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館離休幹部、原黨委書記朱善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同濟醫院溘然長逝,享年88歲。遺體告別儀式上,朱善良夫人孫秀芳哽咽着轉達朱老的遺願——將生前最後一個月的離休工資作爲最後一次黨費上交組織。這一筆特殊的黨費讓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圖說:上海博物館離休幹部、原黨委書記朱善良 上博供圖

近期,上海博物館召開追思會,懷念這位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禮賢專家的共產黨員。

信仰至上:遺體告別繳納最後黨費6500元

在朱善良同志遺體告別現場,丈夫的離世對於已是耄耋之年、鶴髮蒼顏的孫秀芳是沉痛的打擊。少年夫妻老來伴,丈夫卻拋下了他們“一起活到2020年看全民小康盛景”的約定,先一步而去。經由孫女攙扶,她在前來悼念的人羣中找到上博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用微微顫抖的雙手遞上了一個普通的牛皮紙信封,哽咽道:“老朱生前反覆叮囑我,去世以後就把最後一個月的離休工資交最後一次黨費6500元。今天,我把它交給你們,也算是了卻了老朱的心願。”紅了的眼眶、顫抖的語氣,泄露了孫老師內心的不平靜,她仍是強忍着悲痛完成了丈夫遺願,“這件事他生前說了好幾次,我不能讓他走得不安心。”

圖說:朱善良同志的最後一筆黨費 上博供圖

青年時期,夫妻倆都參加過革命。逢年過節,每每回憶起犧牲的戰友,不免心中難受,“他們有些父母尚存,卻無法再盡孝;有些還沒結婚,都沒有後人掃墓祭奠……”2005年,朱老與夫人商議後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捐資數萬元,爲其家鄉山東省蒼山縣興明鄉(今蘭陵縣向城鎮)後蘭莊村的革命烈士建造一座紀念碑。有親戚對此表示不解,甚至責怪他說“有錢爲什麼不接濟我們,花在這兒幹嘛?”朱老嚴肅答道:“我不是有錢人,這些錢都是我和老伴節省下來的。犧牲的烈士爲了我們把命都豁出去了,才換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你們有胳膊有腿的,可以自己勞動,不能想着要靠別人接濟。”

上博情懷:看東館圖紙紅了眼圈,企盼上博成爲世界一流

朱老在報紙上看到上海博物館將建東館的消息,趕忙把報紙妥帖收藏起來。不想專程打擾館裏,他按捺住激動的心情,等到正好有人來看望,便急急找出報紙詢問情況。聽完介紹,他動情不已,連聲感嘆:“好啊,好啊,真的太好了!”談起新館藍圖,他突然紅了眼圈,並且勉勵年輕人加倍努力。朱善良對上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有個夢想,世界上有四大博物館,希望上海博物館能早日能夠躋身其中。

圖說:朱善良工作圖 上博供圖

離休以後,朱老仍堅持參加每一次的黨組織活動,風雨無阻。後來年紀大了,大家擔心他安全,勸他保重身體,他反而道“不參加組織生活,怎麼能算合格的黨員?”。每逢工資發放日,他第一件事就是繳納黨費。組織來看望,他第一句話不是問“喫了嗎”而是“黨費交了嗎”。有時在小區散步,聽到居民一些牢騷和負面情緒,他總是耐心安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正面引導和化解,“想起年輕時犧牲的戰友,自己活着都臉紅,又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去跟黨和組織說這個、要那個?”誠懇質樸的話語,讓這些居民不由地消聲沉默。

六字家風:出訪讓年輕人去,車輛儘量騰給專家用

上博因工作性質關係,常有外出展覽開幕、文化交流等出國機會,但朱老在上博工作6年,卻從未享受過任何一次因公出國待遇。有時被安排上了,他也謝絕,“事情和業務工作相關,讓業務部門的人去就可以了,多給年輕人點機會,讓他們多看看。”舉辦活動時,館內公車資源緊張,他就主動要求和其他領導拼車或者自己解決,“車輛儘量騰給專家用”。

圖說:朱善良和夫人 上博供圖

父親是上博的黨委書記,兒子們常會被身邊的朋友私下詢問,家裏是不是有很多珍貴字畫,有沒有交易古玩文物的渠道。父親用實際行動給了他們標準答案:在擔任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期間,儘管與館內外的知名專家和學者都有較親密的關係,朱老卻從未收藏一件文物、收受一件禮物,更勿論開口讓他們爲自己寫一幅字、畫一幅畫。朱老80歲時親筆題寫了“親情、關愛、和睦”六字家風。他叫齊五個兒子,鄭重道:“家裏沒有什麼財富留給你們,這六個字就是我們家的精神財富,要永遠地傳下去。”

他常與兒子們講:不要有幹部子弟的優越感,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父母能走到今天也是靠一步步走出來的。(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鏈接:朱善良簡歷

朱善良,男,漢族,山東省蒼山縣(今蘭陵縣)人,1929年11月出生,1945年1月參加革命,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4月離休,離休前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巡視員、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1988年2月,朱善良同志服從組織安排,兼任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來到上海博物館後,他積極抓好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建立完善了上海博物館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90年代初,上海博物館率先在全國文博系統實行了改革,他積極協助行政主要領導,大膽推動改革,爲上博的各項工作處於全國行業中的領先地位發揮了積極作用。他注重團結,與班子成員緊密合作,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博物館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鬥力,促進了文博事業的不斷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