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匡胤真正病重时,赵匡胤想找来弟弟商议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赵光义没有出现,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做了皇帝,为了表示对哥哥的''尊敬'',立了赵匡胤的儿子为太子,但最终太子还是被杀。但是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他卸了外姓武将的权,却忘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位子一般都是老子坐完儿子坐,儿子坐完孙子坐,除了一些比较特殊一点的,比如皇帝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实在是太混账,皇帝为了大局考虑,于是就从兄弟中找合适的人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有一个朝代的皇帝,自己有两个儿子,而且也很有才干,但是却没有立他们做太子,而是把皇位让给了弟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皇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事变之后,赵匡胤穿上了黄袍,建立了宋朝。因为赵匡胤曾是后周的大将,深受后周世宗的器重,但是最后赵匡胤还是篡了人家柴家的权,赵匡胤就害怕,自己能够篡权,那么自己手下这帮大将某天脑子一热会不会也来窜自己的权。这件事一直困扰着赵匡胤,让他寝食难安,终于有一天找赵匡胤想了一个办法,成功得解决了这些隐患,但是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牢固的江山,却有了一个更大的隐患。
赵匡胤在宫中举行宴会,召集了一应大臣,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赵匡胤就含蓄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众将听懂了他的意思,纷纷对皇帝表了决心,表示愿意交出兵权,誓死效忠皇帝。就这样,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收回了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但是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他卸了外姓武将的权,却忘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此时的赵光义已经成为了除了赵匡胤之外权力最大的了。当年赵匡胤能够当上皇帝,也是因为弟弟的帮助,所以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了安抚弟弟,就一直说我死后皇位就是你的,希望以此安遏制住赵光义的野心。为了表示出对弟弟承诺是认真的,赵匡胤一直都没有立太子。
赵匡胤真正病重时,赵匡胤想找来弟弟商议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赵光义没有出现,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做了皇帝,为了表示对哥哥的''尊敬'',立了赵匡胤的儿子为太子,但最终太子还是被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