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間貴史,日本一級建築師,《全能改造王》的常駐設計師。看履歷表,當真是國際級別的。撇開他以往的成就,光是他認真謙遜,親力親爲的程度,也足夠小編肅然起敬。

  這次改造的,是最最普通的43平上海老公房,一室一廳一廚一衛,位於三樓正中。

  上下左右,全是鄰居——這就意味着,設計師們慣用的“變別墅開掛”技能,在這兒只能撲街。想延伸一丟丟空間?門兒都沒有。畢竟:

  格局不能動!

  隔牆不能拆!

  管道不能移!

  層高不能變!

  (房子位於三層中間,隔牆橫樑都不能動,否則會影響別家。)

  但是,你大概難以想象,這個一居室裏,住着一家七口人。

  當然,塞七口人也非本意,全是天意。

  二胎政策開放時,蔡小姐一家樂壞了。可是高興勁還沒緩過來,突如其來的龍鳳雙胞胎,給這家子人,殺了個措手不及。

  

  

  於是,孩子從1個變到了3個,大人陣營也隨之增加了外公外婆2枚幫手。可房子,還是那個43平的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啊。

  用孩子他們爸的話說,這根本就是:1+1>2嘛。

  (大兒子6歲,倆龍鳳胎1歲)

  於是,一家4個大人爲着仨孩子,開啓了局促的蝸居模式:

  早晨洗漱要排隊

  喫飯得站着輪流來

  爲何站着喫飯?因爲椅子都被抓到牀邊作壯丁,給孩子們當護欄去了。

  臥室這張牀,白天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晚上拼着旁邊的沙發,要容納五個人(仨孩子+夫妻倆)。而外公外婆,就睡在客廳的行軍牀上。

  夜深人靜,孩子們都消停後,獨自賺錢養家的爸爸,把陽臺桌面上的奶瓶、尿布、玩具扒拉到一邊,開始站着默默工作一會兒。

  (爸爸身後的那張小桌子,就是6歲兒子寫作業的地方。)

  這個遠渡重洋的日本重量級設計師,開工前,連續造訪屋主一家5次。開工後,日本-上海往返14次。在體感40度的上海工地,駐留55天,甚至自己租了房子。

  爲了更瞭解一家人的生活習慣,他跟編導要了這七口人生活居住的原始視頻素材。節目組震驚了:第一次有設計師開口要原始素材,還打包回日本仔細研究……

  當許多人裝修房子糾結的是地中海風,還是北歐風時,本間大神反覆思考的卻是:

  如何讓小孩不容易受傷,如何讓女主人更輕鬆,如何讓家裏的空氣水質更安全,如何讓噪音更小更舒適……

  

  比起豪華的設計

  安心、安全,纔是我追求的

  

  當本間貴史在開工前拿着PM2.5檢測儀、水質檢測儀上下勘測時,屋主不解了:我也沒提這要求啊……(設計師,你是不是太較真了……)

  然而檢測結果,卻讓屋主一家大喫一驚:當室外PM2.5只有106時,室內竟然達到了128——中度污染。

  

  

  (室內比室外空氣污染還嚴重,是什麼情況……)

  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大兒子晚上常常會咳嗽。

  由於房型的問題,房子通風差極了,於是本間貴史首先明確的就是:必須得裝新風系統。哪怕要在本就低矮(2.5m)的空間裏,再犧牲25cm的層高。

  (小編在此簡單解釋一下新風系統的作用:不開窗也能坐擁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主機和管道一般要安裝在天花板上方,佔據層高25cm左右。)

  可是你大概難以想象,本間貴史在屋主根本看不到的隱蔽工程中,就花了一個多月。

  吊頂上,需要密密麻麻排滿水管、照明、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可是管道和管道之間,常常會“打架”。施工隊幾度喊停:這個太難實現了……

  如果沒有鏡頭的記錄,我們大概沒法想象,本間貴史對“安心 安全”的追求有多執着。

  考慮到家有三個小孩,所有的傢俱和牆體材料,本間貴史都要親自把關。

  牆體是一整面能吸收甲醛的呼吸磚,除了吸收甲醛,還能快速吸收水分,調節室內溼度。(江南地區的黃梅天、回南天有多潮你們懂的……)

  除了保障空氣質量,本間大神還堅持安裝了全屋淨水系統,以及隔音效果極佳的門窗。

  這一切看起來根本不華麗,不奪眼球的裝置完成後:之前比室外還高的室內PM2.5,降到了14(此時室外70);室內噪音,降到了37分貝(室外83)。

  本間貴史,究竟有多處女座?

  施工過程中,40度的高溫,本間貴史親自上陣,對房梁每一根鋼筋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確保每一個動作都不影響樓體安全;

  對施工方牆面平整度的要求是,誤差在正負1毫米之內;

  每個工人帽子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血型,以便出現問題送醫院時,第一時間輸血……

  它們都不花哨,也無從炫技,但它們所代表的是本間貴史對「居住」最深刻的理解:安心,安全。

  

  這個家

  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長

  

  在溝通階段,這一家人對這43平的一居室提出了這樣的訴求:

  

  仨孩子能不能分開睡,分開學習?

  房子是否可以兼顧到孩子們成長的需要?

  

  而在此之前,夫妻倆和仨孩子,5個人都躺在一張牀上。

  本間貴史如何在這個一居室中,滿足他們的需求?

