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被稱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在詩人中,不只王維的詩有這個特點。

很多詩人的詩作,寥寥數語,亦能如此,今天看看古詩人們在簡短的語言中,怎麼寫出詩情畫意。

《終南望餘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終南山北坡一片清麗,皚皚積雪似白雲飄浮在天際。林梢被初晴的陽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黃昏的城裏又增添了陣陣寒氣。這就是一副長安雪景圖。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家依然是王維,這首小詩描寫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腦海中有沒有浮現一個這樣的畫面: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裏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

《竹裏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的作品。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讀完這首詩,腦中就浮現了一個獨自在山林中彈琴的形象,十分有意趣。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着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羣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把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靠在煙霧朦朧的小洲,日近黃昏,旅人心中又添新愁。原野空曠無際,天比遠處的樹還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顯得與人更親近。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因爲“野曠”所以天低於樹,因爲“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係,寫得恰切逼真。

《送靈澈上人》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送靈澈上人返回寺中。蒼翠的叢林掩映着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鐘鳴聲。身背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沿着青山走向遠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