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文章有語音哦~

  一段話讀懂文章

  今天的文章是看到羣裏媽媽發的一段大人打孩子的視頻有感,說實話,情緒管理,真的是我們大人先要學會,才能“身教”給孩子的一堂成長課。

  成人適用的冷靜遊戲。

  用ABC模式改變認知模式。

  包括4種需要技能:捕捉思維;對這些自動思維進行“評估”;找出“更正確的解釋”;來挑戰自己的自動思維;最後化解災難性的思維。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種寫ABC日記的方法來長期練習,附有我設計的日記模板。同時,我從自己學習情緒治療時用的200張情緒卡片中,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重新設計,大家可以下載來和孩子一起學習。

  昨晚半夜看到羣裏媽媽的討論,睡不着了。

  大家討論的其實是這個視頻:

  推車裏放着的,已經被確認那是一名嗷嗷待哺的嬰兒,也是當事人的孩子。

  看完這個視頻,內心是挺難過的。因爲情緒失控而對孩子大打出手的新聞,並不少見,受波及的孩子,也沒有年齡之分,小到弱小的嬰兒,大到即將上小學的幼童們,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對別人的孩子,都被曝光過。

  比如今年暑假髮生在寧波遊樂園的事情。兩個4歲左右的孩子在遊樂區發生了玩具的爭執。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竟然起身去連打另外一個女孩子。

  扇了之後還不解氣,衝過去對孩子又捏又推,即便有別人護着,還是繼續重重扇了孩子一大巴掌,自己的孩子被自己護在身後。我真難想象孩子當時會怎麼想。

  這件打別人孩子的事情,最後報警處理,警方公開通報處理結果:拘留10天,罰款500元。

  前天晚上我刷朋友圈,看到朋友也在感慨,樓上鄰居半夜三更在打孩子的情況。正如最開始視頻中所顯示的那樣,如果出現打自己孩子的情況,很多時候卻很難真正被處理,大家都有種除了無語之外,不知道可以做什麼的手足無措。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着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朝夕相處的父母,更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孩子從爸媽的身上看到什麼,往往就跟着做什麼,就像一面鏡子,反應着大人的一舉一動。

  當我們沒有辦法管住自己的情緒時,就更容易成爲一匹反撲的老虎,真的是傷人八千,自損一萬。最受傷的,還是我們可憐的孩子。

  所以今天的文章,是想寫給每個可能處在情緒旋渦的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情緒問題,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幫助自己。

  

  1

  掌控情緒,爲自己理智腦的啓動預留時間

  學會掌控情緒,不只是爲了孩子,更是爲了我們自己。我們首先需要看看產生情緒的機制。

  掌管情緒控制與調節功能的情緒中樞,主要是大腦的邊緣系統,尤其是其中的杏仁核它起着情緒的通路和記憶的過濾器的作用,負責給接收到的來自感覺的信息賦予意義,特別是那些負性經歷。

  你可以這樣理解,它特別喜歡給它不喜歡的事物貼標籤,提醒我們:“我們受到威脅了!”

  △ 情緒中樞與理智中樞在大腦中的位置

  這部分的功能相當古老,屬於人腦在進化中遺留的原始功能;在發育時間上,也比掌管分析、思考、判斷的理智中樞要早,面對外界刺激事件時,反應也比“理智中樞”更快更粗糙。

  可以說,情緒中樞是處理信息的“先行官”,遭遇事件時,總是第一時間起反應,指揮着我們進行一系列本能的行動。

  所以當我們想要打孩子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情緒中樞在警鈴大作。失控的情緒攻佔了理智的高地,就像綁了火箭筒的章魚,裹挾着身邊的一切事物,衝向不可預知的方向。

  情緒中樞的快速應激:

  發生狀況

  

  感覺受到威脅

  

  做出對戰反應

  情緒中樞快速應激的功能,是有進化意義的,幫助我們在面對危險時立即採取自保行爲。但也因爲它的反應又快又粗糙,如果我們任憑這位敏感又糊塗的指揮官指揮行動,往往會做出不恰當的行爲。

  而如果我們在感受到情緒衝動的同時,學會讓這種衝動延遲幾秒,耐心等待“理智中樞”前額葉起作用,就爲充分的思考、分析、判斷預留了時間,做出的反應和行動也會更合理,許多時候,往往就是這一時之差、一念之差,決定了事件的走向。

