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成爲會員甄選好書,小巴陪你每月同讀獨特視角,大咖解讀書中精華11月同讀:週末,同讀一本書,讓大腦在閱讀中享受自由。本期同讀好書《德魯克和我》,讓你從第一視角重新認識一代管理學大師。購買會員同讀福袋,立得價值59元的紙質書。【點擊此處,成爲會員】 那一天,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我是週末在去島上度假的路中,通報消息的許知遠——那時他在《經濟觀察報》當主筆——在電話中還帶着一點哭腔。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他走了之後,下一個該輪到誰來替我們思考管理?——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雙十一這天,除了購物狂歡節,總得還有些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人們銘記。 13年前的今天,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的一間房子裏,一位96歲的老先生在酣睡中悄悄走了,留給世人的,是管理學的一地珠玉。 這位逝世的老先生叫彼得·德魯克,他是作家,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現代管理學之父。1954年,當他提出目標管理這個劃時代的概念後,無數的現代企業終於從萬古的長夜中,找到了一盞明燈。 今天小巴和大家分享的這本同讀好書,叫《德魯克和我》,它由德魯克的得意門生鮑勃·班福德所著。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硬核的管理學讀物或人物傳記,但從這本書裏,小巴讀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德魯克。  離別前夕  “我是一名寫作者,我的遺產就是我的著作。我未曾創立過任何機構。現在你們還想聊點什麼?” 德魯克去世一個月前,他的學生鮑勃·班福德和出版諮詢顧問德雷克·貝爾一同拜訪了他,想討論關於他的思想遺產的問題,看看自己能幫上什麼忙。 而彼得·德魯克用這簡單的四句話結束了這個話題。 即便是如此簡短的交流,也已讓德魯克精疲力盡了,在妻子多麗絲的攙扶下,德魯克緩慢挪進了自己的臥室。 這是班福德最後一次拜訪自己的導師兼摯友,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樸素的屋子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客廳上仍掛着班福德第一次來訪時的那幅日本繪畫,而班福德卻在德魯克的幫助下取得了太多的成就。班福德電視公司從美國廣播公司的附屬公司成長爲覆蓋全美的有線電視網,他還出版了暢銷書《人生下半場》,在德魯克的鼓勵下發起了“領導人網絡”倡議,引起了美國基督教會的變革。 而現在,寡言少語的多麗絲告訴班福德:“這一回,他真的要離開我們了”。 “兩個月後,彼得·德魯克,我的朋友,我的導師,離開了人世。”班福德在《德魯克和我》第一章這麼寫道。 “接下來的故事,讓我慢慢道來。”  與大師的會晤 那天的加州溫暖宜人,我卻全副武裝:穿上我最好的純羊毛人字呢套裝,精心地將漩渦花紋毛料領帶緊緊繫在脖子上。 這一年,我42歲。 這是班福德第一次去拜訪德魯克,爲了獲得他的一次諮詢機會,班福德字斟句酌,一封信前後修改了8稿,終於收到德魯克的回信,受邀進入了他的“道場”。 有意思的是,在接下來長達23年的關係中,班福德都遵循這樣的方式,在拜訪之前,寫一封長信,反覆編輯、修改,再寄給德魯克。這封信似乎成了兩人之間的議程表。  最初幾次造訪德魯克家的時候,班福德發現他的書架上大多都是小說,偶爾會有些歷史書籍,但很少會有商業書籍。 班福德對此十分疑惑,在第三次還是第四次拜訪的時候,實在忍不住好奇心,詢問了德魯克。 “商業方面的書籍講的都是戰略和職能,即成功運營公司的機制。”德魯克笑着回答,“小說則教會你人性,人們如何思考、如何行動,以及什麼對他們重要。我對人的興趣比對商業的興趣要大得多。” 這纔是德魯克思想的精髓,很多德魯克的粉絲或許都是被他在管理學上的才華所折服,很容易忽略了這一點。 在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中,他總是把管理看作是“人類的活動”,而不是一個工具或是商業運營的手段。 對人的尊重貫穿了德魯克大半生的言論,幾十年後,92歲的德魯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題爲“他們不是僱員,他們是人”的文章中指出: “對於任何組織而言,偉大的關鍵在於尋找人的潛能並花時間開發潛能。