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镇境内。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陕西省红色旅游线路,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评为陕西最美的历史文化景区之一。

仓颉,复姓侯冈,名颉,为黄帝时史官,因其依类象形,首创文字被尊为文字之祖。为了纪念其功德而植柏建庙。

据仓颉庙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就已颇具规模,至今可靠庙史已有1800多年。现庙内存有古碑18通,其中《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碑面刻有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上刻28字,字形若图若画,实属罕见。

仓颉庙内的古建筑是以元、明、清三代为主建筑群,有照壁、山门、东西戏楼、报厅、前殿、中殿、后殿、仓颉墓等古建筑70余间。在这些古建筑的上面还有刀法细腻、形象逼真的砖雕、木雕以及历代众多官宦文人所留文采飞扬的题匾、楹联,让人叹为观止。

庙内现存古壁画19幅,有表现黄帝带领天兵天将驾五彩云追赶蚩尤的《擒蚩尤》、歌颂仓颉造字的《鬼哭龙藏》、《天雨粟》,还有反映社会现象的《知足长乐图》、《自食其力图》等,相对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各自喜好之处。

记载历史的往往是与之相伴的古树,仓颉庙内的这48株千年古柏,它们陪伴着文祖仓颉经历千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它们与桥山黄帝陵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柏群,而三者之中仓颉庙古柏群的平均树龄最大。这些古柏造型奇特,每株古柏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宝莲灯柏”、“惊贼柏”、“二龙戏珠柏”、“柏抱槐”等,其中“仓颉手植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可与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相互媲美。

位于仓颉庙东侧的中华仓颉碑林,占地30亩。内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中华仓颉碑林内立有仓颉鸟迹书28个字和常用字衍化碑、全国著名书法家为仓颉庙题词碑。在碑林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华汉字史馆,再现当年仓颉造字的过程,展示汉字的衍化史。中华仓颉碑林,已成为研究中华文字和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之一。

一部《淮南子》记载说:“古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仓颉造字,上天震惊,喜为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以此厚奖仓颉之功,这便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谷雨节”的来历,由此而衍生出千百年来谷雨节祭祀仓颉的民俗。

“古柏千秋秀,庙堂文字香。残碑垂伟业,山水共流芳。”这是旧时一诗人来仓颉庙时留下的诗句,这也是对仓颉庙真实、生动的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