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褂的形制基本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的德雲社相聲演員穿的那樣,立領,右衽大襟,兩側開裾,衣長到腳踝,袖長過手腕。隨着德雲社等團體的相聲以及相關曲藝的日漸普及,大褂作爲曲藝人的標誌性服飾越來越爲人所熟知(女性多選擇旗袍)。

一直拖到德雲社男團都紅了,我才把這個寫完。

之前《歡樂喜劇人》總決賽的時候,德雲社師兄弟給張鶴倫助陣,上演了一幕全大褂裝束的男子天團,並且唱了一段《勸善歌》。

△ 視頻大小約11.8M

△ 《歡樂喜劇人》總決賽 / 微博

隨着德雲社等團體的相聲以及相關曲藝的日漸普及,大褂作爲曲藝人的標誌性服飾越來越爲人所熟知(女性多選擇旗袍)。

加上在很多民國劇裏,大褂長衫也會被設定爲舊派知識分子的服裝,風度翩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見《《老九門》:有誰想睡“大佛爺”?聊聊民國劇男神養成的那些事兒》)

△ 《人間四月天》劇照 / 豆瓣

“大褂”的叫法,比較北方(具體需要專門研究語言的人來解答),可以帶兒化音,叫大褂兒(我一個普通話都說不好的人在這裏瞎解釋什麼呢?)。也有叫大衫的,南方則叫長衫、長袍,名稱不怎麼統一,但是一般指的是同一類東西。區別在於,大褂一般是單的,長袍就有可能是夾棉的。(本文爲了方便就一律叫“大褂”了)

△ 民國舊照

△ 德雲社張九齡

△ 民國舊照

△ 德雲社王九龍

大褂的形制基本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的德雲社相聲演員穿的那樣,立領,右衽大襟,兩側開裾,衣長到腳踝,袖長過手腕。

某寶上的模特照喜歡把白色的袖口翻出來,或者直接做成袖口是白色的,實際上只有需要的時候才翻,比如相聲演員打板的時候。

△ 某寶上的相聲服飾

△ 德雲社王九龍

這些“技術要點”還是很重要的,掌握不好大褂就沒有瀟灑感了。比如衣長或袖長短了,衣身做得太緊……

△ 授轉抖音Zer0 大小約1.6M

大褂的前身是清代的便袍,清代一般是沒有立領,領子是另外套上去的。所以便袍,就是日常穿着的,講究的是舒適合用,哪怕皇帝也一樣,所以多用素色或暗花的料子。還有一點是,便袍和一般我們在清宮劇裏看到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平直袖,沒有馬蹄袖。

△ 身穿便袍的道光帝(非立領) / 網絡

△ 乾隆 藍色暗花紗便袍

其實本來日常的服飾款式,加上過分華麗的裝飾,也會顯得有些奇怪。比如網傳德雲社的規矩,郭德綱于謙和岳雲鵬孫越是可以穿刺繡大褂,但是和他們普通大褂相比,就會發現大褂這種款式還是比較適合素的。

△ 岳雲鵬孫越 / 網絡

到了民國,大褂的樣式就差不多定型了,而且地位也有所上升。不僅一般知識分子外出會穿大褂,甚至一般只穿短裝的勞動人民,也把大褂當作體面的着裝甚至是禮服意義的。

△ 1917-1919年,杭州

民國的服制條例裏,惟有大褂的地位始終不曾撼動,女裝都從裙褂到旗袍了,男裝始終有大褂一席之地。(見《衣能載政:民國時期三份官方服制條例背後的風起雲湧》)

不過作爲便裝,大褂外面是可以套衣服的,可以套馬褂或者馬甲。長袍+短褂的組合之前介紹過了,算是華人地區被沿用到最晚的官定男裝傳統禮服了。

△ 1912年民國大褂剪裁圖

△ 1931年,甘博拍攝,語言學校 / 網絡

所以有的人以帝王將相時期的服飾等級去看民國和現在的服飾等級,覺得民國服飾不夠“高級”,現在的服飾有點“忘本”,這種評價方式根本上就出了偏差。民國推翻帝制,原本帝王將相的服飾也就沒了土壤,原本的日常穿着的服飾隆重程度增加,從而擔負禮服作用,基本是歷史常態。比如,中式短衣,在民國不如大褂來得隆重,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大褂進一步“消亡”,這些服飾的地位就上升了,於是纔有了後來的改良的唐裝和新中式。而新中國甚至沒有制定服飾,也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唸的沒有“國服”,其實社會原因也出在階級差別被進一步抹平了。(見《大俠魂與短裝:一個寧要洋裝不要長袍大褂的民國》)

