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十一,我把自己賣了。”

就算再怎麼說自己不會被消費主義裹挾、又把斷舍離當成人生信條的人,在這個被電商造出來的節日裏,肯定也動過想買下某件價格讓人心動、又確實沒那麼實用的商品的心思;

更不必說那些囤夠一年份日用品,或者咬咬牙買下幾件盤踞在心願清單裏的東西的人——哪怕只是在尾數上少了幾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在算着價格、把一件件商品加進購物車、又掐着時間點付款的時候,每個人獲得的快樂其實都一樣。

被轟轟烈烈的促銷活動和購買熱情衝擊,反而讓我開始想消費本身:我們可以花錢滿足自己的溫飽需求,來提升自己,來獲取愉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你可以花錢買到愛。

是,很多事情的世俗衡量標準已經和錢緊密掛鉤,比如戀愛的時候以對方給自己花了多少錢判定他有多愛自己,比如結婚之前要考慮雙方是否財力相當……

但我們真的能用錢買到所有東西嗎?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圖,上面寫着“雙十一促銷”:陪你看電影,原價20元現價0元;陪你聊天,原價10元現價0元;當你女朋友,原價10000…0元現價0元。

這些當然是玩笑,但我想起之前偶然認識的一位朋友,他在做的的確是“售賣自己”的工作:出租自己的時間來換取收入,他或許售賣一個晚上的時間來和你聊天,或許去別人的生活裏扮演一些缺失角色……

他和我說過一些故事,今天也想說給大家聽聽。(注:以下是他口述,我整理成文字。)

一開始我就是好玩,本職工作比較空閒,就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陪人線上聊聊天什麼的。

店裏沒有固定的“商品”,一般是按時間計費,有人一接通電話就開始哭,有人跟我玩成語接龍,有人讓我給她念倆小時童話故事,還有人讓我不要說話、他也不說話,就這麼靜靜地呆到時間結束。

總之什麼樣的都有。

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一個男生提交完訂單,一上來就沒頭沒腦地說,你能不能讓我當甲方試試?

我一頭霧水,聊了好一會才明白他的意思是,讓他來當甲方,我來裝做是他的乙方。

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需求,想了一會也明白了,這是個被工作折磨得暈頭轉向的人。

我說行啊,店規你看了沒,不能罵我,其他都能聊。

我看他沒回復,又說,我也沒什麼專業知識,怕你沒有代入感。

他給我扔過來一個壓縮包,裏面都是一些設計圖樣,說你按順序發過來就好了。

我發了“第一版”過去,他回覆我“這個整體色調不對,改成灰暗一點的”。

我說“好的稍等”,他又回我,“感覺有點陰暗,能不能變得明快一點?”

就這麼來來回回十幾趟之後,我都有點不耐煩了,差點以爲自己真的是個設計。

彈窗提醒我時間快到了,我鬆了口氣,跟他說,還有十分鐘結束了。

他結束了“扮演甲方”的狀態,跟我說起他的工作。他的確是個設計師,按他的話來說是個“打工的”, 平時的工作狀態跟我剛剛經歷的差不多,當然還會更難熬一些。

他說,當他自己出這些話的時候,發現提需求真的很容易,動動嘴皮子就行了。

“我也想有更大的自主權、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創作的內容,但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覺到他的無奈。

時間結束之前,我說,等你有空了,來設計一下我這個小店的招牌?

第一次和客人見面,是當時已經跟我蠻熟的一個女孩子,因爲她在店裏買過幾次線上聊天,聊的內容卻很像情感諮詢。她會問我男生對於某個問題會怎麼想,自己怎麼做會不會讓對方反感。

我知道,她肯定有個很喜歡的男生。

隔了一段時間沒來,她再出現,卻是拜託我下個週末去假裝她的男朋友。

我開玩笑說,該不會是前男友結婚讓我去撐場面吧,你叫我還不如叫你喜歡的那個男生去。

她半晌沒說話。過了一會發過來一句話,“是他要結婚了”。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她一直喜歡他,他卻只把她當好朋友。

她說,實在害怕自己一個人去會繃不住,身邊沒有他不認識的她的朋友,她就只能來拜託我。

婚禮那天,我們踩點到了現場,她拍拍我的背說,你怎麼比我還緊張。

新郎在門口迎賓,很帥氣,看到她挽着我走近,他表情頓了一下,隨即說,怎麼找了對象也不和我說一聲。

她完美地笑着、語氣鎮定地說,新婚快樂。

完全不像平時她和我說關於他事情的語氣。

我沒聽過關於他們更多的故事,但我想,他也不是完全不知情吧,對於她喜歡他這件事。

有時候也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顧客,比如有天我的工作手機接到一個電話,聽起來是個老人打的。

他說,我在網上看到你的店,請問能不能到我家來,陪我聊聊天?

我跟他解釋了半天,確認老人知道我這不是家政服務之後,按他說的地址找到了一個老小區裏的房子。

老人給我開了門,家裏有點昏暗,但很乾淨。

他說家裏人給他請了個男鐘點工,一週來打掃一次。

他給我泡了杯清茶,自己也捧了杯茶。

“我兒子啊,聽別人說不能給我這樣的老頭子請保姆的,房子要被搶掉的。”

他告訴我,老伴走得早,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年纔回來一兩次。

退休之後他也沒什麼事情做,就戴着老花鏡拿着手機,記下里面的一些菜譜,有精力的時候在廚房鑽研鑽研,等兒子回來給他做。

“當然喫不動了,一次做的飯,我一個人要喫好幾天才能喫完。”

“他小時候最愛喫我炒的蛋炒飯,後來就沒喫過幾次了。”

“每次回家匆匆忙忙的,要見朋友,還要處理工作,也在家喫不了幾頓飯。”

“我都理解的,年輕人嘛,是該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老的不給他添亂就行。”

要走的時候,他從衣服夾層裏掏出一沓疊得整整齊齊的錢,問我能不能用現金付款,線上的他不會。

我沒收他的錢,說,要不,您給我炒個蛋炒飯吧。

錢確實能買到很多很多東西,也能填補很多很多空缺,甚至是愛的空缺。

但我想,用錢換來的補償終究是和應有的愛不一樣的吧。

GoodNight

點個贊,剁手後早日回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