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星資本,新三板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家公司的崛起與新三板市場有着莫大的關係。其創始人劉研、王駿等高管均出自公安系統,這也是天星資本管理團隊一大特點。

從私募狂人、到豪賭新三板、再到如今的私募老賴,天星資本已經消失公衆視野兩年有餘。此時再次進入公衆視野是因爲7筆資產在淘寶被甩賣,而公司還被北京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

表面上,天星資本的處境並不太好,缺乏公開回應的前提下,媒體的報道渲染出一抹悲情。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給天星資本一個客觀的評價呢?

普惠風投的創新

天星資本是2012年成立的,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成爲偉大的PE/VC投資機構,對標九鼎投資。2013年新三板擴容給天星資本帶來了機會,隨着政策和市場傳言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融資狂潮。當時的新三板市場相當的火爆,企業無論好壞,定向增發的都是以讀秒結束募集,常常超額數倍完成融資。天星資本把消費公司業績考覈的模式引進風投管理,每週都有指標,投不出去,負責人就是受到處罰。所以當時新三板市場上流傳着十大未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天星資本的募集資金的渠道。

當時的天星資本還在中關村區丹棱街6號,牆上掛着行業團隊的投資績效。王駿的辦公室有一張行軍牀,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裏炫通宵的項目評審會議。當時天星資投資500多家新三板公司,還有許多非新三板的公司,確實有許多公司因爲天星資本的投資才選擇掛牌新三板。

數據顯示,2016年初,天星資本投資團隊超過360人,18個一線投資部門中有220個投資經理,30多人的研究團隊中,新三板佔有一半之多。

現在子沐君朋友圈裏爲天星資本鳴不平的企業家大有人在,畢竟,他們實實在在的從天星資本拿到了資金,推動的企業的發展。而天星資本的資金似乎永遠花不完一樣。

在這裏,有市場人士分析天星資本的商業模式,將精品投行的天使投資行業革命性改造成爲依靠概率取勝的普惠投資方式。這是天星資本的創新,後續也有大量的投資機構效仿,在某一領域裏投資幾乎所有的項目,獲取行業的成長的紅利。而這次司法拍賣的股權就是當時投資中被概率淘汰的公司股權。

天星資本之所以敢廣撒網,多斂魚。甚至先投資後調研,主要是因爲當時科技創新企業掛牌新三板是大勢所趨。一次成功的投資可以覆蓋百次的失敗。而且那時做市商也在積極的推薦做市業務,積極的解決流動性問題。隨着掛牌企業突破10000家的進程,調研的時間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優質的企業就根本沒有參與機會。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天星資的普惠式風投確實節省時間成本,況且天星資本也沒有傻到一點都不調研就投資的地步,只是在決策流程上有所不同罷了。

那麼,新三板市場不像現在這樣低迷,日交易額都在10億以上,稍微好一些企業都有一定的流動性,天星資的每筆投資也都不同,最少的也有10萬元一筆的。所以在風險控制方面,確實改造了傳統風險行業的,具有創新性。

如果風口來了,傻子纔不願意起飛。當時天星資本的估值爲何高達300億,就是因爲新三板風口下,天星資本的創新能力。

對於處於成長初期的新三板中小微企業來說,投資失敗的概率本身就很大,通過概率投資還是通過精品投行來投資在當時也是一個熱門話題。在普惠金融的浪潮下,概率性投資似乎勝算更大一些,但是也就造成了如今司法拍賣的窘境。

掛牌失利成爲轉折點

天星資本在戰略上犯了一個大錯誤,這就是對新三板政策的研究。子沐在2016年初就連篇累牘的講新三板市場將進入嚴監管時代,突破10000家之後,監管問題凸顯,制度建設跟不上市場的發展。但是天星資本並沒有嗅出其中意味。

他們想的是,“既然我們把那麼多企業送上了新三板,也要儘快的把自己也送上新三板,只要上了新三板,就能像九鼎一樣解決融資問題和償付問題。”

