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產飲料品牌,大家心裏肯定都有幾個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西安冰峯、廣東健力寶等等,在老北京人心中也有一個老字號飲料品牌,那就是北冰洋汽水,對於北冰洋,老北京人對它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它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時代,北冰洋汽水是少數能給北京人民帶來不一樣味覺的產品,夏天喝上一瓶冰鎮的北冰洋橘子味汽水,不僅能夠緩解夏日的炎熱,更有一種重獲新生的享受。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人喜愛的品牌消失了整整15年,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北冰洋汽水起先是由北冰洋食品公司生產的,它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36年的北平製冰廠,在七七事變之後,北平製冰廠曾被日軍佔用爲倉庫。1949年解放後,製冰廠收歸國有,改叫北京新建制冰廠,製冰廠的骨幹還是由原來的老員工擔任。1950年6月,北京新建制冰廠正式註冊了北冰洋商標以及北極熊的圖標,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牌子能火這麼多年,起先製冰廠主要生產冰棍、雪糕和冰激凌等產品。1956年上海的屈臣氏遷入京城同北京市食品廠合作,同時帶來了數條一體化的灌裝流水線,就此北冰洋開始大規模生產汽水。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時代,但是生活條件相較於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作爲首都的北京,很多人已經在解決溫飽後開始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此時北冰洋的出現恰好滿足了北京市民這方面的需求,所以汽水一上市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喜愛,一毛錢一瓶的汽水,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來說已經不低了,但是每到夏日,一瓶甘甜的冰鎮北冰洋汽水,是所有人都抵抗不了的誘惑。

據北冰洋的老員工回憶到,最火的時候,在北冰洋食品公司門口等待取貨的汽車一直排出好幾百米,而且是每天都這樣,那段時間廠裏面也是拼命地生產,從早到晚工廠裏的機器不停一下還是供不應求。

機遇還是陷阱,空白的十五年

1978年以後,內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的序幕,同時大量的外資企業也進入內地,1979年可口可樂宣佈重返中國,1981年百事可樂進入中國。起先可樂的進入並沒有對北冰洋造成什麼影響,這種顏色古怪並帶有奇怪中藥味道的飲品並沒有得到北京市民的青睞,大家還是更愛有着橘子味清爽的北冰洋。

但是耐不住外資企業資本的強大,1994年在政府的撮合下,北冰洋與百事可樂合資,本想着藉助百事強大的資本的銷售運作體系擴大北冰洋的銷量,從而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所以剛開始爲了幫助百事可樂在內地擴大市場,北冰洋慷慨地實行了捆綁銷售,一瓶北冰洋搭配一瓶百事可樂出售,這種銷售方式確實幫百事可樂打開了內地市場,但是北冰洋自身的銷量出現了嚴重下滑。面對經營不善的情況,百事可樂提出了追加投資,而當時的北冰洋高層也沒有想太多,就同意了投資,結果這一投資,百事可樂就獲得了公司的控制權。

從百事獲得合資企業的控制權之後,就慢慢打壓北冰洋汽水的生產,北冰洋也就在市面上逐漸消失,同時北冰洋的品牌也被“雪藏”,就這樣北冰洋拱手讓出了中國汽水市場。

從新出發,機遇和挑戰並存

2007年通過與百事可樂方面的漫長談判,北冰洋品牌終於又回到了中國人手中,2011年北冰洋得以重出江湖。此時的北冰洋還在努力地維繫着那份懷舊的情感,玻璃瓶包裝,標誌性的雪山和仰頭眺望的北極熊還是延續十幾年前的設計。雖然北冰洋還是那個北冰洋,但是現在的國內飲料業市場已經早已物是人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無疑是行業的老大,北冰洋想要重回巔峯困難重重,但是不管怎麼樣它還是回來了,北冰洋可以另闢蹊蹺,不走傳統零售渠道,例如走猩便利、果小美這樣的無人貨架,或者是豆便利無人超市這樣的新零售平臺,才能打破固有市場,重回巔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