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中超第29輪,上海上港2-1擊敗北京人和,奪得了球隊歷史上的第一個中超聯賽冠軍。作爲這支球隊的奠基者,老帥徐根寶坐在包廂裏看完了整場比賽。在賽後頒獎的時候,他的弟子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大家都希望看到徐根寶出現在頒獎的現場,接受歡呼;球員們還想像以前那樣,把金牌掛在恩師的脖子上。

但是,徐根寶把歡慶的舞臺留給了自己培養長大的孩子們。他選擇了默默地離開。

可以說,徐根寶是中國足球當中的一個“異類”。他有理想,但能夠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他甘於寂寞,在寂寞當中能夠長期的堅持;他幹實事,在幹實事的同時還能取得成效;此外,他能夠真正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那麼,上港這支球隊的班底是如何形成的?徐根寶又是怎樣磨成了這柄寶劍?

崇明島,忍受孤獨

其實,徐根寶在崇明基地之前,就搞過青少年足球。1995年,徐根寶成立了“上海02足球俱樂部”,目的是爲中國足球培養2002年世界盃的人才,主要是81、82年齡段的球員。這批隊員裏,出了杜威、孫吉、孫祥、于濤等人,2001年代表上海拿了全運會的銀牌,而杜威最終如願代表中國國家隊征戰了2002年世界盃。2002年,上海02隊被申花收編,完成了歷史使命。

上海02隊成立的時候,隊內的小球員已經十三四歲,在徐根寶看來某些技術已經定型。他的志向,是要把好苗子從小培養,十年磨一劍。

徐根寶把自己的足球基地選在了崇明島。崇明雖大,但對於繁華的上海來說,是一個偏僻的角落。從上海北邊的碼頭坐船過去,要一個小時時間。而徐根寶的基地,又選在了這個偏僻的島上一個偏僻的位置。

在這裏落腳,也是出於偶然。1999年,徐根寶從大連萬達主教練的位置上下課。離任之後,有一次徐根寶去崇明島籤售自己寫的書,遇到了崇明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聊天的時候,徐根寶提出自己想搞青少年足球,但還沒想好在哪裏搞。崇明縣的領導就邀請徐根寶在崇明好好看看。最終,徐根寶選擇了這個地方。2000年6月1日,根寶足球基地在崇明島奠基。

僅僅一個月後,根寶基地招收的第一批球員就報到了。當時基地周圍全是工地,什麼都還沒建好。徐根寶只好帶着小球員住在附近一個少兒夏令營裏面,以一種比較艱苦的條件開始了這個大工程。根寶足校每個月只收600元,加上徐根寶的名氣,很多家長都慕名而來,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崇明島上。

那個時候,搞這個基地,說徐根寶“傾家蕩產”都不爲過。他先投入了800萬元,又借了2000萬元的貸款。徐根寶提出的口號是“十年磨劍”、“打造中國曼聯”。他要求把足球賓館前的臺階修成十級,2005年他養了一條小狗,取名叫“曼聯”,只爲自己和隊員不忘初心。

根寶基地投入巨大。爲了開源節流,徐根寶做了許多之前都不做的事情。根寶基地後來被上海市旅遊局列爲了一個旅遊景點,開始收門票,徐根寶還親自去和遊客合影。此外,徐根寶本人還接拍了很多廣告。這一切,都是爲了增加一些收入。基地怎麼省水、省電,徐根寶也要親自過問,他在這裏不光是個教練,還是一個大管家。

在球員的管理上,徐根寶事無鉅細,都佈置得井井有條。崇明島偏僻、安靜,有利於隊員們收下心來。但作爲小孩子,球員們渡過如此艱苦而枯燥的童年,難免會讓他們躁動。但徐根寶以一種嚴厲的方式,讓他們隔絕了一切外界的干擾。

除了足球,他也很重視孩子們作風的培養。他要求球鞋比賽完了以後必須當天擦洗乾淨,球員還必須練簽名,因爲他們將來很可能成爲明星,要體現出公衆人物良好的形象。徐根寶還曾經要求張琳芃把自己不整齊的牙齒整一整,因爲足球運動員“形象也很重要”。

