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臺山擁有規模龐大的古建築羣,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到近、現代的磚雕石刻,歷代的樓閣殿塔、壁畫雕塑、楹聯牌匾、鑄造工藝等包羅衆多。五臺山塔式建築,就其建築年代、建築規模、建築形式、建築材料而言,都稱得上是中國現存塔建中類型較多的地區之一。

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爲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佛教始於東漢年間傳入,到現在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臺山是最早開始營建,最早成爲佛教聖地的,一直是中國佛教界的中心。

五臺山擁有規模龐大的古建築羣,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到近、現代的磚雕石刻,歷代的樓閣殿塔、壁畫雕塑、楹聯牌匾、鑄造工藝等包羅衆多。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五臺山大白塔,一直被人們視爲是清涼第一勝境和五臺山的標誌。

大白塔的全名爲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舍利是指高僧圓寂火化後形成的珠狀骨粒。佛祖釋迦牟尼涅磐之後,各地人們爭分舍利供養,幾乎兵戎想見。後來阿育王將佛祖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藏在各地。據說,在中國也建了19座鐵塔供奉佛祖的舍利,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

大白塔建於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是尼泊爾著名建築家、雕塑家阿尼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也是現在漢族地區最大最古老的藏式喇嘛塔。古人稱譽此塔,“厥高入雲;神燈夜燭,清涼第一勝境也”。從遠處看像一個“亞”字型的大藻瓶,有粗細相間,方圓結合的特點。

塔基爲正方形,環周83.3米,通高75.3米。寶塔通體潔白,塔身狀如藻瓶,從底到頂,由粗而細,又由細而粗,再由粗而細,粗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之上,蓋銅板八塊,形成圓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地位安置,圓盤上面是風磨銅寶瓶。

圓盤周長23米多,銅頂高5米多,從銅頂到銅盤邊緣由銅鏈來固定。圓盤邊緣,還吊裝36塊銅質垂檐,每塊長2米餘,寬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掛風鈴3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

關於銅鈴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地有一個老大娘心地善良,看到建塔工地的人們非常辛苦,經常來幫着燒水做飯,深受大家的愛戴。可是她卻爲兒子沒錢結婚而常常發愁。工地上翻銅鈴的老頭是外地來的,不愛多說話,他經常得到大娘的幫助,臨走的時候將翻銅鈴的模子送給大娘,並對她說:“您保存好這個模子,以後會對您有幫助的”。

眼看建塔的工程就要完工了,到了安裝銅鈴的時候,有個工匠不小心將一個銅鈴摔壞了,再造銅鈴怎麼也不能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官府只能貼出告示:誰能造出一模一樣的銅鈴,將有重賞。老大娘拿出模子,造好銅鈴領取了重獎。除了兒子結婚用了的,大娘把剩下的都送給了周圍的窮苦人,真是好心有好報,好人做到底。

此塔其規制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規模、規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幾倍,北海的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五臺山的這座白塔塔高達50餘米。大白塔建造應用了土木磚石等各種材料,工匠們用當地出產粘性非常強的小米熬成稀粥攪拌白灰,以增加建築的堅固性。大白塔全爲實心修築,建成實心塔是因爲佛教講究的就是誠心實意。

大白塔的下層,建有塔殿三間,塔周身築有木柵欄,欄內有可容兩人對行的轉道。附塔轉繞,人越顯其小。大白塔是中國建塔史上的一項傳大成就,是中國塔式建築中少見的珍品或孤例,是研究高層建築如何經歷地震和風雨雷電侵襲而不衰的實物資料。

在大白塔下還有一塊非常珍貴的石碑--佛足碑。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僧玄奘在印度阿育王寺見到了石上的佛足,就臨摹圖形,帶回中國。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李娘娘出資維修大白塔即將竣工的時候,少林寺僧人送來佛足拓片,於是大白塔下有了佛足碑。

佛足碑,又名“佛足靈像之碑”。佛足碑上刻着“釋迦如來雙腳靈像圖”九個字和一對很大的足印圖象,這雙足印長0.5米,寬0.2米,足心有千輻相輪和寶瓶魚劍圖。十個指頭上是華文字。下面有一段文字,說佛祖釋迦牟尼即將圓寂的時候,在拘屍那城的一塊巨石上回望摩竭陀國,對徒弟阿難說:我最後留給衆生的就只有這足跡了,願見到它的人能生大信心,供養它的人就象供養我一樣。

據說從前香客,多繞行白塔還願,一邊走一邊唸經或叩頭,一邊撫轉法輪。蒙藏族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要朝拜就是大白塔。五臺山塔式建築,就其建築年代、建築規模、建築形式、建築材料而言,都稱得上是中國現存塔建中類型較多的地區之一。塔院寺大白塔,猶如衆星捧月一般,位於殿闍之間,雄偉挺拔,直指藍天,有氣蓋山河,一覽五臺之慨。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衆的衣食住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