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文、圖 | 彭小明

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

山體滑坡,災情嚴重

兩千將士千里馳援

第77集團軍某工兵旅

作爲專業救援力量

全力救援

攻克一個個難關

強軍哥全程參與救援

記錄下一個個讓人感動淚目的瞬間

一條無法發送的“謊言”

19歲新兵王濤,山東人,在家從來沒有削土豆。在這次救援中,搭載挖掘機的漕渡門橋動力艇因漂浮物發生故障,他和20餘名戰友在零下10幾度的漕渡門橋上熬了一整夜。在與母親的視頻中,母親問:嘴脣怎麼腫得像火腿腸?他正想編個善意的謊言,沒信號了……

一次讓人揪心的失聯

“辛苦了!”11月10日中午12時20分,一艘漕渡門橋穩穩停在波羅鄉波羅寺門橋的江岸,隨着一雙雙凍僵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失聯20個小時的22名官兵終於平安歸航。旅長王健在岸上翹首等待戰友歸航,副旅長田昇平和官兵一起在金沙江上漂流了近一晝夜。勝利會師後,兩名旅領導趕緊把熱食分發給大家。

一句開不了口的請假

一名通信車駕駛員找到報道員,悄悄的說,我有個老鄉,老婆還有兩天就要生娃兒了,能不能宣傳一下。報道員一楞,勸他的戰友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趕緊請假吧,這個地方到機場接近500公里,說不準還來得及……災情急,家事也急。兩者權衡,爲了執行任務,請假二字,我們的戰士自己很難開口……

一名即將退伍的老兵

雲南老兵吳大兵,衝鋒舟高手,人稱“水機俠”,還有19天就要退役了。金沙江上,他依然動力“滿舷”,帶着下士薛長軍劈波斬浪:“對面來舟,儘量45度迎上波浪,減少顛簸。”鉚在衝鋒舟上,既當操作手,又當指揮員,40多小時沒怎麼休息。

一碗等了3天的雞蛋麪

千里行軍,一路顛簸機動,來不及停下做飯;海拔高、壓力低,燒不開水、做不好飯……等了60多個小時,部隊出發3天后,11月10日中午,救援官兵才喫上第一口熱食。端着熱氣騰騰的雞蛋麪,官兵們把頭埋進碗裏,用蒸汽好好地“洗”了把臉。

一場風雨無阻的“旅行”

去西藏旅遊,是排長王璽一直以來的夢想,11月7日12時30分,王璽聞令隨隊出征,沒想到這次救災成了讓他終生難忘的西藏特殊之“旅”。儘管首次上高原,有些頭暈目眩,一次坐車還嘔吐不止,但他打起精神和戰友們並肩作戰,始終戰鬥在救援一線。他的朋友圈留言:一直想看西藏的風景,這次星夜兼程、風雨無阻,早中晚的風景都看齊了。

一位驕傲臭美的“老司機”

四級軍士長劉博,兵齡15年,川藏線駕齡3年,1200多公里冰雪路,他一個人連續駕駛46小時。困了,喝咖啡,嚼幹辣椒,聽音樂。聽歌挺講究,熟悉的、節奏輕鬆的不聽,只聽節奏感強聽不懂的。他的事蹟經報道後,母親留言:“我的兒子劉博,你是好樣的。”妻子點贊:“劉先生我爲你驕傲。”家人的支持鼓勵,讓老劉“臭美”得不行……

一張凍得通紅的“老臉”

副旅長田昇平是老舟橋,藝高人膽大,一個波浪打來,別人抓住船舷瑟瑟發抖,他站在衝鋒舟上揹着手,研判情況、指揮若定,在金沙江上一漂就是20多個小時,波浪大、寒風吹,年齡最大的他凍得滿臉通紅。凌晨5點,補給的船來了,問他走不走,他大臂一揮,我走了,部隊怎麼辦。

一份不爲人知的申請

宣傳幹事肖正東閒不住,白天和任務官兵往一線跑,一去就在無人區呆5、6個小時,晚上回來坐在地上,爬在牀上寫稿。有時爲了把官兵喫苦受累的精神宣傳出去,爬山頭去找信號……後來不經意得知,肖幹事在前不久已經報了交流,打算轉文職回老家富順武裝部……

一面閃亮高揚的旗幟

第一個上舟,拿第一支鎬,舟橋營長孫光旭身先士卒,幹得特別賣力,嘿嘿叫得震天響;架門橋,裝機械,他忙得不亦樂乎。特別是,開設漕渡門橋,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老孫依然一馬當先。看到營長幹得這麼起勁,官兵們幹得更歡了……以身爲範,無論戰鬥在哪裏,老孫都是一面閃亮高揚的旗幟。

陸軍權威發佈,轉載註明來源!

來源 | 人民陸軍(ID:renminluju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