在根寶基地的足球賓館建成之後,徐根寶爲了提高小球員的住宿條件,把他們搬到了賓館副樓。但調皮的柏佳駿爬了一次陽臺,把徐根寶嚇個夠嗆。於是,他又把小隊員們搬到了訓練館的宿舍裏。諸如此類管理上的問題,徐根寶都事必躬親。

但是,徐根寶不可能一個人幹完所有的事,他也需要一些人來幫助他。許多年輕教練答應來看看,到了崇明島一看條件,嚇得不敢再來。徐根寶最終把自己的弟弟徐祖寶拉來當助理教練,徐祖寶本身已經告別了足球界,但爲了哥哥,還是重新上馬。

徐根寶是個有火氣的人,一着急愛罵人,罵自己弟弟更是不留情面。但誰讓根寶是自己哥哥呢?徐祖寶盡心盡力,也找來了一些老隊友,把攤子支了起來。

坐四天火車踢聯賽

年齡尚小的孩子們身體還沒有發育開,和年齡比自己大的對手交鋒,往往非常喫虧。無論勝敗,徐根寶更看重的是比賽的內容。他一向強調的是防守時的“搶逼圍”,進攻時的“傳接轉”。

徐根寶自己成立了這個基地,自己培養隊員,但是在他心裏,這個基地、這些球員,都是爲上海足球、中國足球做貢獻的。有一次,一篇新聞報道在報道根寶基地U14組隊時,配圖是徐根寶和她夫人的合影。爲此徐根寶十分不滿,因爲他覺得,這樣容易讓人以爲基地就是他的家族企業。實際上,徐根寶要把這個基地培養出來的所有人才,都交給上海、交給中國。

徐根寶“十年磨劍”磨了五年,他意識到只靠自己的力量是單薄的。於是他想到了搞職業俱樂部。根寶基地在2005年底和東亞集團合作,成立了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在中國足球關注度下滑、足球市場陷入低谷的情況下,徐根寶發出誓言:“五年,我們要把觀衆打回來。”

剛開始征戰中乙聯賽的時候,上海東亞隊的條件非常艱苦。2006年,東亞做客麗江,只能從上海坐四天火車到昆明,再轉乘十個小時的大巴到麗江,適應完場地第二天就比賽。而正是在這個艱苦的條件下,2007年,上海東亞奪得了中乙聯賽的冠軍,晉級中甲。

2009年,在徐根寶成立根寶基地的第十年,他的弟子們代表上海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奪得了男子甲組的冠軍。隊員們賽後把一塊塊沉甸甸的金牌掛在了恩師的脖子上。徐根寶“十年磨劍”的承諾達成了。徐根寶不僅爲上海足球收穫了金牌,也得到了口碑。中國足球名宿容志行在看臺上驚呼:你們不是上海的隊,你們是中國的隊。全中國如果都像你們這麼踢球,水平早就上去了。

當時,上海東亞還沒有衝超。正是這麼一箇中甲班底,成爲了全運會的冠軍。日本媒體也評價:中國最好的球隊,在第二級別聯賽。

但是,從中甲到中超是一個更艱難的旅程。東亞最初沒有爲球隊引進強力外援,基本是用全華班在打,但總能穩定在中甲中上游。2010年東亞纔開始引進外援,也是很一般的外援。2012年,這幫大多數20歲出頭的小夥子,奪得了中甲冠軍,殺進了2013年的中超聯賽。

隨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隨着俱樂部被轉讓給上港,在恒大王朝的強大壓制下,俱樂部每年逐漸地進步。隨着高水平外援的加盟,上海上港隊在2018賽季奪得了中超的冠軍。這距離徐根寶建立崇明基地,已經過了19年。八萬人體育場的看臺,也由最初中甲時期的幾百人,變成了數萬紅色身影在搖旗吶喊。

“武球王”是怎麼煉成的

徐根寶說過:按照一般規律,一個年齡段,能出一兩個球星就不錯。他的根寶基地成材率很高,但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是武磊。

武磊是南京人,最初在南京的鼓樓一中心小學讀書。2003年3月,武磊12歲的時候前往根寶足球基地試訓,6月份正式簽約。徐根寶對武磊大加讚賞。他表示:“崇明基地花了我3000萬人民幣,一個武磊就能讓我收回所有的投資。”他斷言:“他是中國國家隊未來的鐵三角之一,他就是中國的馬拉多納。”