  比如,在頭腦中冒出想打孩子想法的時候,我們控制住上前攻擊的衝動,給自己幾秒鐘時間冷靜一下,去了解前因後果,再思考如何做出合理反應,就能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理智中樞的分析判斷:

  發生狀況

  

  感覺受到威脅

  

  前額葉分析判斷髮出理性指令

  

  做出合理反應

  

  2

  父母調控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學習機會

  前面說過,理智中樞相對情緒中樞而言,是一位發育晚、成熟晚、反應慢的“慢司令”,它從孩子2-3歲才正式開始發育,6歲時到達頂峯,之後也並不會停止,直到21-22歲才完全發育完善。

  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在慢慢學會用理性去控制情緒,讓行爲變得更加可控,在成年之後,他們也需要繼續學習。

  傳統教養中,在情緒管理領域大多隻是停留在“言傳”。就是我們知道要管理情緒,也會說大道理來勸說孩子要注意,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具體可以怎麼做纔是真正的情緒管理。

  實際上,比言傳更有效的,是“身教”。我們的一舉一動,孩子都在學,做好情緒示範,讓孩子從我們調控情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這比任何的教育方法都管用。建設性地處理情緒的過程,比情緒本身,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更大。

  比如,在因爲孩子的不當行爲怒不可遏、想揍孩子的時候,嘗試着深呼吸幾秒鐘,然後對孩子說:“媽媽現在非常生氣,媽媽想一個人待一會兒,冷靜一下。”這個方式會讓孩子學到,應對憤怒還有冷處理的方式,憤怒不是採取暴力的理由。

  關於這個學習過程,過去我在許多文章中都有說到(回覆關鍵詞“情緒管理”可查看如何應教孩子管理情緒)。不少破解寶寶脾氣難題裏的方法,對於成人來說也同樣適用。

  ◇ 孩子的冷靜遊戲,成人同樣適用

  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強度,可以使用“冷靜遊戲”——在感覺到自己呼吸急促,眉頭緊皺,熱血上腦,有一種想要怒吼的衝動時,用一些簡單、重複的指令提醒自己:

  “先數5秒!”

  或者:

  “不準摔東西!”

  通過反覆的訓練形成條件反射,在衝動時第一時間避免採取破壞性行爲,爲“理智腦”的啓動贏得時間,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捱過了最開始數秒、十幾秒的那股“勁”,我們也會學着慢慢冷靜下來了。

  我自己在學習情緒治療的時候,關於“冷靜遊戲”的情緒卡片就要學200多張。

  我特意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做了重新設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啓發(後臺回覆關鍵詞“冷靜遊戲”獲取打印版),每張卡都一個對應的行爲,目的是幫助在憤怒時,通過這些行爲迅速冷靜下來。

  這些行爲可以是肢體上的伸展放鬆:

  也可以是做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者是一些喜歡做的事情:

  

  ◇ 用ABC模式改變認知模式

  冷靜遊戲是情緒療法的其中一部分,對於成人來說,是在情緒已經產生了以後,再進行管理的方法。

  而ABC模式則是認知療法的其中一部分,從思維、認知的角度,找到情緒的源頭,改變我們的情緒反應模式。

  

  正如古希臘有一句名言:不是事情本身使你不快樂,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讓你不快樂。

  

  舉個例子,今天你本來跟家人約好了準時下班帶孩子一起出去喫飯,但正在收拾東西的時候,你的上司突然分配了一個緊急工作任務給你,你不得不取消了家庭聚餐的計劃,孩子很生氣,你也覺得很不開心。

  一般來說,你會認爲是這份“不該來的”工作任務讓你不開心的,對嗎?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這件事本身讓你不開心,而是你看待事情的角度讓你不開心。

  比如,也許你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想法:“任何事物都應該按我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所以當工作任務與你的安排衝突時,這一想法就會自動跳出來,很不爽地吐槽上司的突然襲擊,破壞了你的晚餐計劃。

  但換一個角度,你也可以選擇,安撫好孩子,約定今天晚上的聚餐改爲睡前故事,把聚餐時間改在週末進行,這樣就不用懸心於工作,說不定大家喫得更安心。

  這樣想着,你的心情也得到了平復,掛上電話,聚精會神把工作處理完,爭取在孩子睡前回家陪他。

  可見,事件只是情緒產生的導火索,真正引發我們情緒的,是我們對事件的主觀看法和解釋,包括我們的期待、需求、價值觀等等,當客觀情況與我們的主觀看法產生了落差,就會產生種種負面情緒。

