了儋耳、朱崖、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朱崖两郡在海南省。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至“千里长沙”,即今日西沙群岛。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资料,南海海域被第一次标注在汉代地形图上。

三国: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康泰、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朱二使亲历南海诸岛部分岛屿,并仔细观察“珊瑚洲”,所著《扶南传》是世界上最早科学描述珊瑚岛成因的文献。

晋:西晋时,裴渊《广州记》记载了南海的全日潮和半日潮。东晋时,南海郡太守鲍靓定期巡视南海和南海诸岛。

南朝:南朝宋国的谢灵运在《武帝诔》中记载,大约在公元410年和411年,宋武帝刘裕“虎骑骛隰,舟师涨海”,与卢循进行了一场战斗,其主战场即在其所辖的南海诸岛。

隋:《隋书》记载,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泰国东南一带),航程经西沙群岛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岛西侧。

唐:《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海南省三亚市)的疆域“西南至大海三千里”,显然,已经包括了西沙群岛。《韩昌黎集》卷21记载了唐穆宗时岭南节度使所管辖的四至范围,其曰:“隶府之州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多洲岛。”表明在唐代南海诸岛不仅已经成为振州行政区划的一部分,而且岭南节度使还对南海诸岛实施行政管理。

宋:宋代承袭隋唐行政建制。北宋曾公亮所著军事制度和国防大事的《武经总要》将九乳螺洲(西沙群岛)归属宋代海疆。南宋《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丙子日,南宋端宗皇帝曾驻驿西沙群岛(七洲洋)。

元:延续宋代之制,中国地方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进行管理。至元十六年(1279年),根据元世祖的命令,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即为“四海测验”。其行程“南逾朱崖”,最后“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这是元代在南海行使管辖权的体现。相关史事(《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元代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1311-1320),朱思本绘、罗洪先增补的《广舆图》绘有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南沙群岛),说明元朝依旧将南海诸岛列入版图。

明:有关南海的行政区划已日趋稳定,中国政府不仅将其完全列入版图,而且进一步确认它属于琼州府管辖范围。明宣德五年(1430)编绘的《郑和航海图》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标绘在大明版图内。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疆域”条中记载:琼州府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海南人王佐(1465~1505)所著的《琼台外纪》中记载,万州辖有“长沙、石塘”,说明南海诸岛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万州的管辖范围。可见15世纪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已是海南岛的一部分。

清至民国

清:无论是官书,还是地方志,凡记载到南海诸岛,无一例外地将其以山川单位置于琼州府万州辖下。如金光祖《广东通志》、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胡端书《万州志》、明谊《琼州府志》等,这些有很高权威性的史书,为我们认识当时南海诸岛的行政区划,提供了充分、可靠和极具价值的资料。同时,1724年印行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印行的《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印行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和《大清万年一统全图》、1817年印行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把南海诸岛标绘在中国版图的政区之内。清朝官方地图《清绘府州县厅总图》明确地将“七洲洋”划为中国的一个府,图上标绘了作为“府”一级行政单位的红色长方形图例,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清代将“南澳气”、“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和“七洲洋”,即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并设府管辖的最早的一张地图。至晚清时,这一标绘可谓更加清晰。

晚清:王之春的《清朝预柔远记·寰海全图》(1879)被作者称为以中华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详绘南海和南海诸岛,标绘“气沙头”(中沙群岛)、“长沙”(西沙群岛)、“石塘”(南海群岛)、“七洲洋”。1904年印行的《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州县厅地理全图》中,将南海诸岛用双线方格图例标绘,明确表示为广东辖区内的府级政区单位。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试办东沙岛章程》,拟定了对东沙岛实行行政管理的细节,包括“遴委专员”、“量予权限”、“宽定瓜期”、“设立局所”以及经费预算和使用等各个方面。

