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强力实施关停高污染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一系列举措

打好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

晨曦和薄雾笼罩下的天池湖似一幅水墨画。

11月8日,对于华蓥市36万市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大家期盼已久的饮用水水源地——华蓥山天池湖水源截污工程,主体竣工并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与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并称为全国三大天池的华蓥山天池湖,位于天池镇境内,周长约27公里,湖水面积3800亩,总库容5548万立方米,是川东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痴生慕名天池游,旖旎风光醉心头;粼粼波光映蓝天,曲曲堤岸托杨柳……”国画大师黄宾虹以此诗句由衷赞美华蓥山天池湖。

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蓥山天池湖畔相继建起一批高污染企业,导致湖水污染严重,环境日趋恶化。近年来,为让天池湖恢复青山绿水,华蓥市强力实施一系列举措,打响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相继关闭湖泊周边30多家大小纸厂、洗选煤厂、煤窑及石灰窑等污染企业;关闭2家农家乐;关停搬迁200多家养殖场(户);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天池镇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天池场镇及天池湖沿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了天池场镇及天池湖周边3000余名群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天池湖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洁净水”行动和“河(湖)长制”;将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一、二、三级保护区,并设立标识、标牌等,聘请了20余名协管员,全天候巡逻守护;组织天池湖附近居民成立“水源保护队”,坚持开展湖面巡视、水上漂浮物打捞、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

据天池镇镇长黄鹏飞介绍,他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绿化天池湖。整合用好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在天池湖畔仁和、五家坳等村连片发展“青脆李”5000余亩;在湖畔广泛种植各种观赏树木,并依托傍山靠水的地理优势,积极在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之外,采取“政府投资入股、村组荒山折资入股、专合组织经营服务入股”的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从曾经的卖‘资源’转型为现在的卖‘风景’,不仅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同时也用实践证明,在守护‘青山绿水’中也能收获‘金山银山’。”黄鹏飞感慨地说。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护天池湖,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今年华蓥市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天池湖水源截污工程。

“天池湖水源截污工程,管道建设总长11.2公里。”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刘磊说,“我们抢晴天战雨天,加班加点推进,保证了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华蓥市天池湖管理局工作人员邓蜀川同时介绍,在推进华蓥山天池湖水源截污工程建设的同时,位于天池湖畔伍家坳村西南水泥厂的水污染防治项目,也在加紧建设。“把西南水泥厂整个厂区及周边一些雨水、泥沙水等收集到蓄水池里面,通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杜绝面源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天池湖。”

随着对华蓥山天池湖水环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天池湖水变清了,湖畔山变绿了,愈发显得美丽迷人:在雨后放晴的夏季,天池湖云雾缭绕,碧绿静谧,宛若“人间瑶池”;在晴朗的早晨,天池湖在晨曦和薄雾笼罩下似一幅水墨画;而晚霞映照下的天池湖,暮色苍茫,水天一色,呈现出一幅“云落天池若镜天,湖光山色绿黛敷”的画卷。(来源:广安日报 华蓥记者站 邱海鹰 苗贵华 文/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