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麥價穩中偏強運行而麪粉市場價格提價空間有限,面企利潤空間遭受擠壓,開工率同比偏低制約小麥庫存消化及採購力度;受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國內進口麥同比“量降價漲”。

魯冀麥價走勢領漲國內 成本高企擠壓面企利潤空間

受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持糧主體庫存小麥成本高企等因素支撐,近期國內麥價走勢整體呈現下有支撐,但上行乏力態勢,部分面企爲保證加工質量與數量要求上提小麥到廠價,魯冀麥價走勢領漲國內。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量同比增加雖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供給,但優質小麥供給壓力仍存。面企糧源加工成本高企,但下游麪粉市場走貨未有明顯好轉制約其提價空間,面企經營壓力依舊較大。

截至10月30日,全國冬小麥面積已播種80%、進度同比偏快12個百分點;其中冀魯豫蘇皖五省已播小麥82%、進度同比快14個百分點。據市場監測,截至11月中上旬,江蘇泰興地區質優強筋小麥進廠價2520-2540元/噸,安徽阜陽潁東地區麪粉加工企業小麥進廠價2420元/噸,河南商丘夏邑地區小麥進廠價2440-2480元/噸,河北石家莊趙縣地區小麥進廠價2520-2540元/噸,山東聊城茌平地區小麥進廠價2570元/噸。

國家臨儲麥成交量趨增 成交均價較爲平穩

自9月26日國家臨儲小麥投放市場以來,其周度成交量整體呈現趨增態勢,周度成交均價較爲平穩,國家臨儲小麥區域間及年份間成交呈現分化態勢。據統計,自9月26日以來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量1276.7432萬噸,實際成交量105.5887萬噸,平均成交率8.27%,周度成交均價2409-2427元/噸;周度成交量由9月26日的12.6652萬噸增加至11月7日的26.8371萬噸。從國家臨儲小麥各年份成交情況來看,2014年產小麥成交19.6977萬噸,2015年產小麥成交26.1994萬噸,2016年產小麥成交55.6224萬噸,2017年產小麥成交4.0692萬噸。

從國家臨儲小麥各區域成交情況來看,江蘇地區成交7.626萬噸,安徽地區成交12.504萬噸,湖北地區成交2.2871萬噸,山東地區成交20.092萬噸,河南地區成交41.402萬噸,河北地區成交21.6776萬噸。截至11月中旬,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7507萬噸,同比下降571萬噸;其中2013年產小麥8萬噸,2014年產小麥1037萬噸,2015年產小麥1281萬噸,2016年產小麥2571萬噸,2017年產小麥2374萬噸,2018年產小麥235萬噸。

美農全球小麥供需報告利空 國內小麥進口量預估下調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佈的月度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達到7.28億噸,比上年減少4.3%;2018/19年度全球小麥庫存總量仍將比上年創紀錄的水平減少1200萬噸或4.5%,約爲2.64億噸;小麥庫存同比降幅將主要集中在主要出口國。美國農業部11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將全球2018/2019年度小麥產量預測上調260萬噸,但除中國以外國家產量下調190萬噸;全球2018/2019年度小麥出口量下調160萬噸,主要是澳麥出口因產量下降而減少;因供應增幅大於需求增幅,全球2018/2019年度小麥年終庫存上調650萬噸,達到2.667億噸。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9月國內進口小麥數量28萬噸,同比減少36%,其完稅前平均價格1777元/噸,同比上漲10.9%,較此前兩月上升明顯;今年迄今爲止國內小麥進口總量爲250萬噸,同比減少31%。美國農業部11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預計中國2018/19年度小麥進口預估爲400萬噸,10月預估爲450萬噸。截至11月8日,12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爲216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爲2646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845元/噸。據統計,自10月以來,國家臨儲進口小麥累計投放量1664.4986萬噸,實際成交量21.1932萬噸,同比增加18.841萬噸。

國內麥價整體缺乏上行動力 關注國家政策調整動態

國內主產區各區域麥價運行空間不一導致國家臨儲小麥成交分化,流通市場糧源供給總量充足制約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總量,用糧企業多根據流通市場小麥採購成本與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本進行對比來選擇採購渠道。當前因下游麪粉市場走貨仍較爲緩慢,麪粉加工企業開工率同比偏低制約庫存小麥消化速度,其外部採購力度不足弱化對麥價的拉動效應。

預計短期內國內麥價整體缺乏上行動力,在未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麥價仍將圍繞國家臨儲小麥採購成本呈現區間運行態勢,持糧主體庫存小麥出貨力度與用糧主體採購節奏之間的博弈將階段性影響麥價波動幅度。建議後期密切關注國內主產區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來源:南方小麥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