另外,南京媒體還曾廣泛報道過一個細節:當年南京方面知道武磊被徐根寶看中了,就搶先爲武磊註冊。徐根寶很着急,但他一打聽,發現南京給武磊開的價格只有三萬元。徐根寶高高興興交了三萬領走了武磊,南京方面拿了三萬也很高興。事後徐根寶說:“就是讓我掏十萬,我也掏。”

實際上,武磊在南京的老師們都很不解:“這孩子學習這麼好,幹嘛讓他踢球。”武磊曾經獲得過校三好學生和南京市三好學生,還在一些朗讀、寫字的比賽中獲過獎。可是,武磊的父母也知道,兒子喜歡足球,爲了不扼殺孩子的夢想,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幫助武磊繼續在足球道路上走。

2003年,武磊加入根寶基地後,要跟着基地裏的班級讀書。但是當時根寶基地最小的班都是初一,武磊六年級還沒上完,就直接在根寶基地開始上初一。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出現學習跟不上的情況,期末考試拿了全班第二。而且據父親的話說,武磊也算不上學習特別刻苦,但他就是讀書讀得好。武磊學校的老師也說:書讀得好的孩子,纔可能踢得好球。

有一張照片流傳甚廣:武磊和年齡比自己大的隊友們一起合影,矮小憨厚的武磊站在邊上,有些喜感。由於他經常跳級參加高年齡段的比賽,個頭總比別人矮很多,但武磊依然能夠發揮出自己靈活的優勢,跑動、過人、破門得分。在國字號球隊中,很多教練認爲武磊身材有劣勢,不敢放心使用他。但宿茂臻執教國青隊時,聽從了徐根寶的建議,果斷啓用武磊作爲國青主力前鋒。武磊不負衆望,在亞青賽預選賽中打進了9個球,打進了正賽。

但是,在淄博進行的亞青賽正賽中,武磊和中國國青隊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小組賽三連勝出線後,淘汰賽的第一個對手朝鮮就2-0把中國淘汰出局。武磊在比賽中表現低迷,當時某電視臺的解說員說道:“他這表現哪裏值得了三千萬啊!”

無論外界怎麼說,武磊的潛力還是得到了足球人士的認可。在高洪波第一次執教國家隊的時候,他把19歲的武磊選進了國家隊。但武磊在完成國家隊首秀後將近三年,纔打進了國家隊的第一個進球。那是2013年的東亞杯,武磊面對澳大利亞的時候,利用自己的速度強行突破對方防線,單刀打進一球。鮮衣怒馬少年時,武磊已經成爲了許多人眼中國家隊未來的進攻核心。

在聯賽當中,武磊的進球數一年比一年多。他成爲了上港隊最穩定的火力點,他的作用相當於一個頂級外援,各項紀錄被他一一打破。然而,在國家隊進球效率不高,也成爲了他被嘲諷、被調侃、被批評的理由。可是我們必須看到他的價值,武磊的存在,是陷入低谷的中國足球一個難得的亮點,他是目前這支國家隊當之無愧的頭牌。

可惜中國只有一個徐根寶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徐根寶作爲“伯樂”,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爲中國足球發掘“千里馬”。老爺子已經74歲了,我們都希望他能夠健健康康,長命百歲,爲中國足球繼續做貢獻。

當然,每當提起這件事,我們也有一些心酸: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徐根寶。這位74歲的老人,是中國足球的希望和水源。爲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隻有徐根寶一個人始終沉下心來做青少年,並且最終獲得了成功?

我想,還是能不能耐住寂寞、能不能把眼光放長遠的問題。誠然,中國足球有很多客觀的問題,有些客觀問題甚至是難以解決的,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但作爲足球人,如果真的能夠領悟到“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個細節、踏踏實實紮根在基層去做一些實事,那真的是功德無量。不往多了說,如果中國能夠有三到五個徐根寶,中國足球的前景又將是怎樣的?

最後,我們謹以此文對徐根寶教練致以最高的敬意。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後輩能夠追趕老帥的腳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