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顿面条,汗流浃背!尴尬!  
正常人剧烈的运动、天气炎热、高温下工作,或者吃饭,尤其饭比较热,像一些带汤的面食、同时吃的比较快的情况下,出现出汗的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

外出吃饭,三口还没下肚,迷之尴尬的“汗如雨下”是有病吗

但如果吃饭时出现大汗淋漓,可能就是出现疾病导致,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像甲亢的病人因为甲状腺释放的因子比较多,容易出现大热的现象,在吃饭时容易大汗淋漓。

糖尿病的患者也是如此,多饮、多食、多尿已经成为了诊断糖尿病的一组基本症状,糖尿病患者在吃饭时,也会因为身体里面的因素而出现大汗淋漓的状况。

气虚的病人也会有这样的症状,因为气不摄津,病人稍微一活动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状况,在吃饭时也是如此。

也有一些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特别着急等,会引起病理性的多汗症。由于情感的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机体分泌引起汗液的乙酰胆碱的量增多而产生多汗。

有的是由于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刺激、非神经性刺激出汗反应增强,也会出现出汗的现象。

外出吃饭,三口还没下肚,迷之尴尬的“汗如雨下”是有病吗

    夏季出汗的误区有哪些  

出汗后立即擦掉

皮肤表面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4种,尤其是在环境温度上升到接近或者超过体温的时候,蒸发汗液散热就成为唯一方式。

高温的条件下人体产热增加时,汗腺会分泌出大量汗液,汗液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每蒸发1毫升的汗液,可带走0.58千卡的热量。

如果出汗后立即擦掉,就不能发挥其蒸发散热的作用;同时由于热量没有散发,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体内的盐分、维生素等也会随之消耗掉,对健康不利。

常开空调

很多人对于夏季出汗的看法和做法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当其冲的就是常开空调,易使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一旦回到外面热浪滚滚的环境中便难以适应,汗腺也因长时间不用而变得不灵导致中暑,患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还易中风、心肌梗死等。

外出吃饭,三口还没下肚,迷之尴尬的“汗如雨下”是有病吗

出汗后立即用冷水冲澡

夏天出汗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出汗后,皮肤血管仍处于扩张状态,立即冲冷水,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流回心脏的血量突然变多,会增加心脏负担。

还有,机体从热环境一下进入冷环境后,来不及适应调整,常容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肠痉挛等。锻炼出汗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这时若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

温馨提醒: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一定要定时补水(凉白开)哦,补充你流失的水分。


关注@妙手医生 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