民国:辛亥革命后,广东省政府宣布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三亚市)管辖。抗战时期,日本侵占西沙和南沙太平岛。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11月24日,派海军“永兴”、“中建”两舰接管了西沙群岛,建立收复西沙纪念碑;12月12日,派“太平”、“中业”两舰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太平岛上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并派兵驻守,南海诸岛暂时隶属于海军司令部。1947年5月间,国防部召开了西南沙群岛建设实施会议,会上决定由海南岛特别行政区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进行行政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

海南省三沙市概况

三沙市成立

在行政区划上,南海诸岛仍然属于广东省,行政关系隶属于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广东省水产厅和海南行政区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西沙群岛等海域,就水产资源进行了调查。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们陆续在西沙群岛永兴岛上修建房屋,设立了小型门市部,供应日常生活用品。

1955年11月,海南鸟肥公司在海口成立,1956年3月,250名新中国开发西沙的先驱者奔赴西沙开采鸟肥资源。1958年1月,海南行政区设立了西沙水产收购站;同年,在永兴岛成立了海南区西沙渔业生产指挥部。

1959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由海南行政区管辖。1988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划归新成立的海南省管辖。

2007年11月19日,海南省文昌市市委宣传部政府官员张先生在接受香港《明报》的电话访问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提议,将西沙办升级,设立正式的县级市“三沙市”,取代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来管理这三个群岛。并称将由距离西沙群岛最近的文昌市来承担三沙市的补给工作,三沙市的后勤补给基地、码头供给基地将会建在文昌市的清澜港。三沙市将成为包括卫星发射中心在内的文昌市“九大发展亮点”之一。《明报》这则报道亦称文昌市市委书记谢明中早在10月26日举办的市委全体会议中就已透露了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的消息,当时仍只用“X市”的字样来代表未设立的县级市。报道还称,未来会开辟永兴岛的观光旅游业。消息曝光后,越南等地发生抗议活动。中国并未在当年宣布成立三沙市,也没有否定。

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2012年7月17日上午,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成立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三沙市的政权组建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三沙警备区,主要负责三沙市辖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协调军地关系,担负城市警备任务,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指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等。同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成立,并将产生60名有民选产生的人大代表。

2012年7月23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来自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共计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12年7月24日上午,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举行,重达68吨的三沙市碑在永兴岛正式揭牌,三沙市人民政府、党委、人大和解放军三沙警备区挂牌成立。同时启用新邮编、邮戳,银行、医院等各机构换牌,三沙市正式成立[1]。

行政区划

三沙市管辖范围为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折叠

基层政权

三沙市基层政权共有3个,分别为:

中国共产党三沙市永兴(镇)工作委员会、三沙市永兴(镇)管理委员会

驻地永兴岛,辖永兴社区。

中国共产党三沙市永乐群岛工作委员会、三沙市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

驻地晋卿岛,辖晋卿社区、鸭公社区、银屿社区、羚羊社区、甘泉社区。

中国共产党三沙市七连屿工作委员会、三沙市七连屿管理委员会

驻地赵述岛,辖赵述社区、北岛社区。

折叠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有8个社区,实际控制整个西沙群岛。

区域内还有永兴边防派出所,以及全军唯一的西沙雨水班。

西沙群岛(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1)。

永兴(镇)—中共永兴(镇)工委、永兴(镇)管委会

1.永兴社区——驻地西沙宣德群岛永兴岛,管辖永兴岛、石岛。

七连屿—中共七连屿工委、七连屿管委会

    赵述社区——驻地西沙宣德群岛赵述岛,管辖宣德群岛七连屿4岛6洲;北岛社区。

永乐群岛(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4)—中共永乐群岛工委、永乐群岛管委会

1晋卿社区———驻地为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管辖琛航岛、广金岛、筐仔沙洲;

2.鸭公社区———驻地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管辖鸭公岛、全富岛、银屿仔、咸舍屿、石屿;

3.羚羊社区———驻地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管辖羚羊礁、金银岛、珊瑚岛;

4.银屿社区;

5.甘泉社区。

折叠

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3),实际控制整个中沙群岛,包括黄岩岛、中央海山2暗沙、北部大陆架2暗沙、中沙大环礁22个暗沙、2连礁、2滩;

