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迪士尼公主片的歷史,就是女性主義運動的歷史。

  

  但是這一次,迪士尼新片《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的上映,卻不盡如人意。

  女主角是大家面孔熟悉的麥肯吉·弗依。

  對,就是當年在《暮光之城》最後一部裏扮演貝拉和愛德華女兒的演員。

  圖/《暮光之城:破曉(下)》

  18歲的她,在迪士尼新片中扮演了一位公主。

  長大的她還是很美噠~

  圖/《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

  小姑娘在這部迪士尼真人電影中的表現,演技還是在線的。但至於劇情,就有點一言難盡了。

  這部片子11月2日上映,連續三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但口碑很一般爛番茄新鮮指數只有35%,豆瓣評分也只有6.1,勉強及格。

  爛番茄指數截圖

  豆瓣評分截圖

  那麼,這部片子到底怎麼樣呢?

  瑪麗蘇公主片?

  迪士尼的真人電影,一般都是改編自原版動畫。不過,這部《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就沒有原版動畫了。參考了霍夫曼的原著,還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迪士尼直接就開拍了。

  由於原著並沒有太多情節,所以片子加了不少芭蕾舞表演殺時間。作爲一部商業大片,片子長度還不到100分鐘,可以想見劇情該有多單薄。

  爲了避免劇透太多,簡單講一下劇情。《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女主是小姑娘克拉拉,她在教父的指引下,來到母親一手設計的四個王國,最終挽救了王國危機。

  至於克拉拉母親爲什麼要設計這個王國、王國爲什麼會有危機、反派爲什麼要毀掉整個王國……這些劇情上的bug還是蠻多的。雖然電影的定位低齡化,但也不能糊弄小朋友吧。

  克拉拉就是迪士尼公主片中典型的瑪麗蘇女主。聰明伶俐、善良可愛這些美好的詞彙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克拉拉和糖梅仙子

  圖/《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

  在家裏,她是被老爸寵壞的小寶貝。來到夢幻王國,她又變成了公主殿下,有一個帥哥胡桃士兵在身邊排憂解難,口頭禪也變成了“這就是命令”。

  emmm……真的害怕小女孩看多了這種片子,公主病變得越來越重。

  至於片中其他兩個主要角色,糖梅仙子和薑母,人物形象豐滿實在談不上。

  一直穿着粉紅色裙子的糖梅仙子,是童話故事中典型的“後母形象”衍生品。表面看起來是個傻白甜,但其實面善心惡,是個大反派。而薑母就是善良女巫的化身,看起來面容醜陋的老婦人,其實是個大好人。

  薑母這個照型,嚇哭隔壁小孩

  圖/《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

  將美貌的婦人與惡毒聯繫在一起,在迪士尼早期的公主片中比比皆是,譬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的王后,《灰姑娘》中的後母。但近些年來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已經在努力顛覆這個後母形象,接下來再談。

  迪士尼公主片

  迪士尼拍公主片的歷史,迄今已有80年之久。毫不誇張地說,迪士尼拍公主片的歷史,就是女性主義運動的歷史。從迪士尼公主片中女性形象的變化,可以窺出社會運動的端倪。

  簡單拉個時間線,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

  第一階段:處於兩次女權運動間隙中的公主們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1950年《灰姑娘》

  1959年《睡美人》

  

  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是迪士尼推出的第一部公主片。此時,距離1920年美國婦女取得選舉權已有十來年,第一波女權運動早已結束。這一時期,婦女被認爲應當在“婦女的領域”安分守己。

  圖/《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白雪公主爲七個小矮人做蘋果派,“俘虜”了他們的胃。

  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故事背景也大致設定在這一時期。當主角麥瑟爾夫人宣佈她要去工作時,她母親當即氣到說不出話。在當時,工作對一位淑女來說,並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找個好老公纔是最重要的。

  而這三部迪士尼電影,女主角也是清一色的傻白甜,以愛情作爲人生最重要的理想。她們善良而柔弱,無一例外需要王子來拯救。至於反派,要麼是邪惡、善妒的後母,要麼就是壞事做盡的女巫。女性的熒幕形象兩極化,反正都是刻板印象

  多少人小時候恨透了惡毒的王后呢?

