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廟位於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的史官鎮境內。2001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爲陝西省紅色旅遊線路,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被評爲陝西最美的歷史文化景區之一。

倉頡,複姓侯岡,名頡,爲黃帝時史官,因其依類象形,首創文字被尊爲文字之祖。爲了紀念其功德而植柏建廟。

據倉頡廟廟碑記載,早在東漢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就已頗具規模,至今可靠廟史已有1800多年。現廟內存有古碑18通,其中《倉聖鳥跡書碑》最爲珍貴,碑面刻有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上刻28字,字形若圖若畫,實屬罕見。

倉頡廟內的古建築是以元、明、清三代爲主建築羣,有照壁、山門、東西戲樓、報廳、前殿、中殿、後殿、倉頡墓等古建築70餘間。在這些古建築的上面還有刀法細膩、形象逼真的磚雕、木雕以及歷代衆多官宦文人所留文采飛揚的題匾、楹聯,讓人歎爲觀止。

廟內現存古壁畫19幅,有表現黃帝帶領天兵天將駕五彩雲追趕蚩尤的《擒蚩尤》、歌頌倉頡造字的《鬼哭龍藏》、《天雨粟》,還有反映社會現象的《知足長樂圖》、《自食其力圖》等,相對不同階層的人都有各自喜好之處。

記載歷史的往往是與之相伴的古樹,倉頡廟內的這48株千年古柏,它們陪伴着文祖倉頡經歷千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是生機勃勃、鬱鬱蔥蔥,它們與橋山黃帝陵古柏羣、山東曲阜孔廟古柏羣並稱爲中國三大古柏羣,而三者之中倉頡廟古柏羣的平均樹齡最大。這些古柏造型奇特,每株古柏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寶蓮燈柏”、“驚賊柏”、“二龍戲珠柏”、“柏抱槐”等,其中“倉頡手植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可與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相互媲美。

位於倉頡廟東側的中華倉頡碑林,佔地30畝。內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中華倉頡碑林內立有倉頡鳥跡書28個字和常用字衍化碑、全國著名書法家爲倉頡廟題詞碑。在碑林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華漢字史館,再現當年倉頡造字的過程,展示漢字的衍化史。中華倉頡碑林,已成爲研究中華文字和中國書畫藝術寶庫之一。

一部《淮南子》記載說:“古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的是倉頡造字,上天震驚,喜爲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以此厚獎倉頡之功,這便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穀雨節”的來歷,由此而衍生出千百年來穀雨節祭祀倉頡的民俗。

“古柏千秋秀,廟堂文字香。殘碑垂偉業,山水共流芳。”這是舊時一詩人來倉頡廟時留下的詩句,這也是對倉頡廟真實、生動的寫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