正是有這個歷史背景存在,相聲在新中國並非一直穿着大褂的,我們搜一些相聲前輩的照片,穿着中山裝、軍便裝、兩用衫的形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了電視相聲以後,穿西裝也很常見。

△ 非大褂的相聲着裝 / 網絡

基本上可以簡單總結一下相聲着裝的規律,說新段子的一般穿當代服飾,說傳統段子一般穿大褂。

德雲社的傳統段子比較多,所以基本就穿大褂。不過現在也有一個趨勢,爲了將相聲這門藝術明顯地標記出傳統曲藝的印記,穿長衫或中式改良的越來越多,只是後者基本沒見到有改得比較成功。

△ 中式改良的相聲服裝 / 網絡

德雲社的大褂似乎(意思就是據我觀察)一般搭配是水褲和立領對襟短衫、布鞋,也有直接把白色領子和大褂上的立領縫合在一起的,相對比較戲曲的思路。

△ 圖源秦霄賢微博

2018.12.31 天津跨年相聲專場《日本梆子》截屏

民國時期的大褂除了這些,會有一些更西化的搭配,比如皮鞋和西褲、洋帽,知識分子的大褂和勞動人民的大褂整體風格也是有區別。大約就是農民的西裝和白領的西裝,即便買的一樣,搭配穿着上也會有區別。

△ 1912年《服制案》中,搭配的就是西洋禮帽

△ 民國舊照

加上如今選秀節目湊足一百人也只能給你同一款偶像,德雲社男團可供選擇的範圍可就大了很多,雖然現在也有很嚴重的粉圈入侵的問題,但基本上業務能力跳出德雲社的框架去量,比同年齡的好很多。大褂雖然做的是素色,但是顏色鮮豔的很多,年輕人穿起來真的很好看。

△ 德雲社孟鶴堂周九良

一樣的大褂,穿在老一輩相聲演員身上,你最多就是感覺很值得尊敬,換年輕一輩穿,感覺就是很值得糟蹋,哦不,值得拍照留念。

而且,相聲演員在臺上動作比較多,偶像包袱比較少反而顯得親近,尤其是小園子演出的狀態(一天能在抖音上被張九南逗樂八百遍的號主)。

△ 德雲社張鶴倫張九南

△ 德雲社孟鶴堂周九良

而且出於表演需要,相聲演員會有撩大褂、扎大褂的動作,我都快懷疑德雲社在這方面有專項培訓,基本都是芳心播種機。

△ 視頻大小約1.6M

服飾這種東西真的很靠人穿,穿的人好,服飾自然也是好的。

就像古裝劇裏的服飾,錦上添花是ok的,現在完全靠着它想要力挽狂瀾那就癡人說夢了。穿大褂的不只有相聲演員,走年輕路線的也不僅僅只有德雲社。

當然,有熱度是一件好事,不管對任何的人事物來說,意味着會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便利,但是也有很多隱患。還沒紮好根,就紅了,然後飄了,往往纔是世界的常態。這點對德雲社、對相聲、對傳統服飾來說,都很值得警惕。

一點嗶嗶——

雖然我挺反感現在到處粉圈化的。粉圈的毒害不僅僅使路人觀感不好,也就是本事還沒出圈粉絲已經先出圈了,而且也是害年輕演員,一窩蜂捧這捧那,捧的時候都說天長地久,涼的時候連個剎車痕都不留,也就是快速且過度地消費了所謂偶像。但是昨晚和朋友聊的時候反應過了,現在粉相聲演員至少會背定場詩、會唱太平歌詞、會打玉子板,咱很多古風服飾愛好者連本沈從文都沒看完呢!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爲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