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十一成交額2135億元

  “雙十一”背後的喧囂

  直播“數字”終歸是枯燥的,從2015年開始,天貓在11月10日開始舉辦“雙十一”狂歡夜晚會。如今,這個被譽爲“貓晚”的大型演出,對於天貓“雙十一”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春晚之於春節。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春晚,春節將會怎樣。

  來自第三方收視率監測公司酷雲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23:30,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天貓“雙十一”狂歡夜》市佔率超過18%,其中浙江衛視以超過12%的市佔率位居全國所有同時段播出節目的榜首,這意味着加上優酷的互聯網直播,約有超過2.4億人收看了本屆貓晚。

  儘管天貓的主業不是娛樂,但連續四年的“貓晚”,已經成爲娛樂圈的潮流風向標。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通知,要求上星的綜藝節目,“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 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在業界看來,儘管“貓晚”匯聚了大量一線明星,但並不會觸及上述紅線,“因爲很多明星都是搶着要上貓晚,並不在意片酬”。

  相比於一屆盛於一屆的“貓晚”,京東舉辦的“東晚”則是淺嘗輒止。在業界看來,相比這種高投入的文娛項目,缺乏娛樂基因的京東還是更願意在倉儲、物流上大把花錢。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不管是晚會還是廣告,都是電商們營造“儀式感”的一部分,其也的確起到了刺激消費者“腎上腺”的作用。但接下來,電商們在打折促銷上的種種套路,則經常是在對沖消費者的愉悅感。在某些行業羣裏,即便是TMT領域的專業記者,面對各種複雜的優惠條款,都免不了充滿挫敗感的吐槽一番。

  籌備了數個月的“雙十一”就要結束了。在“雙十一”的喧囂之後,還有一個陣仗要小很多的雙12。但對於大多數電商從業者而言,“雙十一”之後,意味着2018年和這一年的戰事就結束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