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你跪在雪中三天三夜,有何所求?

慧可:請求大師爲我安心。 

達摩祖師:你心有不安? 

慧可:我雖致力求道,但總有不安之時。 

達摩祖師:那將心拿來,我爲你安。 

慧可:我怎麼找不到那顆不安的心了呢? 

達摩祖師:我已經將你的心安好了。 

慧可:求大師收我爲徒。 

達摩祖師:你向我求法,爲何不先省悟自己? 

慧可:???! 

達摩祖師: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是。

這是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和二祖慧可大師的開悟之談,也是禪宗在中國大地上的傳奇開端。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五(2018年11月12日),菩提達摩祖師聖誕日!

祖師生平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爲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禪宗六代祖師圖

電影《達摩祖師傳》

達摩祖師本是印度南部國家的三王子,曾傳授武藝給少林,是中國佛家始祖。達摩父王病重,他在回宮探望的路上卻遭遇殺手伏擊,其他王子對即將繼承王位的達摩心懷恨意,王宮之中暗流湧動。盤若多羅法師將老國王疾病治好,又引導達摩修行。達摩獨具慧根,經過考驗終於拜入盤若多羅門下,後者勸說達摩在自己死後67年才能去中國修行。多年以後,達摩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登陸南海,梁武帝令東林御寺予以接待,達摩見解玄妙,卻令梁武帝不滿,隨即獨自雲遊四方,最後在少林寺後山面壁靜坐,三年不喫不喝不動。龍山寺神光和尚曾是殺戮無數的戰將,皈依後夜夜被血腥噩夢困擾。神光爲求修行解脫,遠赴少林拜見達摩……

度化國王

後來南印度一位相信外道的國王登基,便開始貶抑佛法。常說:“我的祖宗都信仰佛道,陷入了邪見,壽命不長,福運也短。況且,既然我身是佛,還外求什麼?善惡報應,都是聰明人妄自虛構的。至於國內受先王尊奉的佛派老臣舊友,都予廢除。”

達摩知道後,悲嘆國王德薄。如何挽救呢?他想到無相宗有兩個首領,第一個是波羅提,此人與國王有緣,快要證得道果了。第二個是宗勝,不是不博學善辯,而是沒有宿因。當時六宗弟子心裏無不暗想:佛法有難,祖師怎能自己安閒?達摩遙知弟子心事,就彈響指頭回應他們。

 弟子們聽到後說:“這是師父達摩的信響,我們應該趕緊前去,聽受祖師慈命。”他們來到達摩的住所,禮拜問訊。達摩說:“有一片葉子障蔽了天空,誰能剪除?”宗勝說:“我雖然淺薄,卻不敢害怕去走一遭。”達摩說:“你雖然聰慧善辯,可是道力未全。”宗勝心想:“師父擔心我見了國王后,大作佛事,名譽顯達,奪去了他的尊威。縱使那國王福祿智慧雙全,我是受過大佛教誨的佛門弟子,難道還敵不過他?”

於是他就私下去見國王。到了王宮,他向國王大談法要、世界苦樂、人天善惡等事情。國王同他問答交鋒,所說的無不在理。國王問:“你今天所說這套,法在哪裏?”宗勝說:“這個如同大王治國教化人民,應當合乎正道。大王的道是什麼?”

國王說:“我的道就是要除去邪法。你那個法,將降服在誰人手下?”達摩坐在那裏,遙知宗勝失敗了,趕快對波羅提說:“宗勝不聽我的話,悄悄去化導國王,一會兒就理屈了。你可快去救他。”波羅提恭敬地接受了佛祖的指令,說了聲:“希望藉助您的神力”,腳下已經升起白雲。他飛到國王面前,默默地停住。

國王正在問宗勝,忽然看見波羅提乘着雲趕來,大喫一驚,忘了自己的話,說:“騰空而來的人,是正的還是邪的?”波羅提說:“我無所謂邪正,而是來正邪的。大王心若正,我便無邪正。”