  第二階段:後女權主義時期的公主們

  

  1989 年 《小美人魚》

  1991 年《美女與野獸》

  1992 年《阿拉丁》

  1995 年《風中奇緣》

  1998 年《花木蘭》

  

  《睡美人》市場反應平平,讓迪士尼擱置了三十年沒有拍公主片。直到1989年《小美人魚》問世,迪士尼才又嚐到了公主片的甜頭。

  圖/《小美人魚》

  這一時期,60年代的平權運動早已遠去,但女權主義已經滲入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女性不再被視爲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她們在職業、教育、婚姻等各領域都有了新形象。

  緊跟時代步伐的迪士尼,當然創造了煥然一新的公主形象。《小美人魚》的愛麗兒公主,開始主動脫離原生家庭,勇敢追求愛情。《美女與野獸》的貝兒讀書識字,還順帶拯救了一把王子。

  17年翻拍的真人版《美女與野獸》

  找了屈臣氏小姐來扮演貝兒

  圖/豆瓣

  至於《阿拉丁》、《風中奇緣》和《花木蘭》的公主,無一例外都是堅強、獨立的大女主,都通過建立一番事業證明了自己。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花木蘭將由劉亦菲扮演

  相比起最初只能當花瓶的傻白甜公主,花木蘭們的形象更飽滿,行動也更獨立。但是,儘管公主們最後都實現了夢想,但她們還是需要一段美滿的愛情作爲成功的註腳。也就是說,她們需要婚姻。

  第三階段:從公主到女王,新世紀的公主們

  

  2009年《公主和青蛙》

  2010年《長髮公主》

  2012年《勇敢傳說》

  2013年《冰雪奇緣》

  

  新世紀的迪士尼公主,開始擺脫婚姻、愛情的窠臼。《公主和青蛙》的公主只想要開飯店創業,《勇敢傳說》的公主奉行不婚主義,《長髮公主》只想外出尋找身世。

  圖/《魔發奇緣》

  在《冰雪奇緣》中,故事主題也更着眼於女性與女性之間的關係。王子也徹底黑化,變成了罪魁禍首。至於婚姻與愛情,都是其次了。

  近十年來,迪士尼以原版動畫爲底本翻拍的真人電影,又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爲了迎合觀衆越來越刁鑽的口味,真人電影更喜歡玩顛覆、暗黑、毀童年。

  真人電影口碑最令人驚豔的是,迪士尼像集郵一樣,組織了一個強大的“後媽”團。演反派都是奧斯卡影后,在魅力上甚至蓋住了傻白甜女主。

  凱特·布蘭切特扮演的後母

  圖/《灰姑娘》(2015)

  安吉麗娜·朱莉扮演的王后

  圖/《沉睡魔咒》

  朱莉婭·羅伯茨扮演的皇后

  圖/《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

  影片爲後媽們補足了前傳。後媽們都不是一天就變壞的,反而有着許多苦衷。於是,後媽們也不再被視爲虛僞、惡毒的象徵,反而成了追求情慾自主、個性鮮明的代表,觀衆根本就恨不起來。當然,這也是脫離了男性視角之後,女性角色開始自我審視的結果。

  但這一次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迪士尼的確是失手了。影片在佈景、畫面、服裝的華美上,一點也沒差,但內容空洞,甚至有開倒車的嫌疑。

  這下,迪士尼確實應該要好好反思了。

  PS:本篇文章參考:王春曉. (2015). 論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女性崛起.藝苑, (4), 39-42.

  作者

  手工可可棒

  愛看電影的中文系妹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