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說,以前不知道綜藝這麼好賺啊。

  天后果然不是蓋的,連話都說得比別人耿直。

  今年,王菲加盟了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幻樂之城》,後來有記者問她,爲什麼會考慮參加這一次的綜藝節目,王菲笑着說說出上述理由。

  從年中范冰冰“陰陽合同”等事件發酵以來,娛樂圈幾乎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後來相關限制政策相繼出臺。6月,廣電總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

  那時,就有人說,演員不拍戲照樣可以接綜藝賺快錢,輕輕鬆鬆玩幾個遊戲,抵得上在劇組辛辛苦苦演戲三個月。

  沒想到,綜藝這麼快也涼了。

  限制綜藝片酬

  11月9日,廣電總局在網站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遏制影視圈追星炒星的不良傾向,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加大網絡劇治理力度。

  事實上,就在6月那份影視行業抵制天價片酬的通知發出後不久,就有消息稱,綜藝也被限制了。各家電視臺和製作單位都收到了紅頭文件,目前在播的節目多多少少都屬於管控範圍。

  就在王菲加盟的《幻樂之城》開播的同時,湖南衛視還有一檔綜藝《中餐廳2》也在播出。這檔節目聚集了趙薇、蘇有朋、舒淇、王俊凱等一衆當紅明星。

  他們的薪酬自然十分可觀。

  根據浙商雜誌報道,在《中餐廳2》中,趙薇和舒淇每人單季片酬高達人民幣5000萬元。

  隨着風聲收緊,趙薇配合國家政策,拿回了4000萬還給湖南衛視。舒淇起初不願意,後來經過趙薇的電話規勸,才同意把錢退回來。

  而每季5000萬的薪酬,僅僅是一檔“S級”綜藝的標配。

  在綜藝領域,節目根據量級大小分爲"S級""A級""二線"和一般節目等類型。其中,針對部分頭部“S級”綜藝,明星單集片酬可達500萬元,而通常一季節目在10-12集,即其收益平衡在5000萬-6000萬元水平上。

  頂級流量,則會拿得更多。比如:

  范冰冰在《極速前進2》中的報價爲6000萬元一季;

  徐崢參加《食在囧途》的單期片酬爲600萬元,一季節目總片酬達到7500萬元;

  還有藝人蔘加綜藝是按天或者按期計算的,如劉燁參加《爸爸去哪兒》是450萬元/天,林青霞參加《偶像來了》則是240萬元/期。

  如今,新的“限薪令”要求:

  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要提前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信息。

  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

  這與影視劇在薪酬方面的限制幾乎一致。

  都是資本惹的禍

  2012年,在視頻、尤其是視頻版權領域還是一哥的搜狐張朝陽,拉上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搞了個版權同盟,硬生生將市場版權價格壓下20%-50%,平均每集30萬-50萬。

  可是後來,隨着競爭加劇,搜狐不行了,騰訊、愛奇藝、優酷又親手把版權買到千萬一集的高度,並富養出“天價片酬”和“天價IP”兩個兒子。

  以愛奇藝爲例,2013年到2016年4年間,分別虧損了7.43億元、11.1億元、23.83億元、27.7億元,直接拉低百度營收。

  而優酷和騰訊視頻兩家視頻網站,目前也尚未盈利。

  2年前,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志傑甚至高呼:“我們是在賣腎買劇!”

