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梵名譯有殺賊,應供,無生的意思,即:一、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煩惱;二、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可以幫人不再受輪迴之苦。

  釋迦牟尼佛爲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後世,使衆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分局各地弘揚佛法,利益衆生。

  在印度,每個羅漢的命名都被賦予高尚的寓意,他們面容慈善,性格溫和,普度衆生。

  十八羅漢最早是由玄奘法師從《法住記》中譯出,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後流傳於中國,被廣大信徒所供奉。

  羅漢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頭部無須發,身着袈裟,全身無任何裝飾,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佛教各類造像藝術中最爲樸實無華的象徵。

  他們有着金剛不壞之身,六根清淨,逢凶化吉,還能夠幫助他人驅鬼辟邪。雖然他們的造型簡單,但是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此作品由一顆完整獨籽所做,全身多處留金皮。

  作者隨料型運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等技法,將布袋羅漢的面部表情、安詳自若的神情表現地淋漓盡致。

  似在享受清風吹拂,感受天地之氣,進入摒思絕慮、四大皆空、萬物無礙於心的禪定境界之中,神韻畢現,神態靜謐。

  布袋羅漢,乃揭陀尊者,十八羅漢之一,相傳其乃印度的一位捉蛇人,他的布袋原爲裝蛇用,捉蛇是爲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最終以善心而修得阿羅漢果,布袋化爲乾坤寶袋。

  整件作品畫面佈局疏朗,形象生動,線條簡潔流暢,甚爲精湛。其面部五官,筋骨肌理,僧衣折紋,四肢體態等細節處刻畫的一絲不苟,下刀如有神助。

  各個弧面間銜接暢意,飽滿而又生動,恰到好處的突出了玉質的老熟,溫潤玉肉與金皮遙相呼應,提升了整體作品的收藏性。

  羅漢者,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樂,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度化衆生。

  無量壽佛加之乾坤寶袋,逢凶化吉、驅邪避災、歡喜如意、其樂陶陶,靈芝環繞,手銜葫蘆,福祿壽喜,皆不可缺一。

  布袋羅漢,擺件,新疆和田籽料,全身多處留金皮,真皮無二上,一顆完整獨籽所做,料子十分老熟,脂粉十足,參考白度脂白,肉質非常細膩,打燈幾乎無結構,潤度很好,油分十足,海派名家精工,重126.4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