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层面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中,最令家长关注的是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1次,三年级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省城多所小学,听取家长、老师和教育部门的声音。

听听家长怎么说

在对50名家长随机采访时,有这样的声音:还是留点书面作业的好。还有不少家长坦言: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更多孩子将会在补习班中度过,或者在家看电视,更不利于护眼。

小莹的母亲是一位很在乎孩子书写问题的家长,如果不留书面作业,她有了一些担忧:“一、二年级正是孩子练笔的基础时期,不留书面作业,可能导致孩子字迹不美观,做作业较慢等问题。”

豆豆是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每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有时候会有极少量的拼写和算数作业。“孩子每天书面作业,最多20分钟就能够完成,基本没有超过半小时的,我认为还是留一些作业比较好,不要有机械性的作业就好,知识是需要巩固的。”豆豆的爸爸毫不避讳地给记者看了每天的作业安排。

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部分任课教师看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这样的规定能够一方面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留足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时间。就得看老师们如何去执行了。”城中区一所小学英语老师如是说。而她看来,家长们所说的“报班”情况,在她身边确实有不少。“这就需要家长做好配合,严格控制孩子的报班量。简单来说,就是家长要按孩子自身需求上课,不要盲目跟风报班,从而给孩子施加过重压力。”

在采访多位学校管理者时,他们根据 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同意见。“小学一、二年级可以留少量作业,这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对学习还是充满兴趣的,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写作业的。不过,低年级的作业一定不能太多,过多作业只会让孩子早早就对写作业产生厌烦感。所以,不能一点儿作业不留,但也不能多留,作业量控制在10分钟内就可以了。”城西区一所小学管理者表示。

教育行政部门:提质减负一直与年终考核挂钩

很早以前,西宁市教育部门出台为学生减负的政策措施,从多个方面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再次重申和规范。主要措施是:

严格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得随意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

严格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统一的作息时间规定,严把上学、放学时间两头关,要落实作息时间的公示和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严格控制家庭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及中学各年级,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实行分层布置,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教育部门将定期对学生作业满意度进行测评,将学校作业满意度测评结果同年终目标考核相挂钩。

就此,记者采访到了西宁市城中区教学研究室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认为,小学提质减负一直是教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城中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的要求,但在执行中,学校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学校已经按照相关要求,提倡学校以阅读、帮助家长做家务以及简短的作业为主,并且已经将机械性布置作业作为变相体罚的范畴,严厉杜绝。一名工作人员还透露,最近,城中区正在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再次制定减负提质的相关方案,很快将会出台施行。

教研人员:减负需要多管齐下

到底该不该留书面作业?这成了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有教育工作者坦言:不给孩子留作业,有些家长就质疑老师的教学水平,更有甚者还会去投诉。“目前的教育应试指挥棒还没有改变,家长的意识里还是成绩为主。所以,执行不留作业的政策还需要更大力度地宣传,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老师们道出了苦衷。

一位从事多年教研工作的老师表示,“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去关注他们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不是用书面作业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应该要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

“不留书面作业,从根本上来说,可以有效地完成幼小衔接,让低年级的孩子不厌学,对学习有信心。书写只能帮助强化记忆,学校更应该从阅读、生活、探究实验类去布置作业。同时,不留书面作业的意义在于高年级孩子的质疑精神,多样化探索性的作业,培养的是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质疑精神。”有教研室工作者如是说,减负需要多管齐下,家庭、学校、学生和教育部门要互相配合。既要提倡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和锻炼时间,还要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课外培训,杜绝盲目培训。坚决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不问兴趣、跟风报班。

记者/莫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