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子、电子、光子等物质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在传播能量的过程中,不是连续不断地传播,而是一份一份地传播,这是他们共同的量子特性。光子相对于质子、电子等物质微粒而言,质量更微小(光具有动质量),因此它的波动性最明显,最容易观察。

一个电子与一个光子,谁大谁小?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微观世界,原子、电子、质子和光子等,还有组成质子的夸克,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微粒了。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我们常常好奇地问:有比电子、光子或夸克更小的物质微粒吗?

夸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了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在所有夸克之中,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最小,也最稳定。较重的夸克不稳定,会迅速地衰变成上夸克或下夸克。衰变,是一个粒子从高质量态,变成低质量态的过程。上夸克和下夸是由较高质量夸克衰变而来,所以很稳定,在宇宙中也最常见。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一般只能在高能粒子的碰撞过程之中产生,并很快就衰变。

夸克与夸克互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粒子,叫强子。强子中最稳定的是质子和中子,它们是构成原子核的单元。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质子寿命非常长,大于10的35次方年。到今天为止,物理学家还没有获得任何质子衰变的实验数据。

由于夸克不能单独存在,目前还不能直接测量夸克的大小。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发现,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只是宏观物质的波动性非常微小,不易观察。质子、电子、光子等物质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在传播能量的过程中,不是连续不断地传播,而是一份一份地传播,这是他们共同的量子特性。

光子相对于质子、电子等物质微粒而言,质量更微小(光具有动质量),因此它的波动性最明显,最容易观察。相较于原子和分子等较大质量微粒,亚原子粒子的波动性更明显。在不受扰动的情况下,它们处于波和粒子的叠加态。

假如我们的观察技术非常高,你会发现,电子在做能量传播的过程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这个过程一旦被观察扰动,它就会坍缩成一个一个的电子。

波在能量传播的过程中,表面上是连续的,实际上却是一份一份地传播。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电子,或一个光子。这个过程中,电子、光子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一个能的量包。

一个电子与一个光子,谁大谁小?

原子与原子驻波(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子、电子和光子的波动性,已经被双缝实验验证。在能量传播的过程中,那一份一份的能量,可以把它叫做能量包。

这一份一份的能量包,可以是质子能量包、电子能量包、光子能量包,等等。一份能量包,就是一份能量子,简称量子。

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一份一份的能量,你叫它“能量包”或“能量子”或“量子”,都可以。但是,这些称呼,必须在能量传播过程之中,才有意义。一个电子就静止在那里,你把它叫做量子,是不恰当的。不做能量传播,就无所谓能量单位,也就没有什么“能量子”和“量子”之类的概念了。就像你的爸爸,在工作单位,你可以称呼他为局长、董事长,但是回到家,你一定要称呼他为“爸爸”,否则就会被打屁屁。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称呼,道理就是这样简单。

亚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亚”,在汉语里是“次于”的意思。质子、电子、光子等,统称为亚原子粒子。科学家通过双缝实验,已经证实,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正是这个基本特性,亚原子粒子之间,不能比较大小。你不能说光子比电子小,当光处于波态的时候,电子就非常小。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跨度很大,γ射线波长大约是0.1纳米,而无线电波波长可达3000米。所以,教科书在介绍基本物质粒子的时候,通常只会介绍基本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几乎不会介绍粒子的体积是多少。

一个电子与一个光子,谁大谁小?

当微观粒子处于波态的时候,它是弥散在空间之中的,当然无所谓大和小的区别了。微观粒子的大小,通常是指它处于粒子态的时候。

要测量亚原子粒子的大小,就会导致它的叠加态坍缩。同时,亚原子粒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当你要准确测量它的动量,它的位置就越不准确,当你要测量它的位置,动量就越不准确。所以,测量亚原子粒子的大小,一般都只是间接测量法,得到的是约数,不可能有准确数。

由于存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亚原子粒子是不能比较大和小的。

所以,微观世界之中,不存在最小的物质微粒。量子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微粒,所以,量子也不是相对于原子、质子、电子、光子等更精细的物质微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