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显拥堵的市区,手动挡用起来劳心费神,比起它的燃油经济性和操控乐趣,家用车更愿意使用简单直接的自动变速箱,而且在油耗表现和换挡效率上,两者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下面就来分析三大自动变速箱的优劣,看看你适合哪一款。

CVT变速箱

这是历史最悠久的自动变速箱,18世纪末,奔驰按照达芬奇的思路造出了第一款CVT,此后历经130年的进化,现在它的传动结构主要分两种,一种使用金属带,一种使用滚轮转盘。

金属带式CVT的传动结构主要由一对主、从动轮组,一条金属带构成,主动轮组是输入轴,接收发动机动力,从动轮组是输出轴,向车轮传递扭矩,通过各个动轮组的锥形盘之间距离的改变,来调节动轮组转动的半径,从而改变了主从动轮之间的转速比,转速比越大,扭矩越大。奥迪的Multitronic CVT就采用这个结构,性能表现不如采埃孚的8AT,后被弃用。

滚轮式CVT也是如此,只是将金属带改为了两个对称的滚轮转盘,两对动轮组也精简为两个锥形盘,滚轮转盘负责将输入端的锥形盘转动,传递给输出端的锥形盘,通过锥形盘两侧的滚轮转盘所处位置的变化,来调节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锥形盘转速比。日产的Extroid CVT就采用这个结构,能够承受较大扭矩,应用于大排量车型。

CVT的好处是,换挡非常平顺。严格的说,CVT根本就没有“档”,只是改变了动轮组之间的转速比,而且整个变化过程非常线性,这是其他通过齿轮传动的变速箱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燃油经济性上,CVT最初有优势,随着AT和DCT变速箱的技术革新,现在也没有差距了,只是在制造成本上比起AT来,要低一些,一般采用CVT的车型,性价比都比较高。

不好的地方在于,虽然现在已经可以承受较高的扭矩,比如日产的Jatco CVT8,扭矩容量高达380N·m,但与其他变速箱比较起来依然不够硬气,为了防止传动带打滑,对扭矩的输出也有一定限制,暴力驾驶不是它的风格,所以这款变速箱适合平时喜欢悠闲驾驶,看重性价比的车主。

cvt8

AT变速箱

全称是液力自动变速箱,传动结构的特点是拥有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质量可靠,燃油经济,换挡平顺,近乎全能的表现,让它成为这个时代应用最广泛的变速箱。

相比于手动挡和双离合变速箱采用离合器这种硬连接,AT通过液力变矩器这种软连接来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对结构的损伤更小,但相应的传动效率也不太高。

不过随着电控系统的不断升级,现在液力变矩器会更有效的使用锁止离合器,好的AT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已经可以媲美双离合变速箱。

AT变速箱换挡很平顺,几乎没有顿挫(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福特的6AT),可靠性也是所有变速箱中最稳定的。以前存在油耗偏高的问题,现在基本解决,尤其采埃孚8AT的诞生,把燃油经济性和换挡效率推到了极致,随着9AT和10AT的诞生,这个极限还会不断刷新。

由于结构相对更复杂,成本更高,所以采用AT变速箱的车型价格一般要高于同级其他变速箱车型。但相对来说,AT变速箱是把燃油经济性,换挡平顺性,质量可靠性三者兼顾得最好的,是最省心的一种选择。

DCT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在赛道上光芒万丈,但到了公路上,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鸡肋。最初宣传的高传动效率,随着8AT的出现,就泯然众人了,夸口的0.2秒换挡速度,也已被8AT超越,而它糟糕的质量表现,则完全不能与AT相提并论,自上市以来,DCT就成为召回数量最多的变速箱。

由于结构的原因,DCT的离合器片磨损比较快,市区蠕行的换挡顿挫也让人头疼,虽然可以切换手动挡来缓解低速顿挫,但因此带来的繁琐操作,会让你怀疑自己买的是不是自动挡。即使是湿式双离合也没有液力变矩器,只是将离合器浸泡在密封油腔之内,这样不仅降低传动效率,在长时间低速行驶之后也依然会出现过热的问题。

简言之,双离合与它强调的运动形象不符,不太经得起折腾。由于DCT故障率过高,现在赛车普遍弃用了双离合,更多采用序列式手动变速箱。

双离合在家用车中的最大优势,目前来看,不在于提速快和油耗低,而在于高逼格和低成本。当初大众宣传的黄金动力组合为双离合树立了一个伟光正的形象,但其实家用车的双离合算不上高端,相反,没有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在结构上,相当于两个手动挡的整合,成本跟CVT不相上下。

作为家用车来说,双离合的使用和维护并不省心,受限于低速保护和扭矩容量,也不适合应用在越野车和SUV上,但对于经常跑高速不常堵市区的人来说,一款双离合轿车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另外还有一款AMT半自动变速箱,相当于电控的手动挡,低价省油耐操,但平顺性不好,主要应用于货车和客车,家用车的驾驶表现都不怎么样,所以本文就没有推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