  我們在心理諮詢認知治療中,常常會採取一種“ABC模式”理性情緒療法。

  由於情緒是我們對所遭遇的事件的主觀認知經驗,雖然我們控制不了事件的發生,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對事件(也就是A)的看法和解釋(也就是B),改變我們的感受與行爲(也就是C),調整心情和狀態。

  

  △ ABC模式理性情緒療法原理

  也就是通過轉變思維模式,改變我們的情緒反應模式,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但一旦能內化成爲一種思維習慣,能讓我們自己,包括我們的孩子都受益終生。

  這種方法在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有系統的介紹,他提到的“樂觀的四種基本技能”,也可以運用在情緒管理上:

  第一種技能是“捕捉思維”。

  在你感受情緒時,嘗試指認閃過腦海的那些想法,可以用寫下的方式,捕捉到想法的時候,把它們記錄在紙上,或手機的備忘錄裏。

  例如,因爲隊友的工作特別忙,你常常爲此感到不滿,你能捕捉到我每次不滿時的想法是:“他就是這種只要工作不要家庭的人,他什麼忙都幫不上。”

  第二種技能是對這些自動思維進行“評估”。

  在寫下了這些一閃而過、自動反應出來的想法之後,找出能證明自己想法是否正確的證據。

  再用剛纔的例子來說明,你“指控”隊友什麼忙都幫不上,這個假說有什麼證據呢?

  當你冷靜下來,可能會在紙上列出:

  · 他平均一週有3-4天不回家喫晚飯。

  · 即使回家,陪寶寶玩耍的過程也常常被電話打斷。

  但你再仔細回想,他真的“什麼”忙也幫不上嗎?他似乎還是能幫上“什麼”,比如:

  · 在我週末外出上課時,他會帶寶寶出去玩耍。

  · 他的陪玩方式很有創意,寶寶喜歡和爸爸玩。

  · 每次當我要求他做家務時,他只要有空,總會很積極地幫忙。

  找到證據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指控”有點站不住腳。

  第三個技能是,在事件發生時,找出“更正確的解釋”,來挑戰自己的自動思維。

  在你發現我的“指控”有誤時,試着找更客觀的解釋來代替這種“什麼忙也幫不上”的絕對化解釋,比如“他忙碌的工作確實侵佔了一部分的家庭時間,但他正在通過提高陪伴的質量來彌補。”

  在嘗試更客觀地描述事實而不是做絕對化、概括化的解釋時,我們得以重新思考事件的全貌,情緒也得到了平復。

  第四個技能是,化解災難性的思維。

  比如,早上孩子的磨磨蹭蹭常常使我們焦躁不已,不斷催促孩子:“快點快點,要遲到了!”但往往越催越慢,有時忙中出錯,讓整個早晨都被糟糕的情緒籠罩。

  追究焦躁情緒的根源,是我們覺得:“不能遲到!”

  但往深一層想,如果真的遲到了會怎麼樣呢?天會塌下來嗎?會發生什麼不可逆轉的、災難性的後果嗎?當你將自己的“災難性思維”追根究底,往往會發現,原本糾結、擔心的很多事情,其實只是一隻“紙老虎”。

  正確地評估最害怕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能夠讓我們集中精力來改正問題,而不再處於不真實的恐懼幻想和糟糕情緒的控制中。

  正如前文所言,扭轉思維模式並非易事,它需要長期、堅持的訓練,才能形成習慣。

  有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寫ABC日記。

  ABC日記分爲三欄:

  

  A:是對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件進行詳細描述,而不要加入評價或感受。

  

  B:是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即對這件事的解釋。

  

  C:是你產生的情緒和行爲。

  △ 我設計的ABC日記模板,可以直接保存使用

  當你把內心的想法和情緒用寫下的方式梳理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有了理性思維的參與,讓你跳出思維定勢的框框,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反應模式:

  · 我爲什麼會這樣想?

  

  · 我這樣下結論,證據是否充分?

  

  · 如果這種結論不合理,下次我再遇到類似事件,可以從什麼角度思考?

