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63年夏天,在英國同意將這些島嶼歸還法國之後,著名的庫克船長繪製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地圖,強調了該地區極高的漁業經濟價值。1793年,英國趁勢驅逐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上的法國漁民和法國軍隊,於1794年,第二次佔領了這些島嶼。

熟悉世界地理的人知道,法國位於歐洲大陸的西海岸,與加拿大隔海相望,乘坐飛機飛躍廣闊的大西洋,大約需要六小時。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其實從加拿大的某一個位置出發,乘船隻需90分鐘,就可以在法國的領土登陸,並感受濃濃的法國風情,體驗地道的歐洲文化
這裏就是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法國在北美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土,屬於歐盟的一部分,入境需用歐洲申根簽證或法國海外領地簽證。
羣島位於加拿大紐芬蘭島南部海岸外13海里(25公里)處,如果不仔細看,就會被認爲是加拿大的一個小島嶼。那麼,法國因何可以保留這一塊海外屬地?這個幾個小小的島嶼又有什麼歷史故事呢?
1. 處在加拿大黃金漁場腹地的法國島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位於北大西洋,由八個小島構成,總面積約242平方千米。羣島氣候溼冷並且多霧氣,島嶼沿岸多爲裸露的岩石灘。由於海洋冷暖洋流在此處交匯,帶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島嶼周圍均爲紐芬蘭鱈魚漁場的一部分。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漁業資源多次作爲郵票繪圖素材
因此,島上居民主要從事漁業和海產品加工業。如今,居民們還會從事旅遊業,以及與旅遊業相關的,例如手工藝品製作等與旅遊相關的副業。羣島依靠法國政府給予的補貼,而加拿大則爲其提供了貨物和運輸保障。
▲島上特產朗姆酒
羣島只有常住人口6000人,大多爲法國移民的後裔。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是北美地區前法國殖民地中,僅存的仍然由法國統治的地區。而事實上,從16世紀開始,該羣島的統治權曾四次易主,最終回到法國政府手中。
2. 歷史大發現和早期歐洲殖民
歐洲人可能在16世紀之前就知道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存在。一張由哥倫布的老搭檔胡安·德拉科薩於1500年創作的地圖包含了紐芬蘭島。很多歷史學家認爲,這是西方文明第一次記錄紐芬蘭島附近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只因地圖實在太小,該島具體位置不能清晰分辨。
▲胡安·德拉科薩於1500年繪製的地圖
1520年,葡萄牙的探險家若昂·阿爾瓦雷斯·法恩蓋茲來到這裏,根據基督教傳說,爲了紀念救世主聖厄休拉,將這個地方命名爲“十一千處女”羣島。
法國人雅克·卡地亞於1536年首次對聖皮埃爾這個名字進行了書面提及,就是那個發現加拿大的的法國探險家。當然,卡地亞本人並不是這些島嶼的命名者,但他着重標註了島嶼上的燈塔,使其能夠爲大西洋上的海運提供重要的方向參考。
▲法國人雅克的一次航行路線示意圖,正是這次航行發現了聖勞倫斯河,也捎帶手發現了聖皮埃爾島
在16世紀後期,法國人就將這些島嶼作爲法國的季節性鱈魚捕撈基地。而此時,巴斯克人,不列顛人和諾曼人已經在這些島嶼附近的水域捕了30多年的鱈魚。“密克隆”這個名字就起源於巴斯克語。
到17世紀90年代,島上已有近200人在從事漁業相關的工作。季節性的法國捕魚者和常駐島上的漁民之間產生了緊張關係。與此同時,自1689年至1712年,英國對這一地區進行了至少五次襲擊,鑑於對內對外的緊張關係,很多法國人離開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去往布雷頓角島地區。
1713年,烏得勒支條約的簽訂結束了這些戰爭,法國將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以及紐芬蘭割讓給了英國。自此以後,這一地區就成了英國的漁場。
3.三進兩出法國
英國實際控制這一地區後,曾將島嶼改名爲“聖彼得斯”,同時對羣島周圍的地理環境進行探索和調查。後來,英國政府還將密克隆島分爲幾塊,賣給了來自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和朴茨茅斯的四位居民。
但是英國的統治未能持續,英法七年戰爭結束後,兩國簽訂了《巴黎條約》,法國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北美殖民地,但是重新獲得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周圍水域的捕魚權。1763年夏天,在英國同意將這些島嶼歸還法國之後,著名的庫克船長繪製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地圖,強調了該地區極高的漁業經濟價值。
▲1763年《巴黎條約》
在1763年至1778年之間,英國大力驅逐北美地區,原法屬殖民地上的法國後裔,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成爲來自新斯科舍省法裔——阿卡迪亞人的避難所。儘管阿卡迪亞人試圖在這些島嶼上進行農業耕種活動,但這些努力大多沒有成功,他們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捕魚,爲來訪的法國漁船隊提供魚乾和其他服務。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對於阿卡迪亞人來說既太小又太貧窮,於是法國政府在1767年決定,將阿卡迪亞人遷回法國,定居在佈雷斯特,聖馬洛,洛里昂和敦刻爾克的港口。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決定支持美國,與英國對立。爲了報復法國,1778年9月13日,五艘英國戰艦駛入聖皮埃爾島的港口。島上居民被迫撤離,此後,他們只能回到法國西部貧困的港口城市中生活。英國人則繼而摧毀了島上原有的一切建築和建制。
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巴黎條約》。法國於同年重新佔領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一些居民也從法國返回了這些島嶼。
▲1783年簽訂《巴黎條約》
法國大革命於1789年爆發,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雖然遠隔重洋,也不能在革命中倖免。1793年初春,路易十六被審判和處決的消息傳到了這些島嶼。隨後,島上所有與皇室有關的建築和符號都被清除。密克隆島上的阿卡迪亞人忠於法國皇室,因此決定離開該島,前往新斯科舍以北的小羣島馬格達林羣島。
