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軼明,王永晨.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構建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31):3855-3857,3862.

編者按

全科醫學在我國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發展全科醫學,首先要培養出優秀的全科師資團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科師資整體專業能力、教學水平、人文素養等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或地區未來全科醫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的建設是全科醫療體系建設中最爲關鍵的一環。趙軼明等人以發達國家全科醫學的現行師資標準和我國全科醫學現行師資標準爲着眼點,深入探討研究構建全科師資標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闡述了我國構建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的對策與未來發展方向,以促進我國全科醫學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截至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已有其本國的師資標準體系,如美國、澳大利亞以及多數歐洲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全科醫學是醫療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歐盟已將其納入了醫療保健政策。而全科醫學在我國起步較晚,近30年間才迅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其在我國受重視程度也較低。雖大力發展全科醫學,但仍缺乏完善、系統的全科醫學師資標準,雖然我國學者也對其進行了一些研究,但仍較少。

一、發達國家全科師資標準構建的現狀

大多數發達國家全科師資結構包括理論師資和實踐師資,兩者在全科醫療這一崗位中相輔相成。其中,理論師資專門從事醫學院校的理論教學工作,還有一小部分從事相關的科研工作。實踐醫師(又稱爲社區全科醫師)主要從事社區實踐基地的臨牀教學工作。

二、加拿大

CGP:四國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構建現狀一覽

其基礎理論師資納入標準爲:

(1) 具備教學活動設計及實行的能力;

(2)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教學活動,且具備激發學員學習興趣的能力;

(3) 具備對教學活動評估和及時提供反饋的能力。

臨牀實踐師資納入標準爲:

(1) 具有促進和激發學員臨牀推理並指導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具備評估學員表現的能力;

(3) 具備在培訓中不斷進行反思並改進的能力;

(4) 具備指導學員設計和更新個人學習計劃的能力;

(5) 具備對學員人文及學術進行指導並幫助學員更好、更快發展的能力;

(6)具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的能力,即遇到問題時能夠做到“臨危不亂”。

三、英國

CGP:四國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構建現狀一覽

全科醫療在英國已有較長的歷史,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較多,全科師資標準也更加明確和具體,納入標準統一爲:

(1) 需熱愛全科醫學事業,並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2) 要求理論高度與實踐高度皆備,注重將教學方式與實踐技能相結合,能夠不斷提升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並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3)需得到各區“全科醫學畢業後培訓委員會”的資格認定,且師資資格首次被認定的年限僅爲2~3年,3年後需重新認定。

四、澳大利亞

CGP:四國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構建現狀一覽

2005年澳大利亞皇家全科醫生學會(RACGP)頒佈了全科醫學師資的准入標準,其並未對學歷與職稱做過多要求,未把兩者列入准入標準中,而是側重教師的臨牀工作經驗和教學技能,並強調全科師資對本工作的追求和熱愛,具體要求如下:

(1) 全科師資必須於當地醫學委員會完成醫師註冊,相當於獲得我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且沒有因違法亂紀而被取消註冊的歷史。這個標準反映了全科師資在以往職業生涯中的“清白性”,即沒有職業生涯中的“污點”,是對醫德和人品的高要求;

(2) 要求全科師資是1名合格、優秀的醫師,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驗證:一方面,通過相應的考覈獲得由RACGP授予的會員資格;另一方面,被同行認可爲優秀的工作者,並能夠出具當地醫學院校的書面推薦信;

(3) 需獲得外部認可,即獲得醫療保險委員會的專業認可;

(4)要求師資順利完成教學理論和實踐培訓,熟練掌握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任務,確保可以擔任臨牀教學的重任,並且每個星期能安排出1 h的時間從事教學活動。

這些國家除了嚴格的准入標準外,同時具有相對統一和成熟的培訓與考覈標準。如RACGP和英國皇家全科醫生學會(BCGP)會制定全科醫學教材並對全科師資進行統一考覈,對通過考覈者頒發證書。最後根據全科師資的培訓質量和考覈成績進行綜合評估,評選出真正可以勝任職位的全科醫學師資。

五、中國

CGP:四國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構建現狀一覽

全科醫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師資力量不足,目前師資結構分爲臨牀師資、理論師資及基層實踐師資,但這3類師資在工作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即沒有明確的分界標準。並且缺乏各自或統一的師資標準,目前被廣泛認可的是由2013年《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實施意見(試行)》中提出的師資標準,臨牀實踐師資納入標準爲:

(1) 須具有較高的全科醫學臨牀思維能力和全科醫學教學理念以及多年的從醫經驗;

(2) 須具有較高學歷(本科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主治醫師及以上);

(3) 個人主觀意願較強,願意從事並熱愛全科醫學師資工作;

(4) 須熟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流程及相應規章制度。

基層實踐培訓師資納入標準爲:

(1) 具有城鄉基層臨牀醫療和相關公共衛生服務經驗;

(2)具有較高學歷(大專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中級及以上)。該意見並未提及理論師資的納入標準,雖然被廣泛認可,但並未完善成一個系統、科學及可行的全科師資納入標準體系。除了上述納入標準外,無論是在全科醫學教學方法及學術發展上均缺乏相對應的師資培訓及考覈標準。

加大力度構建我國全科師資標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後期全科醫學引入我國大陸地區,截至2013年底,獲得全科醫學規培合格證書的僅有9.8萬人,培養全科醫生的任務迫在眉睫。但目前,在我國128所醫學院校中,僅有63所開設了全科醫學理論課程,約58%的院校並沒有可以承擔理論教學工作的全科醫療科或教研室,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全科師資的數量不足及質量不高。

1 構建我國全科師資標準是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重要保障

2 構建我國全科師資標準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

3 構建我國全科師資標準是我國居民就醫的福利

構建我國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的對策與發展方向

1 加強對全科醫學的認識

2 加速全科臨牀和社區培訓基地的建設

3 多省市共同參與全科師資標準的構建

4 我國構建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的未來發展方向

與國外相比,我國對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的研究比較粗淺,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沒有明確完整的標準可供參考。在今後,當我們構建全科醫學師資標準時,一方面應借鑑國外發達國家成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於我國國情,使其“本土化”,順應我國全科醫學事業的發展方向,逐漸發展成一套更加具體、完善的師資標準。才能選拔並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全科師資,使我國的全科醫學發展得更爲順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