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11月23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網易集團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濱江區人民政府、杭州蕭山區人民政府、北京網易傳媒有限公司及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網易未來大會”今日在杭州舉辦,嘉賓雲集,共同探討展望未來數字時代大趨勢。網易傳媒副總裁田華在5G專場論壇上發佈了《觸摸5G,內容行業發展趨勢報告》的主題演講,結合網易傳媒的實踐,對內容行業在5G初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在演講中他強調,在5G等創新技術的驅動下,內容消費體驗將迎來極大升級。


2019年6月6日,中國發放5G商用牌照;10月31日,5G商用正式啓動,運營商推出5G套餐。5G時代大幕開啓,對社會、經濟等產生巨大影響。田華從市場環境趨勢、細分行業市場現狀,以及未來內容行業趨勢前瞻三個方面闡述了網易傳媒對內容行業未來1-2年的趨勢理解。

消費市場增速放緩,消費升級大勢不變

2019年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0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增速較前幾個月相比,有所下滑,消費市場增速長期處於下行通道。但同時,以文化娛樂等爲代表的新型消費在消費支出中的佔比逐年上升,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旺盛;而相關的機構投資策略又趨於謹慎。

從技術環境看,截至2019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智能手機已經徹底普及。隨之而來,5G、人工智能、移動支付……萬物互聯近在眼前。

用戶羣體也在發生代際變化。田華表示,沒有人可以一直年輕,但一直有人年輕。00後跨過20歲的門檻,逐漸成爲互聯網消費的主力,並呈現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而過往被忽視的銀髮羣體成爲互聯網增量市場亮點。一二線城市網民享受到移動互聯網最早的便利,但互聯網增量用戶紅利觸頂已是事實,從業者將用戶增長的希望轉向下沉市場,儘管下沉市場用戶規模達到6.14億,增長趨於停滯,但是用戶的時長紅利仍在,尤其對短視頻的消費需求旺盛。

在商業環境方面,2019年行業遇冷,與流量增速放緩相伴而來的是廣告主的預算縮減,在2019年增加預算的廣告主是十年來的新低。內容行業迎來了互聯網流量增長率與廣告收入增長率的“雙降”,這更需要從業者以更大的努力去生產、經營優質內容,爲用戶提供所需的內容消費品。

互聯網經濟新業態下,機遇與挑戰並存

首先,傳播主體大規模業餘化,帶來傳播話語權扁平化。隨着內容平臺以及內容生產工具的平民化,人人手持麥克風,傳播主體大規模業餘化,帶來傳播話語權扁平化,從報紙時代建立起來的傳播秩序被打亂,傳播主戰場發生轉移。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進行了大量主動探索,加速融媒體建設,對傳播話語權的應用越來越新潮、純熟。2018年,新華社和網易新聞聯手,在港珠澳大橋報道中出彩。其中的H5作品,用1 分鐘長鏡頭跨越 55 公里大橋,跨圈層傳播實現 1 億PV,成爲 2018 年全網流量最高的 H5 作品。

第二,2019年自媒體原創乏力,受監管力度增大。根據網易與新榜數據,2019年8月,微信共產生了24725篇10w+文章,但日均原創10w+僅248.4篇;每天,90%的原創文章閱讀量不到1萬,在這些文章裏,又有三分之二的文章閱讀量不到2000。目前微信公衆號已超過2000萬,野蠻生長的現象不僅在中腰部賬號,更蔓延到不少頭部賬號。在2019年,針對自媒體無序的監管力度逐步加強。

第三,從流量到生態,機構化的內容生產成爲流行。MCN工業化模式的玩法大大提升了體系化內容的持續輸出。以網易新聞爲例,在網易號日均視頻可分發量(入池量)中,機構(含MCN/視頻平臺/版權發行機構)生產佔比達到54%,超過了一半;網易號日均原創IP視頻可分發量(入池量)由MCN生產佔比則達到40%,播放量佔比41%。

第四,用戶“圈層化”爲內容垂直領域帶來新動力。由於圈層無限細分、多重疊加的特性,每個圈層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核和表達方式,它能夠跨越年齡、跨平臺聚攏同樣興趣的人。而由於品質內容天然具有流動性,使內容成爲最容易“破圈”的手段,成爲破解內容行業增量市場的鑰匙。在下沉市場、中老年人羣、直播網紅圈以及特定的知識圈層中,垂直內容生產亮點頻頻。

第五,圍繞IP進行多元化內容聯動挖掘的泛娛樂模式成爲主流。2019年創造票房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表明多元化內容聯動的泛娛樂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內容IP的生命週期和商業價值。網易新聞人間工作室2019年與萬達影業合作,萬達影業將獨家獲得非虛構作品《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的影視版權,已進入開發階段。《人間》欄目簽約作者超過500位,聚合了超過1600個散落在塵世的精彩故事,是豐富的IP寶藏。