折叠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2),实际控制8个礁盘,永暑礁和美济社区由三沙市政府直辖。

1.永暑礁——驻地南沙群岛永暑礁,管辖永暑礁、华阳礁、渚碧礁;

2.美济社区———驻地南沙群岛美济礁,管辖美济礁、东门礁、南薰礁、赤瓜礁。风景名胜

折叠

概况

三沙市包括260多个岛、礁、沙、滩,散在南海上,东西相距900千米,南北长达1800千米,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三沙市的群岛散布于热带海洋之中,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海岛自然景观,岛上陆地与附近海域非常洁净,热带海岛风光奇丽,完全具备“阳光、空气、沙滩、海水、绿色”五大旅游要素,是大陆和近海任何海岛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自然资源,发展热带海洋海岛旅游业潜力极大,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广阔的旅游处女地。未来三沙市将大力扩展旅游项目,以海岛文化和海洋文化为中心,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景点项目。充分发挥南海素有的“祖国渔仓”“海上丝绸之路”美誉。

折叠

旅游景点

永兴岛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公里(合3150亩,大致相当于国内一所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岛上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淡水化工程结束了岛上靠大陆来船供给淡水的历史。永兴岛上最多的是椰树,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1000多棵,枇杷树亭亭玉立,羊角树、马王腾、马凤桐、美人蕉,野蓖麻、野棉花随处可见。岛上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永兴岛)、南海诸岛纪念碑(永兴岛)、西沙将军林(永兴岛)、守岛部队军史馆(永兴岛)、西沙海洋博物馆(永兴岛)、三沙市地名碑(永兴岛)、中国西沙主权碑(永兴岛)、西沙精神纪念墙(永兴岛)、二战日军炮楼(永兴岛)等景点。

西沙海洋博物馆

西沙海洋博物馆位于永兴岛,是一座驻岛官兵自己动手创办的海洋博物馆,始创建上世纪的80年代。它既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军人们创办的海洋博物馆。2001年元旦,海洋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扩建后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分为海龟龙虾厅、海鱼标本厅、海石花厅、图文厅等8个厅,共收藏各类海洋标本、图片资料约400多种,3000多件(幅)。

博物馆中陈列了许多海洋生物的标本。如底部如马蹄、形如金字塔的“马蹄螺”,身上布满了孔雀斑点的“孔雀颈鳍鱼”,花开如梅的海参“梅花参”,以及形态各异的珊瑚花和石花,各种鱼类标本等等种类繁多的展品,使整个陈列馆琳琅满目,趣味无穷。

如今,西沙海洋博物馆已经成为西沙重要景点之一。她是人们了解海洋、了解西沙、了解西沙官兵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官兵进行海洋知识教育、培养海洋观念的第二课堂。

石岛

石岛也叫蚱蜢岛,位于永兴岛东北,与永兴岛同基于一梨形礁盘上,海拔13米,为南海诸岛中地势最高的岛。因累累岩石裸露得名。和永兴岛、七连屿均是普通人可以到达的岛屿。

石岛是西沙群岛宣德群岛一部分,又称“小巴岛”“老龙头”。整个石岛全然不像永兴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岩石间生长的青草和荆棘。也与西沙其他的岛不同,它不是由珊瑚樵构成的,而是由礁石构成。这里的礁石形状千奇百怪,海浪、海风、海礁组成了一副海的风景画。石岛与永兴岛紧邻,中间有约800米的人工石堤相连,石堤两侧是一望无际、澄明如镜的浅海。走过石堤,可见一块几丈高的珊瑚礁,就是石岛的大门。由于永兴岛的填海工程,石岛现已与永兴岛融为一体。岛上有中国主权碑以及“西沙老龙头”石碑一座。石岛上有一片老兵林,是当年守护石岛的官兵们离开时植上的。

折叠

文保单位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珊瑚礁盘密集,众多古代商船因触礁沉没,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海南省三沙市共有经确认的重要文物32处,其中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为中国最南端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彰显国家主权、研究中国航海历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