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岡村的說法,很多日本人對入侵熱河不認爲是侵略,認爲熱河是滿洲的領土,但對打到長城以南持反對意見,那是侵略中國。岡村說,其實,日本在與中國簽訂《塘沽協定》後,就是“撒手”退兵的最好時機,1937年的“擴大”,從一開始就是個錯。

世人皆知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頭目,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侵華中堅持“三反”:反對擴大、反對扶植汪精衛、反對大東亞戰爭。這反對擴大,是他最早的一個主張,即反對日軍對中國發起全面戰爭,反對挑起盧溝橋事變。何以言此?我們來看看他回憶錄裏的真僞信息。 岡村寧次在1940年年初的日記中,岡村稱“那次盧溝橋事變,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其解釋原因有3:①“缺乏全局性的認識,對當今中國要求統一的覺悟判斷錯誤”;②“輕視對作戰成果的消化,政務不統一,煞費苦心於建設新政權(指汪僞政權)”;③日本內閣“過於頻繁地進行人事更迭,海陸軍意見不統一,造成日本沒有穩定的戰略,朝令夕改,最終致使擴大”。岡村說,其實,日本在與中國簽訂《塘沽協定》後,就是“撒手”退兵的最好時機,1937年的“擴大”,從一開始就是個錯。爲何這樣認爲?我們來看看當年的背景。

1933年4月下旬,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制定了進犯熱河的罪惡計劃,對長城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門一帶進行進攻,以逼迫華北內戰,以戰迫和。5月24日,岡村密見中方人員,商定停戰事宜。5月31日,中日雙方在天津塘沽港口的中國兵營內,簽署了《塘沽協定》,約定長城一線爲日軍佔領,中方認可日本對東三省及熱河的侵佔。這個《塘沽協定》,是岡村親自擬定的。簽字時要求中方一個字不改,1個小時內作出結果答覆,非常傲慢。這段歷史,岡村每每提及,不無自豪。

古北口位置其實,當時他領兵越過長城線作戰時,是受到日本國內質疑的。當時的日本,軍部未完全控制政府,內閣與軍部意見不一,包括天皇裕仁,都對關東軍越過長城入侵華北表示“震驚”。根據岡村的說法,很多日本人對入侵熱河不認爲是侵略,認爲熱河是滿洲的領土,但對打到長城以南持反對意見,那是侵略中國。對關東軍來說,爲確保僞滿的安全,他們一直想在熱河搞出一個“緩衝區”。所以岡村悍然進攻古北口,“以戰迫和”,逼迫中國人簽署了《塘沽協定》。事後,他還專門回東京見裕仁,拿着地圖親自向他解釋,保證之後不會再越過長城。

古北口簽訂《塘沽協定》後,岡村達到了目的,心中甚慰,說這是日本最好的結果了,也是多年來日本在中國取得的最大的範圍。這是“從滿洲事變到太平洋戰爭,我國長期作戰的最重要的境界點。”1936年,日本少壯軍官發動二二六兵變,軍部高層反撲,最後全軍整肅,重新實施“武官現役制”,軍部以此牢牢掌控了政府。日本由此變成法西斯獨裁政府,並在1937年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

日軍配圖盧溝橋事變時,岡村是陸軍第2師團師團長,正領兵在東北與抗聯作戰。獲悉事變,他建議“儘早結束”、“迅速解決”事變,“深陷下去,必爲蘇聯所喜”。所以,多年來,雖然他作爲侵華頭目一直領兵侵略,但對盧溝橋事變,一直持否定態度。他還稱,一直以來,他和石原莞爾一樣,都堅持不擴大。盧溝橋事變後日本“放棄不擴大方針,是個失策。”實際上,他們的不擴大,是在既定侵略的基礎上的不擴大,意在圖謀更深遠、更險惡的侵略。正如石原所說,對滿洲,應該像蘇聯一樣發展幾個5年計劃後,使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實力都強大了,纔可能與中國對抗,進行進一步的侵略。岡村和石原對擴大戰爭保持着少有的清醒,對滿洲保持着貪婪的迷戀。《塘沽協定》後,岡村甚至說,“我期望犧牲一生,永駐滿洲,服務於國家。”把滿洲看成日本的“生命線”,這是日本侵略者最大的錯誤。但晚年的岡村,只反省到盧溝橋事變的錯誤,卻沒反省到侵略東北的根源。

另外,岡村儘管反對擴大侵華,卻依然帶兵步步侵略,成爲駐紮中國最長時間的日軍將領、最高級別的侵略頭目。這種口是心非,也讓人質疑。對此,岡村在戰後解釋,自己是戰場上的將領,軍人的任務只有服從。決議未出來可以提出建議,一旦形成命令,自己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忠誠執行命令。這種說辭,其實也是事後洗白。如果他真是清醒,真的反對侵華,就應該和石原莞爾一樣,堅持不懈地與擴大派鬥爭到底。即便不跑到東條英機前面指着鼻子羞辱他,也要不失時機地向信賴他的天皇和政客、軍部要員等,說明自己的主張,挽救日本於險途。但七八年的時間,岡村沒有任何“進諫”。有的只是一次次領兵作戰、自己軍中官職的一次次晉升。因爲,只有不斷地侵華戰爭,岡村才能保住自己的命途;只有不斷地殺戮、瘋狂地掃蕩,才能讓他不斷取得褒獎,彰顯自己的價值。這纔是一個“堅持不擴大”的真實的岡村。===========參考文獻:稻葉正夫《岡村寧次回憶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