  反覆練習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同樣的事件,因爲解釋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可以選擇讓那些舊的解釋方式繼續操縱你,也可以選擇,在衝動的時候,暫停幾秒,等理智腦運作,用全新的解釋方法來看待問題,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管理是每一個人一輩子的議題。當我們知道並且掌握更多的處理方式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懂得如何更好地面對情緒,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成人。

  育兒先育己,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需要的是打破自己、重塑自己的勇氣和毅力。

  一次孩子的哭鬧,可以成爲壓力事件,可以與生活中的重重阻礙一起,成爲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可以成爲你重塑自我的路上,又一次的練習機會。

  這很難,“做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座不好爬的山路,在每次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看着“山頂”那個從容淡定的目標,會覺得氣餒,但如果只專注着每次又進步了多少,事情會變得容易很多,比如:

  上次生氣摔了個玻璃瓶,這次試試只摔一個聲音小一點、沒那麼容易壞的紙巾筒,也許下次就能做到不摔了。

  翻翻ABC日記,雖然讓自己不高興的事還是不少,但「B」這一欄裏,已經漸漸能看到思維角度的轉變。

  每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離新的自我更近了一步,也許會有反覆,但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媽媽,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現在做得如何,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從當下開始,和孩子一同成長。

  管不住的情緒,就是反撲的老虎,但它是真老虎,還是紙老虎,決定權在我們心裏。

  延伸閱讀:情緒管理

  ·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求助信號”

  ·母女對峙視頻:爲什麼父母一次次“耐心”的說教,卻引來孩子愈演愈烈的反駁?

  ·鼻子打斷!倆媽媽在遊樂場當孩子面打架丨你以爲只有孩子需要情緒管理嗎(內含實操法)

  萌芽的話

  昨天雙十一哈,你們的購物車是什麼?感覺每次雙十一都是一場靈魂大拷問,“你買什麼了,購物車裝滿了麼?定金和尾款付了多少?規則搞清楚了麼?你清空購物車了麼?” 所以今天的萌芽語,我重點說說我主要買了啥吧。

  第一個是功能性的教材和書籍。

  雙十一還是可以淘到一些比較不錯的價格。因爲孩子幼小銜接期真的大大小小各種測試,前段時間的結果都發現數學、英語、文學能力超前,所以老師也給我補了很多學習的建議。

  我想着可能學齡前的知識不夠用了,本着“養娃得先養媽”,所以想先把一些教材提前看看,雖然零散買了一堆各國的1-3年級的教材,嗯這一部分雖然是養娃的東西,但是是給我自己看和學習的。

  第二個是給我自己買的飾品和鞋品。

  還有我在雙十一之前,在博主黎貝卡的店鋪裏候着淘了幾件衣服。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是卡卡的粉絲呢~我覺得卡卡設計的衣服還有首飾,還是蠻好的,精緻也有特色,挺適合職場人。我之前也買了幾次,所以知道她選擇是11月10日晚上10點上新這個微妙的節點。

  還有其他的,就是給孩子常規的衣服、保溫杯、拉拉褲這些,雙十一屯一些快銷品也是蠻好的選擇,把預算提前分配嘛。

  也好奇你們最終下單的是什麼,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遇到了收貨地址被擠爆了,最終只能默默選擇把東西都寄去公司,可以想像接下來浩瀚的一批貨正在運往公司啊。

  所以大家可以把曬單截圖,直接通過公衆號消息/對話框發給我啦,直接截圖圖片發過來就可以了,也可以留言分享告訴我,期待你的分享啊。

  ◆◆◆ ◆◆

  這裏公佈一下上週留言獲獎的名單:小婉子、九、Ruly、姚子、玖月、冬、鄒穎琦、貓頭鷹小姐、安家媽媽、飄雪的春天、A Lisa、菲菲小林。謝謝大家的留言支持,大家可以添加我小助手微信(mengyazhuanzai),留下聯繫方式,我們會寄出禮物噠。

  關於今天的文章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留言給我,留言我會繼續選出3個送小禮物噠。我們明天見啊~

  優陪會員計劃

  如果你希望系統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親子早教啓蒙方法,可以購買萌芽領銜的研發團隊開發,適合0-6歲寶寶家庭的「小芽啓萌·優陪會員計劃」,掃碼即可免費試聽。

  △ 掃碼即可進入試聽和購買通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