  騰訊的腎值多少錢雖然不得而知,但影視劇的版權卻是在實實在在的一路飆漲。

  2011年,樂視買下《甄嬛傳》的網絡獨播權,花費2000萬元,單集27萬元。如今的《如懿傳》,單集網絡獨播權已達900萬元,而還未播出的《長安十二時辰》,甚至達到單集版權1220萬,是當年《甄嬛傳》的45倍之多。

  今年8月11日,終於扛不住了,藉着政策的東風,優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聯手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製作公司,共同抵制天價片酬。

  這一次,視頻網站又妄想效仿當年的張朝陽,聯手打壓天價IP和片酬。

  但事情彷彿並沒有計劃中那麼樂觀。

  這個聯盟中的6家影視傳媒公司,除了慈文傳媒和華策影視兩家老牌製作公司之外,幾乎都是當下流量明星的推手。

  比如正午陽光此前出品了《琅琊榜》,製作成本1.1億;檸萌影業出品了《擇天記》,製作成本4億,劇中男主角鹿晗兩個月拿走1.2億片酬,但劇的豆瓣評分僅4.2分。

  而新麗傳媒出品了《如懿傳》。根據新麗傳媒的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支付給天津欣喜相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女主周迅方)的《如懿傳》劇組勞務費用爲5350萬元,支付給東陽橫店連俊傑影視文化工作室(男主霍建華方)的勞務費用爲5072萬元。

  也就是說,兩位主演的公開片酬佔總製作成本比例接近35%。

  同時,6家影視公司都與騰訊有着投資關係。

  比如,今年3月11日,騰訊接替光線,33.17億元入股新麗傳媒成爲第二大股東。檸萌影業從A輪到C輪的融資,騰訊更是一路相隨。正午陽光的大股東華人文化,背後的重要股東之一也是騰訊。

  所以,即便是聯手抵制天價片酬,卻仍舊逃不出靠明星帶流量和收入的怪圈。

  限薪令效果存疑

  事實上,對於限薪令能否真正落實,業內普遍存疑。

  在《南方都市報》的報道中,有導演直言不諱:

  “真正出場費高的是‘跑男’‘極限挑戰’‘中餐廳’這些真人秀節目,嘉賓的出場費動不動就幾百上千萬元,一般的綜藝節目基本就是給通告費,偶爾有高的也不會很離譜。”

  2017年,省級衛視週末晚間檔季播綜藝共105檔,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在收視率TOP10中,包括《奔跑吧》《王牌對王牌2》《跨界歌王2》《嚮往的生活》《歌手》等在內,幾乎都需要大量明星參與的節目。

  “主要就是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愛出錢砸明星,然後去搶別臺的資源,明星們都是市場原則,誰的錢多去誰那裏,結果現在大家一起被批評。”上述導演說。

  在他看來,現在《極限挑戰》停了,現在估計《跑男》也會有明顯衝擊。

  根據《證券日報》的消息,“限薪令”傳出後,有的明星根本沒降價,要求公司換個名目進行補償,更有甚者要求通過境外銀行轉賬。

  又到了比耐力的關鍵時刻。誰先扛不住,誰就輸了。

  但明星底子厚,有些想觀望,有些乾脆先休息一段時間。

  於明星而言,眼前也許並不是萬丈深淵,因爲還有大批影視公司等着他們帶來收視率和賣劇收入,這麼大的需求量擺在那裏,怎能寄希望於明星自降片酬?

  影視評論人“納蘭驚夢”說:只要目前的內容生產依然是圍繞明星來展開,“限薪令”就還是形式主義。

  ——END——

  網易財經長期招聘線上實習生,單篇稿費100元-300元,在公衆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查看。

  

  

  往期精彩回顧

   ◆房價剛一下跌,房管局就坐不住了

  ◆誰不是一邊痛罵雙十一,一邊口嫌體直買買買

  ◆中期選舉結束,中國人又能給美國人當爹了! ◆房地產空置稅,早着呢! ◆活久見!95後女生任千億國企董事,月薪僅3600元...... ◆印花稅,沒戲 ◆重慶公交慘禍:兩個侵權者害了一車人 家屬可索賠 ◆茅臺,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暴風馮鑫,只能成爲賈躍亭 ◆巨嬰A股不完全救助指北 ◆賈躍亭,又多騙了三五斗 ◆中國人均住宅1.1套?哈哈哈哈哈哈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