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穆罕奈德在義烏的貝迪餐廳:見證“一帶一路”共贏故事

  (“一帶一路”五週年)穆罕奈德在義烏的貝迪餐廳:見證“一帶一路”共贏故事

  中新社義烏8月15日電 題:穆罕奈德在義烏的貝迪餐廳:見證“一帶一路”共贏故事

  作者 張斌 陳秉豐

  義烏,一座“買全球、賣全球”的中國縣級市。每年,超過50萬人次的境外客商前來擁有180多萬種商品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採購,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名境外客商則常駐於此,置身於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熙來攘往中。

  從義烏國際商貿城出發向南經兩個路口,即能抵達約旦商人穆罕奈德今年新開的貝迪餐廳,這裏供應着地道的阿拉伯美食,也見證着“一帶一路”沿線正在發生的“共贏”故事。

  “穆罕奈德的新餐廳已經開業半年了,今天是我第一次來,這兒比原來大了很多,裝修非常棒!”伊朗商人哈米說。

  “‘貝迪’的中文譯名就是‘我家’,我希望任何人來‘我家’,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就能把各種麻煩事處理好。”在義烏生活16年的穆罕奈德說。

  2002年,他和中國妻子劉芳從廣州來到義烏,開始經營義烏第一家阿拉伯餐館。彼時的阿拉伯商人圈中,這家餐廳成爲接待客商洽談生意和解決糾紛的“絕佳去處”,不僅由於在此能嚐到“家鄉味道”,還緣於餐廳主人的一副“熱心腸”。

  穆罕奈德已數不清幫助多少同胞紮根於“陌生”的義烏。從如何辦理經營證照,到住哪家酒店、如何讓外籍子女就學等,用穆罕奈德的話說,“只要是做‘好’事,我能幫就幫。”

  “生意人想法不一樣,出現糾紛很正常。我就碰到過一個做服裝外貿的外國人,因爲發貨衣服顏色不一樣,他和廠家有爭執後就找我幫忙,我跟廠家商量後,便宜點賣給他了。”在穆罕奈德看來,做生意就是“今天不賺、明天賺,明天不賺、後天賺”,他也常用這句話“化干戈爲玉帛”。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義烏的“全球貿易”愈發繁榮,找穆罕奈德幫忙的中外商人也越來越多,穆罕奈德坦言“時間明顯變得不夠用了”。當然,其熱心不僅促成着相關貿易方的共贏,也爲穆罕奈德本人帶來新的“收益”:貝迪餐廳受到更多中外商人認可,經不斷發展,目前遷址新開的餐廳面積達1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

  穆罕奈德說,自己事業的發展還與近年義烏政府爲外籍人士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密切相關。“義烏政府不‘小氣’,你遇到了什麼事,政府就會幫助你。隔段時間,政府就請各國商會負責人開會,問問最近遇到的麻煩。我們提過的子女教育、醫療等問題現在都解決了。”

  在他看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義烏用上述“友好態度”成就着外國商人,而更多外國人前來“掘金”也助力着義烏經濟持續保持繁榮。

  2013年,義烏登記入住境外人員爲近44萬人次,到2017年躍升至近55萬人次;今年上半年,義烏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527.39億元人民幣,逼近2013年全年的546.56億元,該數字五年來年均增長達41.6%。

  “從‘古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千百年來,中國一直都喜歡與其他國家和平合作交往。我們能看到,‘共贏’兩個字深深寫在中國人的心中。”哈米說。

  穆罕奈德對“一帶一路”倡議有同樣理解。在貝迪餐廳,他特意設計了“一帶一路”宣傳牆以便讓更多客商瞭解。“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穆罕奈德說。(完)

責任編輯:葉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