1793年,英國趁勢驅逐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上的法國漁民和法國軍隊,於1794年,第二次佔領了這些島嶼。但僅僅兩年後,法國軍隊在裏奇海軍上將的領導下於1796年襲擊了這些島嶼,擊沉了80艘英國船隻。英國人放棄了這些島嶼,法國人則摧毀了島上的城鎮。此後,這些島嶼一直荒蕪至1816年。
▲1802年英法《亞眠條約》
儘管1802年的《亞眠條約》規定,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將再次迴歸法國,但直到1816年,法國漁民纔再次在島上定居,法國漁船隊纔再次來到該島供應物資。
該地區很快繁榮起來,並於1854年成立了第一家郵局,於1889年成立了一家銀行,1866年,該島政府開設了第一家報社。到了19世紀末,該地區人口增長了8倍,併成爲了法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距離美國本土也很近,美國參議員亨利·卡伯特·洛奇在1900年代初曾倡導美國吞併這些島嶼。他擔心法國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影響,可能會對加拿大和美國產生政治或文化影響,同時,法國漁船隊可能會對新英格蘭漁業產生不小的衝擊。但是,他的建議並沒有成功。
▲20世紀初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
4.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羣島風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1915年,來自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的數百人離開家鄉,前往法國戰場,有近一百名士兵在戰場上犧牲。一戰期間,島嶼的經濟萎縮了至少三分之一。
1919年,美國頒佈的《禁酒令》卻陰差陽錯成爲了羣島經濟振興的契機。由於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離美國很近,美國人在羣島上建起了朗姆酒倉庫,當地居民開始從事倒賣朗姆酒的事業。貨物進出口業務的發展壯大,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工作和收入,當地還建立起現代稅收制度。
▲貨物運輸碼頭
然而,禁酒令一經推出便迅速消失。1933年,《美國憲法》的第21條修正案取消了禁酒令。在美國的壓力下,法國於1935年宣佈在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上進行的酒精貿易活動爲非法活動。島民迅速意識到,當地經濟將再次陷入困境。而在此期間,有部分加拿大人移民到了該羣島地區。
法國在1940年遭到納粹德國的進攻,法國北部被佔領後,納粹德國扶持了一個法國政府的投降派,在法國南部小城維希建立了一個維希法國,相當於咱們國家的汪精衛僞政權。聖皮埃爾羣島地區州長吉爾伯特·德伯納特仍然忠於維希法國,但是法國漁船中的很大一部分決定不返回納粹控制的法國,而是留在聖皮埃爾港。
▲聖皮埃爾羣島發行的“自由法國”郵票
但此時,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也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繼續受維希法國控制的局勢到緊張,這是因爲維希法國是完全聽命德國的,德國等軸心國可以將這些羣島羣島用作在北美地區監視盟軍運輸的基地,而加拿大和美國也不希望維希法國部隊如此靠近加拿大。
此時的德、美、加三國都各懷鬼胎,德國想借維希法國控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從而在北美地區發展勢力;而美加兩國也想以德國的非法控制爲藉口,收了這塊法國的遙遠殖民地。
戴高樂將軍所在的自由法國組織,當時正流亡英國與德國進行抗爭。他意識到,加拿大可能想佔領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從而將加拿大魁北克省附近的法屬領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國也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虎視眈眈。因此他祕密計劃對這些島嶼進行進攻。在1941年聖誕節前夕,海軍上將埃米爾·穆塞里爾帶兵“入侵”了這些島嶼,羣島上的維希政府立即投降。
二戰結束後,1950年代後期,戴高樂允許法國所有殖民地政治和財政獨立,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則選擇留在法國。1976年,這些島嶼成爲法國的一個完整的海外省。2002年,由於歐洲聯盟和法國之間達成協議,歐元成爲法屬圭亞那,留尼汪,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瓜德羅普島,馬提尼克島和馬約特島等法國海外領土的法定貨幣。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風光
5.與加拿大的領土爭議
1977年,法國和加拿大在羣島附近發生了嚴重的領土爭端,因爲兩國均主張將其領土權利擴大到了近海200英里,並建立專屬經濟區。1981年,法國政府要求對兩國的領土和捕魚權進行國際仲裁。1986年,加拿大提議設立一個專門的國際法庭來確定唯一的領土權,法國卻拒絕了這一提議,紐芬蘭和聖皮埃爾之間的緊張局勢瞬間激化。1988年,加拿大甚至關閉了法國船隻的港口,並指控他們過度捕撈該地區的鱈魚資源。
兩國最終同意在紐約特設國際法庭,用來確定法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邊界。該法庭於1992年6月做出最終決定,准予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建立一個小經濟區,在該經濟區上固定了一條100英里長,10英里寬的通往國際水域的走廊。該決議一直通用到今天。
▲聖羣島周圍海域專屬經濟區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雖然只是由幾個小島組成的,但是對法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裏是法國在北美碩果僅存的海外屬地,也是法國漁業旅遊業的重點發展地區。
伴隨着歷史上英法兩國在北美地區的爭奪,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曾“三進兩出”法國,歷史發展十分曲折,而這些動人的歷史故事,也是該羣島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一部分,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