第六,媒體紛紛開啓“媒體+視頻”的後娛樂時代,傳統媒體也大量入局資訊短視頻。短視頻繼續拉動移動視頻行業整體時長佔比的增加,成爲政務宣傳、新聞傳播、內容營銷的新寵,並在加速商業化步伐。

第七,內容機構正探索更多商業化可能。2019年,36氪成功上市,讓內容業者看到了更多商業化的機會。內容機構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和內容優勢,爲政府和企業提供增值服務,而知識付費在2019年逐漸沉澱,拋棄“焦慮”模式,走向深入,體系化、精品化的線上出版之路。

5G促使更多應用場景落地,爲內容生產注入活力

據工信部預測數據,未來兩年中,5G對經濟產出的直接和間接拉動將突破1萬億人民幣,技術革新成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之一。

首先,算法將更加智能化,機器開始深度參與內容生產。5G帶給算法的是智能化的促進。算法將不僅僅只是分析用戶過往的閱讀偏好,更能夠智能預測用戶未來的閱讀喜好。機器人寫作將實現從“藍領”到“白領”的升級。以往機器寫作是在有限領域,進行內容精編;5G時代,智能化的機器人寫作將可能是對整個內容生產流程的重塑,從信息源的獲取、甄別、追溯,到內容的聚合,推送給最精準的人羣,以及商業化。2018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新華社AI合成主播亮相。網易傳媒也在嘗試把AI技術融入到虛擬偶像“曲師師”的製作中,並計劃應用在未來奧運報道中。

第二,製造流行,是未來內容機構的核心能力。流行意味着與時代適配。可以流行的東西,總是更新、更年輕、更有傳播力的;無法流行的東西,會慢慢失掉話語權。用流行的手段,創造有用有趣的內容,成爲內容機構演進的必然路徑。不僅主流媒體加大跨界融媒進度,政府機構自身也在加大自傳播力度。

第三,內容生態的主動搭建,是平臺機構必然選擇的路。由於圈層無限細分,用戶限於一個平臺上消費內容的情況幾乎不存在,構建內容生態,獲取全景流量成爲內容平臺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網易傳媒以多元內容佈局、多圈層覆蓋、爆款IP聚合等手段爲核心,構建了以網易噠噠、槽值、談心社、王三三、曲師師等爲代表的生態內容矩陣,充分釋放業務的內容潛力和資產價值。網易傳媒內容生態矩陣目前包含了20+原創內容品牌,擁有各自的內容定位、形態和傳播價值。它生於網易,生長於全網。實現15大平臺覆蓋,內容全網受衆超過1.5億。

第四,從個人到工業化再到IP化,內容生產者的話語權和商業價值將會進一步集中。隨着傳播話語權的扁平化,內容行業的金字塔結構越來越明顯,頭部機構掌握大量的流量和商業資源,並隨着不斷進化,越來越強。是否擁有健康的IP矩陣,是否具備自我更新能力,成爲資本選擇投資內容創作公司的重要考量。

第五,技術驅動下的內容消費體驗將有極大升級。


文創產業內容的展現形式和體驗方式將極大豐富。誰能掌握IP,掌握版權,就將擁有行業的頭部價值。而IP市場很難被壟斷,一方面IP是由優質內容延伸出來的,依託於創意的優質內容總是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用戶對於IP內容總是“喜新不厭舊”,希望有更好的內容產出。

VR、AR形態的內容生產肯定會越來越熱,但對內容機構來說,搭建一套虛擬環境的成本還是太高。VR未來的發展可能還是需要娛樂和遊戲方面來驅動,並有賴於真正低成本、普適性硬件的流行。

音頻對於內容行業意義重大,它重新定義了市場,將“路上”這一場景引入,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和新的用戶。隨着語音識別、合成技術的提升,正在逐漸走向場景化。

而由於5G的大流量、低時延、廣接入特點,直播將再現發展的巨大機遇,並進一步形成視頻經濟生活圈。

技術是工具,對5G的應用也要符合規律,避免走入誤區。

田華認爲,AI之下,假新聞越來越難以識別。有了人工智能的應用,以2017年deepfake(深度造假)的出現爲標誌,假新聞也從圖文擴展到視頻,真假難辨。

另一個誤區是對5G速度的盲目崇拜。田華認爲,如果只意識到5G比4G“速度快”,則很容易過度強調實時性,爲用戶提供快而不實的資訊快餐。5G比拼的不再是單純的內容生產速度,而是內容形態的豐富立體和沉浸式體驗。

11月21日,網易公司發佈2019年Q3財報,並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圍繞內容創造這一獨特核心能力,面向未來佈局內容賽道,並在全球化、技術創新和精耕用戶價值三方面齊發力建立未來競爭優勢。優質內容的打造是網易,尤其網易傳媒,長期沉澱下來的核心能力。田華表示,技術擴展了內容的想象空間,但品質纔是內容安身立命之本。網易傳媒將攜手行業同仁,聚焦用戶價值,把握時代創新脈搏,共建內容消費升級新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