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政治黑暗,很多人都认为晚清落后和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队伍的不合理性。但是,说起一个人的名字,不管你熟不熟悉晚清的历史都会对他称赞,他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大臣,在清廷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天资并不高,却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他是一介文臣,却很有治理军队的头脑。他很会识人用人,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很多都很优秀。老乡投靠曾国藩,吃饭时一个小动作被注意,曾国藩:这人不可留!

  那么,作为一个文臣,曾国藩是如何走上战场带兵打仗的呢?原来,这也是清政府在被逼无奈下的举动。清政府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中节节失利,没办法在,只能让曾国潘这个只会拿笔的人挥起了刀剑,走上了战场。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相信曾国藩这个文成能有什么优异表现,毕竟文臣武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说实话,连曾国藩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出什么名堂,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支持下,他才决定在老家开始招兵买马进行训练和演习。但是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支由文臣带出来的军队,竟然成了挽救大清王朝的主力军,这真的是让众人惊奇,到底是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这么厉害?其实这和曾国藩个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曾国藩很会治理军队,虽然这些老家的士兵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曾国藩很会运用他们已知的知识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心服口服。他还亲自写了《爱国歌》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并鼓励他们学习。其次,曾国藩很会识人用人,只要是来投奔他的人。他都能用很短的时间分辨出这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专门写了书。

  关于曾国藩善于观察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他的一个老乡来投奔曾国藩,这个人看起来很老实,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曾国藩在给他安排差事之前和他吃了一顿饭,这个老乡做了一个动作,曾国藩就改变了主意让他回家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军中供应的大米会掺杂一些秕谷外壳,这个人家庭条件不好,但吃的时候直接将秕谷外壳挑出。

  曾国藩从这个举动看出他的这个老乡内心不坚定,虽然外边老实也不能得到重用,说不定还会在日后投靠太平军。由此可见,曾国藩看人是从小事入手,看一下这个人的人品。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虽然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很善于“伪装”,让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大事事迹的人品却并不一定像表现出来的那样完美。我们在完全相信一个人之前,一定要长时间多方面地观察,不能根据一件事情就盖棺定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