國王雖然驚異,而正值傲慢頭上,便向宗勝下了逐客令。波羅提說:“大王既然有道,何必趕走僧人?我雖然不明白事理,希望大王發問。”國王惱怒地說:“什麼是佛?”波羅提說:“見性是佛。”國王問:“大師能見性嗎?”波羅提說:“我能見佛性。”

國王問:“性在哪裏?”波羅提說:“性在作用上。”國王說:“什麼作用?我沒看見。”波羅提說:“現在正在作用,大王自己看不見。”國王說:“我有它嗎?”波羅提說:“大王如果作用,無不有它;如果不作用,連自己身體都難以看見。”

國王說:“作用的時候,他分幾處出現?”波羅提說:“分八處出現。”國王說:“給我講講這八處。”波羅提說:“在胎爲身,處世爲人,在眼爲見,在耳爲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握拿,在足走跑。他出現在無所不包的沙界,又收攝於一顆微小的塵埃中。知道的說是佛性,不知道的說是精魂。”國王聽了這段偈語,心裏就開悟了,向波羅提悔過謝罪。他經常向佛家人諮詢法要,修習佛道日夜不倦,活到九十歲才死去。

傳播禪宗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爲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爲什麼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瞭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祕苑,成爲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爲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爲中國禪宗祖庭。

終歸之處

期城太守楊衒之早就仰慕佛教,來問達摩:“在西方大國印度,佛祖代代相師承,如何就是佛祖呢?”達摩說:“覺悟心的自性,知和行相應,就叫佛祖。”楊衒之又問:“此外怎麼樣?”

達摩說:“能知曉他人內心,他人古今諸世的情況,不厭有無。法教不取,不賢明也不愚蠢,不迷惑也不覺悟。如果能這樣,就稱爲佛祖。”楊氏又說:“弟子歸心三寶也有些年頭了,可是心智昏蒙,還不明白真理。剛纔聽了大師的話,不知道該怎麼辦。望大師慈悲,向我講明宗旨。”

達摩知道他懇切,就說了一偈:“不因看見了惡事而生厭,也不因看見了善事而勤動;不丟下智慧走向愚昧,也不拋棄迷惑走向覺悟。達大道呵就要超凡,通佛心呵就要脫俗。不與凡人或聖人同軌,超脫一切就叫做佛祖。”

楊氏聽了,悲嘉交集。說:“願大師久住人間,化導衆生。”佛祖說:“我就要走了,不可久留,人的根性千差萬別,我們多災多難。”楊衒之說:“不清楚誰人敢害您,弟子能爲大師除掉他嗎?”

達摩說:“我因爲承傳了佛家的祕密心印,利益會使某些人迷失方向,害得他不得安心,不能說出此人。”楊氏說:“大師如果不說,怎麼表現通察變化觀照四方的法力?”

達摩不得以,就說了一段讖語:“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楊衒之聽了,不知究裏,默默地把讖語記在心上,禮拜了大師,告辭離去了。達摩祖師所下的讖語雖然在當時不能檢測,以後都應驗了。

當時,魏皇帝尊奉釋家,佛門俊才如林。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僧中的鸞鳳。他們看到達摩大師演說佛道,常比手劃腳同大師辯論,是非蜂起。達摩佛祖遠振玄風,普施法雨,贏得了聲望。而氣量褊狹的兩個僧人不堪忍受,竟相生起害人之心,幾次在大師的飲食裏施放毒藥。

到第六次放毒時,大師教化世人的因緣已盡,法教也有了傳人。便不再自救,端坐圓寂。這時是魏文帝大統二年——丙辰年十月五日。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達摩安葬於熊耳山,人們在定林寺爲他起了一座塔。

三年後,魏臣宋雲奉命出使西域,回來經過蔥嶺時,同達摩祖師相遇。宋雲看見他手裏提着一隻鞋子,翩翩遠去。宋雲問:“大師往哪兒去?”達摩說:“西天去!”宋雲回來,把這事源源本本告訴大家。等到他的門人啓開墳墓看時,只剩下一付空空的棺材,裏面有一隻皮鞋。滿朝廷的人都爲之驚歎。官員們奉皇帝命令,取了那隻皮鞋,放在少林寺供養起來。(摘自淨慧法師編《禪宗六代祖師傳燈法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