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個娃的爸媽一定深有體會,兩個孩子爭搶起玩具來,什麼心理學家,什麼育兒書都不好使。

  談分享?不到3歲的孩子只知道上手搶;

  講交換?一言不合上手打;

  立馬隔開?不人手一份就撒潑到嗨。

  剛開始鬧還有勸住的機會,如果倆孩子都是暴脾氣,那完了,爭執一會兒,不僅倆娃上手打,當媽的都想上手胖揍一頓,然後在老公那裏含淚吐槽委屈一會兒,這怎麼辦?

  本文章來自【愛兒優選】

  不要操心了,好麼

  太多家長主張「先人後己」啦,「學會分享」啦,先人後己固然是一種謙讓的美德,但對於自我意識發展期的孩子來說,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者選擇適合自己,讓自己舒適的社交方式更重要、更有利。

  還有的家長認爲有一個孩子最後得到了玩具,另一個不就喫虧了嗎?

  對此,心理學專家已經明確指出:孩子之間的相互打鬧是沒有任何目的性和惡意的,不會留下仇恨,因此小孩沒有“喫虧”概念,這種輸贏喫虧的概念,是大人強加進來的。

  況且,如果家長一味的偏袒小的,幫助他們反抗大的孩子,只會增強他們弱小卑下的感受,也是在教他們利用無助和軟弱得到特別關注。你也不希望看到孩子總是「倚小賣小」吧?

  再說了,當媽已經夠累了,倆孩子爭搶玩具這事兒,能少管就少管吧。

  如果倆孩子的爭搶沒有危險,媽媽完全可以旁觀。孩子的很多認知都是在打架中學到的,這能很好的鍛鍊孩子學習解決衝突的能力,如果爸媽介入了,那孩子會立馬轉向你,請你做裁判。到時候你兩難了,怪誰?

  不是不管,是學會傾聽

  要是孩子真搶起來了,媽媽完全可以假裝走開,但眼睛和耳朵可以暗中觀察,如果「戰爭升級」,就把玩具拿開,讓他們明白爭搶沒有用,如果孩子動手,告訴孩子不能使用暴力。

  如果孩子向你一邊哭泣一邊訴苦,大人不要評論,只要做到:傾聽,描述,就可以了。

  聽孩子描述過程,你可以用“嗯嗯嗯,啊啊啊,哦哦哦”回應他,也別說誰對誰錯,可以重複孩子的描述。

  其實孩子跟你訴說,只是要一個情緒的出口,而不是大人的評判,俗話說得好,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孩子事情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吧。

  玩具不夠,買新的?

  孩子爭搶玩具的根本原因就是,玩具只有一個。那再買新的?

  其實孩子到底是不是在爭那個玩具,爸爸媽媽能看出來。有些孩子就喜歡製造些動靜引起爸媽的注意,這時候,就算倆孩子爭一個礦泉水瓶,也不要再買新的。

  如果孩子只是在爭奪你的關注度,你完全可以坐下來陪他們一起玩呀~當然,孩子真的只是爭那個心愛的玩具,你還是含淚再買一套吧……

  小康君嘚吧嘚

  其實,不管是搶玩具還是其他什麼矛盾,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小康君還是建議給寶寶們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就算解決不了,旁邊家長再提示指導,這個過程可以很好的鍛鍊寶寶解決衝突的能力以及鍛鍊人際交往的能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