如果失去了對人的尊重,這裏的開發潛能很可能被理解成僅僅爲了組織的績效而把人視爲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復對人的尊重,纔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釋放出來。” 這也是爲什麼在20世紀80年代中晚期,在美國經濟繁榮的這段時間裏,他開始嚴重懷疑商業,甚至資本主義本身。  政府與商業的死結   在美國經濟繁榮時期,德魯克開始轉變對美國公司的看法,他開始質疑這些大公司是否真的有助於創造出他構想中的那種秩序井然、運作正常的社會。 他發現隨着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本主義的剝削愈演愈烈,他曾悉心指導過的大企業動輒裁減數千名員工,同時卻慷慨地給予他們的管理層鉅額的薪酬福利。 他認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應該不高於普通員工的20倍,公司積累基本應該是爲了更好地爲顧客提供服務,而不是爲那些西裝革履的傢伙提供價值。 此外,他認爲政府部門也越來越以內部人員利益爲重,他曾這麼總結對社會部門的看法: “五六十年前,政府的項目是發揮過作用的,而現在不然了,不只是在我們國家,全世界都一樣。它們的出發點全都很好,我們也爲此納稅。自從上個世紀,特別是自二戰以來,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創立了社會部門。我非常看好社會部門未來的發展前景。”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在晚年,他將注意力從商業轉到了非營利組織。  領導人網絡  很多人都往往只注意到德魯克作爲現代管理學鼻祖的身份,而忽略他的宗教信仰問題,在人生的後半程,班福德和德魯克兩人都將注意力從商業轉到了教會運動上。這並不是說他們把宗教信仰寫在臉上大肆宣揚,而是宗教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理想中“運作完全正常的社會”。 所以不管德魯克是否接受教會所宣揚的理念,他都完全相信教會會對社會產生持久積極的影響,他看到,大型教會的出現會在美國重振基督教,成功處理一些政府和商業不能處理的問題。 在他的影響下,班福德開拓性地創立了“領導人網絡”,尋找具有獨特優勢的領導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領導者之間架起橋樑,教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超大型教會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美國的基督教的變革。 正如德魯克向《福布斯》雜誌所表示的:“基督教的超大型教會肯定是美國社會近30年來最重要的社會現象。”  總結  《德魯克和我》這本書對許多想要了解德魯克的書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描繪了彼得·德魯克:一位摯友和導師,以故事的形式給大家呈現了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德魯克。 此外,這本記錄了一位企業家和一位傳奇般道德管理思想家之間協作的回憶錄,向我們展示了,思想與行動的交匯所能產生的巨大的變革力。   >>>戳此收聽,同讀拆書音頻

限時福利

點擊下圖,購買會員

立得價值59元的本期同讀好書

《德魯克和我》紙質書一本

數量有限,僅限前100名

吳曉波頻道會員權益 1.每天聽見吳曉波:每天5分鐘,全年260期音頻節目,聽吳老師講述複雜商業世界的真相; 2.每週同上一堂課:每週1小時,全年52堂直播課,與45萬新中產一起高效學習; 3.每月同讀一本書:全國82個城市圈,週期性舉辦不同主題的線下活動,走進名企、最美領讀人、匠人分享會等; 4.不定期福利:每週,我們爲新老會員準備了豐富的禮品與精選留言獎品; 5.把美好帶回家:吳曉波頻道會員登錄“美好+商場”,購買任意商品即享受9.5折優惠。 點擊按鈕▼成爲會員

主題策劃 | 海東 | 音頻策劃 | 海東

主編 | 魏丹荑 |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

如果您有優質的、符合見聞調性的原創文章,歡迎以個人的名義投稿入駐華爾街見聞名家專欄。

投稿方式 :請將個人簡介以及代表作品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並附上電話和微信以便做進一步溝通,在主題中標明: 申請入駐見聞專欄 + 投稿人名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