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層面起草《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方案中,最令家長關注的是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每學期考試不得超過1次,三年級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省城多所小學,聽取家長、老師和教育部門的聲音。

聽聽家長怎麼說

在對50名家長隨機採訪時,有這樣的聲音:還是留點書面作業的好。還有不少家長坦言: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更多孩子將會在補習班中度過,或者在家看電視,更不利於護眼。

小瑩的母親是一位很在乎孩子書寫問題的家長,如果不留書面作業,她有了一些擔憂:“一、二年級正是孩子練筆的基礎時期,不留書面作業,可能導致孩子字跡不美觀,做作業較慢等問題。”

豆豆是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他每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有時候會有極少量的拼寫和算數作業。“孩子每天書面作業,最多20分鐘就能夠完成,基本沒有超過半小時的,我認爲還是留一些作業比較好,不要有機械性的作業就好,知識是需要鞏固的。”豆豆的爸爸毫不避諱地給記者看了每天的作業安排。

教育工作者: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在部分任課教師看來,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因爲這樣的規定能夠一方面減輕低年級學生的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給學生留足發展自身興趣愛好的時間。就得看老師們如何去執行了。”城中區一所小學英語老師如是說。而她看來,家長們所說的“報班”情況,在她身邊確實有不少。“這就需要家長做好配合,嚴格控制孩子的報班量。簡單來說,就是家長要按孩子自身需求上課,不要盲目跟風報班,從而給孩子施加過重壓力。”

在採訪多位學校管理者時,他們根據 多年的教育經驗提出了不同意見。“小學一、二年級可以留少量作業,這是爲了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對學習還是充滿興趣的,大部分孩子還是願意寫作業的。不過,低年級的作業一定不能太多,過多作業只會讓孩子早早就對寫作業產生厭煩感。所以,不能一點兒作業不留,但也不能多留,作業量控制在10分鐘內就可以了。”城西區一所小學管理者表示。

教育行政部門:提質減負一直與年終考覈掛鉤

很早以前,西寧市教育部門出臺爲學生減負的政策措施,從多個方面對學校辦學行爲進行了再次重申和規範。主要措施是:

嚴格規範課程設置,嚴格按照三級課程管理體系,開齊開足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不得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不得隨意趕超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新課。

嚴格規範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嚴格執行統一的作息時間規定,嚴把上學、放學時間兩頭關,要落實作息時間的公示和監督制度,自覺接受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嚴格控制家庭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年級以上及中學各年級,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實行分層佈置,增強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得佈置機械重複、懲罰性作業。教育部門將定期對學生作業滿意度進行測評,將學校作業滿意度測評結果同年終目標考覈相掛鉤。

就此,記者採訪到了西寧市城中區教學研究室相關工作人員。他們認爲,小學提質減負一直是教育部門的重點工作,城中區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的要求,但在執行中,學校各有不同。但大多數學校已經按照相關要求,提倡學校以閱讀、幫助家長做家務以及簡短的作業爲主,並且已經將機械性佈置作業作爲變相體罰的範疇,嚴厲杜絕。一名工作人員還透露,最近,城中區正在根據上級部門的文件精神,再次制定減負提質的相關方案,很快將會出臺施行。

教研人員:減負需要多管齊下

到底該不該留書面作業?這成了家長和老師間的矛盾。有教育工作者坦言:不給孩子留作業,有些家長就質疑老師的教學水平,更有甚者還會去投訴。“目前的教育應試指揮棒還沒有改變,家長的意識裏還是成績爲主。所以,執行不留作業的政策還需要更大力度地宣傳,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老師們道出了苦衷。

一位從事多年教研工作的老師表示,“低年級的學生更應該去關注他們的習慣,培養他們的能力,而不是用書面作業去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就應該要求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佈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

“不留書面作業,從根本上來說,可以有效地完成幼小銜接,讓低年級的孩子不厭學,對學習有信心。書寫只能幫助強化記憶,學校更應該從閱讀、生活、探究實驗類去佈置作業。同時,不留書面作業的意義在於高年級孩子的質疑精神,多樣化探索性的作業,培養的是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質疑精神。”有教研室工作者如是說,減負需要多管齊下,家庭、學校、學生和教育部門要互相配合。既要提倡增加學生的戶外活動和鍛鍊時間,還要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課外培訓,杜絕盲目培訓。堅決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不問興趣、跟風報班。

記者/莫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