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1月24日不到4個月。

按照國際慣例,我應該說一句:時間不多了。

相反,其實時間還很充足。

備考3、4個月成功上岸的同學有木有?

有!大把地有!

要衝刺行測75+,

除了下定決心,你還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備考計劃。

現在你可以按序完成5件事:

1.認真閱讀下方的2019國考考點分佈趨勢分析;

2.對照考點分佈表,搞清楚需要學習多少知識點;

3.做份真題卷評測自我水平;

4.想想如果目標行測75+,補足知識點學習,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5.怎麼安排接下來3個多月,才能保證自己學完學好。

2014-2018年國考真題考點分佈分析

備考指導:

1.自2015年起,行測分地市級和副省級2套試卷考試。

2.總題量不一樣:地市級130題;副省級135題,多5道數學運算題。

3.兩張試卷的題型略有不同,2017副省新增“篇章閱讀”,2018續考,預計2019年會繼續這樣考。

備考指導:

1.副省級更看重綜合能力,知識點分佈偏向均勻。

2.地市級中,人文和生活科技的題量稍低,明顯側重考查法律知識。

3.經濟類常識題重出江湖,不過只考1題。雖然要複習,但不要鑽得太深太專業,注意控制複習力度,避免得不償失。

備考指導:

1.近年來國考只考實詞和成語,不考虛詞。

2.成語和實詞的綜合考查有增加的趨勢;直接考查近義詞辨析越來越少。

3.命題人出題有反語感的趨向。不確定的題,需要準確把握邏輯呼應、語義呼應,再選個最恰當的。重在測查運用常見詞彙準確表達的能力。

備考指導:

1.中心觀點題(即主旨、意圖和內容概括)佔據了半壁江山,重點掌握它們的解題思路。細節理解、語句排序、語句銜接是必考考點,考題雖然不多,但要拿高正確率,理應做對。

2.其它考點偶爾考,最多考1題,需要了解出題風格和解題思路,但練題時注意控制量。

3.題乾材料有瘦身的趨勢,材料涉及領域更加廣泛,新聞評論類的題乾材料很喫香。可以下個“人民日報app”,平時多閱讀。

備考指導:

1.地市級卷也可能會考篇章閱讀,如果時間允許,建議都做一下複習。

2.集中考中心觀點、細節理解、語句銜接;標題添加、詞句理解、語句排序可能會考;道理啓示、下文推斷考的可能性極小。

3.篇章閱讀的關鍵在於速度,要注意提升閱讀速度,做題時要細心。

備考指導:

1.對稱、靜態位置、六面體、動態位置、實物重組、線、元素、筆畫、疊加、截面圖、綜合都屬於常考考點,至少要掌握它們對應的圖形特徵。

2.點、面、三視圖偶爾考,也要了解。如果時間不充足,角、部分、遍歷這幾個基本不考的可以先不學習。

3.學習和做題的過程中,除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要多發散思考:怎麼變着法子考?

4.學習中會遇到奇葩題目、爭議題目,但並不多,不要過於在意,關鍵還是掌握常考考法。

備考指導:

1.心理學必考,傳統學科地位降低,其他學科多是漢語言、文學、邏輯學、軍事學、IT、統計學等。

2.平時做題時注意積累概念,看新聞時遇到熱詞一定要弄懂。

3.複習時要掌握解題技巧,做到活學活用。解題時不要鑽牛角,選擇最優選項。

備考指導:

1.外延、邏輯、語義、對應是重點,語法、字詞形式考得少,瞭解即可,不做重點儲備。

2. 跨考點的綜合考查題有增加的趨勢,一個題可能涉及多種關係,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3.複習關鍵是要將知識體系爛熟於心,做題緊貼常考知識點去思考,不鑽牛角尖,平時注意積累常識。

備考指導:

1.加強削弱超過半壁江山。

2.地市級會考材料形式的大題,包含5小題,考點主要是樸素邏輯中的組合排列,副省級則主要考樸素邏輯中的真假推理和組合排列。

3.復言命題和樸素邏輯都需要掌握條件命題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複習。

4.日常結論屬於常考。

5.解釋題、形式比較題偶有出現。

備考指導:

1.副省級的難度高於地市級,前者題量更多、涉及考點更廣。

2.命題方向傾向於綜合化和靈活化,相較之前更明顯。

3.複習應以全面掌握各個考點爲主,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備考指導:

1.材料閱讀程度、考題難度以中等居多,看重基本計算能力的訓練。

2.考點離不開常考範圍,但要求具備較強的題幹分析能力。需重點訓練分析能力,多一點耐心和細心,靈活運用速算技巧。

3.國考題中,比重題一般都不是單獨考比重,而是綜合考查其他簡單計算,文字、數據陷阱比較多,列式和計算時要細心。

以上都是從2014-2018年國考真題中得出的一些經驗和趨勢,望同學們能從中受益。如果可以,考前1個月,建議再翻出來對照一遍。若是每個表你都已經心中有數,那行測,我就放心了。

運氣就是機會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想,都是問題;做,纔是答案。

成“公”與否,關鍵還是你自己,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