  膠囊房

  他把日本常見的「膠囊旅館」搬進了家

  三組(六個)膠囊房

  各自上下兩層

  乍一看好像擁擠

  但是空間其實完全夠夠夠

  吶,這只是六分之一的膠囊房

  三種模式

  能跟着孩子成長的步伐進化

  二樓能變書桌模式,能變牀鋪模式

  一樓可儲物,可鋪牀

  設計師的本意,可不是讓它們每天上演變形金剛的戲碼。

  不同的成長階段,啓動不同的排列組合。3年後,6年後,9年後……也能實現彈性變化。

  “膠囊房太壓抑了吧……通風也差……”我猜你已經開始嘀咕了。注意到膠囊房裏的晾衣架了麼?它既是晾衣杆,也是新風系統的出風管道。

  (6個膠囊房中,都有出風管道)

  每個膠囊房都有一扇神奇的窗子

  能模擬12小時的日光變化

  相比之前PM2.5爆表的臥室裏五人同牀

  簡直太美好了

  另外,二號三號膠囊房之間的隔板可拆除。現階段,倆龍鳳胎還不能獨自睡覺,可以跟爸媽在一起。

  等他們長大一些,裝上隔板,又能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至於那時候爸媽睡哪,二姑娘先賣個關子。

  三段椅

  除了這個膠囊房,還有一組——能跟着孩子長大的三段椅。

  (必須得PS個細節:這個三段椅的製作難度超乎想象。因爲本間貴史對它們的製作要求極高:要結實耐用抽拉順暢,不能露五金傷害孩子……導致跑了5家傢俱店都沒法做,差點因爲難產無法面世。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設計。)

  一段是個儲物箱

  二段是個沙發靠背

  三段是護欄

  幾個二段拼一起

  就是沙發

  6張椅子拼一塊

  可以當牀鋪

  也能作有防護欄的兒童牀

  倘若不需要它們

  還能把它們藏櫃子下面

  給孩子們最大的玩耍場地

  如果你覺得這些椅子變來變去太麻煩,就太低估本間大神的貼心程度了。

  和膠囊房一樣,雖然有很多不同的用法,但是不同的階段,只選擇一種最合適的模式就好。

  

  比如,現階段,外婆外公一起來帶小孩,客廳那張6把椅子拼成的牀鋪,可以留給二老。等到孩子大了,二老回武漢老家,孩子他爸媽就能從膠囊大牀房中解放出來,睡這張大牀鋪。

  

  這個家的大人

  太不容易了

  

  這個家的大人,爲三個孩子犧牲得太多了。無論是空間,還是精力。

  爸爸深夜站陽臺工作,媽媽辭職在家圍着孩子轉,外婆因爲過度操勞常常嘔吐,外公一把年紀得睡行軍牀……

  改造後的家,終於讓大人也能過得舒坦一些了。

  【衛生間】

  曾經集洗漱、淋浴、如廁於一體的衛生間,裏邊使用的人焦慮,外邊排隊的人着急。每天早上,一家7口如打仗般忙碌。

  爸爸蹲坑一久,門外就開始催促:“怎麼還不出來……大家都等着呢……”

  如今,衛生間一分爲三(馬桶也是獨立一間)。雙水龍頭的超大洗漱臺,同時滿足兩三個人的洗漱。

  要再有人湊熱鬧同時洗漱

  還能在淋浴間的摺疊臺盆處應個急

  (這個五金櫃底部還可以抽拉出一個凳子,方便給孩子坐着洗澡。)

  浴室頂部有換氣烘乾系統

  和可烘乾的洗衣機一起

  彌補了把陽臺納入室內損失的空間

  白天閒置的淋浴房變身烘乾房

  【廚房】

  廚房小的事實,已然無法改變。但是本間大神做了一些小改變,讓女主人身處小廚房,依舊能感到舒心。

  1.充分利用吊櫃和頂櫃的儲物空間

  下拉式籃子,解放高處吊櫃;

  轉角拉籃,利用地櫃深處。

  這些對普通家庭

  都很有借鑑意義

  2.動線合理,雖小但不亂

  

  冰箱、水槽、操作檯、竈臺

  按照操作流程,一氣呵成

  爲了彌補操作空間小的缺陷

  水槽上的滑板也能臨時應急

  【25平的儲物空間&客廳】

  整個房子的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除了衛生間擴出來一點),不過客廳和臥室進行了對調。因爲本間貴史發現,仨孩子平時都在帶陽臺且朝南的那間臥室活動。

  所以,朝南那間帶陽臺的房,變成了客廳。

  有小孩的家,總是格外需要儲物空間。

  用孩子外婆的話說:之前的家,甚至連放衣服的空地都沒了。

  本間大神重新規劃後的家,43平的家裏,達到了25平的儲物空間。

  客廳整整兩面牆,都是櫃子

  一打開櫃門

  統統都是規劃合理的儲物空間

  (抽屜,無疑是收納效率最高的設置。左上,是玄關。)

  客廳,

  沒有太多冗雜不必要的設計

  這一整面樂高牆

  妙在無需額外收納

  在牆上自成一道風景線

  25平的儲物空間,還是不信?

  等等,別忘了,6間膠囊房的下層

  在必要時,也能靈活用作儲物啊!

  你以爲這期改造就這樣結束了?

  等等。

  語言不通的日本設計師,雙手遞上了一本厚厚的房屋使用說明書:“我平時在日本,如果您對家裏的使用方法有不明白,這裏總結了一本使用說明書和保修書。

  厚度,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家就應該簡簡單單

  獨一無二

  

  ——END——

  

   戳“ ”,領4份 0元設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