2015年12月,天星資本拿到了股轉公司同意掛牌的函,就差一個轉讓日,天星資本就能如願掛牌了,但是在前一天的晚上,全國股轉公司出臺了私募機構掛牌新三板的“新八條”政策。

這一天,子沐君正趕往杭州,在火車上聯繫多位當事人。其中有一條是“私募機構持續運營5年以上才能掛牌”,擋住了僅成立 4年的天星資本。有市場傳言,是有競爭對手暗中使壞,也有人認爲是監管部門故意阻止天星資本掛牌。

對於天星資本來說,掛牌之事已經寫進了對賭協議,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風險也是愛莫能助。“我們與股東協商,政策原因,多等一年,沒有關係了。”雖然如此輕描淡寫,可一年的時間會發生多少變化呢?

業務中大比例投資新三板市場的企業,對賭協議的條款其實就是對新三板市場的預判。2015年、2016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億元、30億元等。樂觀的不得了。劉研爲了彌補掛牌失利的事實,天星資本進行了高送轉,每10股送45股,還把自己的股權分派給中小股東。

退出戰役從2016年底開始

到了2016年底,天星資本的高層應該是意識新三板市場的問題,伴隨監管的嚴格,制度紅利遲遲不能兌現,甚至看不到兌現的傳言,非法的老股轉讓相當的瘋狂。新三板似乎是一盤燒糊了的紅燒肉。

此時,天星資本開始對內部項目進行二次調研和評估,留下有IPO的潛力的股票,剩下開始尋找買家,投資業務也再像之前一樣,開始收縮了,隨之而來的是離職潮,天星資本準備重新回到精品投行的戰略上。

可見,劉研是有大智慧的人,公司轉型雷厲風行。因爲沒有成功掛牌新三板,也就不用披露任何信息,轉型悄然進行着,不爲外界所知,對於優質的企業,天星資本還積極的參加二次定增。

但是伴隨着新三板市場的持續低迷,指數的持續下跌,天星資本的估值仍在大幅縮水。從300億到60億,再到50億。這是伴隨着新三板市場的一路走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有人說,天星資本在賭新三板的制度紅利是投機的行爲。對此,子沐君不這樣看,不可否認,天星資本的發展確實存在投機的心理,但是你來效仿天星資本試試?

一是,中小微企業長期得不到資產市場的支持,天星資本敢於投資這些企業,這種勇氣是值得敬佩的。二、從公安系統轉型做天使投資,還能融資投資,成爲投資界的黑馬,這樣的能力又有幾人能擁有呢?

抱大腿失敗

2017年的6月,A股上市公司中科新材拋出一份《擬對外投資公告》,稱旗下中科鼎泰擬以20億元,拿下天星資本40%股份。這就意味着天星資本能再次崛起了。新三板的市場的失利,不是天星資本一家的問題,他卻成爲了估值下跌的犧牲品。而中科新材的介入至少可以給他一次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機會,只是40%股權,這個犧牲太大了。

然後僅僅過了5個月的時間,中科新材就宣佈終止收購。這筆交易失敗原因至今不爲外界所知。子沐君所瞭解的是,天星資本想借這筆投資從主營新三板投資轉向產業科創園。放到現在來看也是大型投資機構的戰略方向:與地方政府合作,集產業園規劃,園區管理,園區投資等一系列服務於一身。

之所以選擇走這條路,也是因爲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對企業把控能力更強,這也是新三板市場做不到的。就在此次資本運作失敗之後,天星資本就很少走進媒體的視野,直到今天,華夏時報爆出7筆股權資產日前遭遇司法拍賣。

這七家企業分別爲:順達智能、上海致遠、全景網絡、春盛中藥、策源股份、百事泰,天線寶寶,而且這是被第二次拍賣。

綜上所述,市場不要對天星資本持有偏見。作爲一家企業,風口來了就要抓,風險來了就要降,遇到問題就要合法解決,規範經驗,遵紀守法。這樣的公司就是一家再正常不過的公司了。我們都被裹挾在歷史的潮流裏,不是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