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首屆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在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開幕。本次論壇以“開放融合·共築中國-中東歐合作發展之橋”爲主題,將通過“新時代·同發展”、“新格局·築夢想”、“新機遇·共成長”三大篇章,重點關注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投資貿易合作新需求,聚焦中東歐國家投資環境、重點產業和項目信息,爲中國-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搭建新平臺,構築新橋樑,爲河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開創新局面。

  論壇第一篇章爲“新時代·同發展”,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及行業領軍人物對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合作發展的獨到見解。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先生作了題爲《智庫協力中小企業推動“16+1合作”穩步前進》的演講。歐盟中小企業中心總協調官Ester Georgina Canada Amela(姜星華)女士介紹了歐盟中小企業中心支持中歐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國家開發銀行國際合作業務局副主任李東亞先生作了題爲《發揮多邊金融合作平臺作用 助力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發展》的演講。

  論壇第二篇章爲“新格局·築夢想”,斯洛伐克共和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Dusan Bella(杜尚·貝拉)、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中歐班列(長安號)—西安國際陸港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博爾、斯柯達中國合作及專項項目管理 Sina Almiran(阿爾米蘭·斯那)四位嘉賓,圍繞爲中小企業“營造創業創新環境,提升創新能力”的話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論壇第三篇章爲“新機遇·共成長”。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中東歐國家聯合商會、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斯洛伐克河北之友、捷克新絲綢之路商會6家單位共同發起《中國-中東歐合作發展倡議書》,內容如下。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建立以來,各領域合作不斷取得進展,成爲區域合作的典範。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不僅在提供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還在對外交流合作中承擔着重要角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間合作有着廣泛的空間和巨大的機遇,從中小企業層面加強合作將推動“16+1合作”走深、走實、走強,推動“16+1”合作行穩致遠。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都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中國爲了促進“16+1”中小企業務實合作,在滄州設立了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並且從今年起舉辦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我們願意爲中國-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搭建新平臺、構築新橋樑。爲此,我們向首屆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與會嘉賓及所有關心和支持“16+1”中小企業合作事業的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發出如下倡議:

  一、開放包容。繼續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平衡、包容的經貿秩序,共同建設更加開放融通、平等互利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二、可持續性。各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多地依賴中小企業的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可持續性的營商環境,希望各國政府爲中小企業合作與發展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公平的市場和投資環境。

  三、創新驅動。希望各國支持爲中小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搭建平臺,分享創新發展新理念、新實踐、新戰略,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扶持,切實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

  四、金融助力。希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金融機構加強合作,爲各國中小企業開拓投融資新渠道,提供新的融資工具,增強銀行與企業間聯動,助力中小企業更好發展,共同推動“16+1”中小企業合作。

  五、深化合作。希望各方積極參與“16+1”雙邊或多邊機制在中小企業領域的務實合作,定期開展交流和研討,分享發展經驗和最佳實踐,實現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各國建立和完善“16+1”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間合作不斷走向深化。(徐亮 徐彩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