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就是不懈地追求最有價值的生命質量。參加工作三十四年來,劉世忠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主動作爲,以過硬的工作成績贏得組織和羣衆的肯定,先後多次獲得市、縣級“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敬業實幹勤鑽研——

他的手裏“無難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劉世忠先後在鄉鎮、縣直多個部門工作,本着“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態度,每次面對陌生的工作和業務,都要求自己迅速進入角色,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和提高業務水平。劉世忠常說:“幹就幹出個樣,不能做門外漢。”

劉世忠離開鄉鎮工作的第一站是縣糧食局,時逢全國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這是國務院及省、市政府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一項涉及面廣、十分複雜難辦的工作。劉世忠就恰恰具體分管這項工作,他一頭扎進業務書籍裏,一面抓緊學習業務,一面儘快掌握改革政策,組織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確保按時完成改制任務。俗話說,做人的工作是最難的工作。在改革期間,部分職工由於多方面原因,情緒很不穩定,不斷到糧食局上訪。最多的一天,劉世忠接待來訪職工71人次,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多數問題都得到解決,部分棘手問題也得到較好控制,沒有出現一起到縣以上越級訪和集體訪的情況。同時,爲積極做好善後工作,劉世忠積極主持制定了《關於老職工和特殊人員安置管理的規定》《關於職工住房問題的處理意見》《關於企業改革後留守人員的管理》等文件,並加以落實,取得了較好效果。在這次改革中,縣糧食局在沒有花縣財政一分錢的情況下,實現了相關人員的穩定分流,未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全市改革現場觀摩會在臨朐召開,省、市政府檢查驗收組給予了高度評價。

由一斑而窺全豹。多年來,經他的手化解過一大批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解決了很多複雜棘手的“難事”,處理過不少刻不容緩的“急事”,但不論是什麼樣的事,到他手裏就都沒了“事”。近年來,他先後參與了興隆東路、燃氣熱力片區等6個城市片區搬遷指揮部的工作,具體靠上完成了泥溝子村、燃氣片區各企業、商業經營業戶、南關新村等片區的搬遷任務,全部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正是有着“過硬”的本領,今年9月,縣領導再次點將,劉世忠又進駐海嶽新區搬遷指揮部,負責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搬遷工作,目前,該項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

村“兩委”換屆工作是農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強,法定程序多,要求嚴,有着多年鄉鎮工作經驗的劉世忠雖參與過多次,但2014年村“兩委”換屆,是他到縣民政局工作後,作爲指導全縣村“兩委”換屆工作具體分管負責人面臨的全新挑戰。要指導別人,自己必須先做到“門清”。爲了儘快熟悉掌握業務,他“笨鳥先飛”,每天加班加點對換屆選舉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逐字逐句進行了重新學習,碰到拿不準的問題和環節,他和大家一起查找相關法律規定,集中進行探討,堅決弄明白,直到融匯貫通,爛熟於心。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研判,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我縣《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規程》,先後培訓民政幹部和鎮(街、園、區)換屆選舉工作人員8批、1430多人次,爲保障選舉的順利有序進行奠定了良好基礎。選舉期間的5個多月,他從未休過一個週末或節假日,特別是集中換屆期間,他整天忙着解疑釋惑,指導各鎮(街、園、區)精心組織實施,依法依規操作,經常忙到深夜。隨着連續三屆沒有進行“村兩委”換屆的城關街道西坦村順利選出“村兩委”班子,全縣350箇中心村(居)的換屆選舉全面完成,這也是我縣自1984年隊改村以來所進行的11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中第一次劃上圓滿的句號。去年下半年,省政府部署了第12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此時,劉世忠已不再分管這項工作,縣裏考慮到他對這項工作比較熟悉,抽調他到縣換屆辦工作,他二話沒說就接受了這一任務。四個月的時間,經過認真細緻、紮實高效的工作,農曆臘月二十五日下午1點45分,寺頭鎮土門村最後一個難點村完成換屆,標誌着我縣350個村(居)的換屆工作又一次實現了“滿堂彩”。

設身處地解民憂——

他是羣衆的“貼心人”

對困難羣衆,他總是帶着感情,換位思考,在依法辦事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寺頭鎮村民初某,兒子因車禍成爲“植物人”,妻子需長年照顧兒子,初某又患了重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家庭陷入了困境。在進行低保覈對時,卻發現他名下登記有一輛二手車,不符合硬件規定,劉世忠獲悉後,深入覈實,根據政策精神,按規定程序單獨爲其子審批了低保,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初某的家庭困難。

“你只有真正把羣衆當親人,真心實意地爲羣衆辦實事,在工作中多想想羣衆的疾苦,羣衆纔會把你當親人。”無愧於心、無愧於羣衆,劉世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以城鄉低保爲核心的社會救助工作涉及困難羣衆的切身利益,爲解決“人情保”“關係保”的問題,劉世忠一方面通過媒體、“明白紙”等向羣衆宣傳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標準、程序、依據等,消除羣衆誤解,另一方面牽頭制定出臺了《臨朐縣低保備案管理辦法》《臨朐縣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臨朐縣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評議辦法》等11項制度,細化了具體的低保操作辦法,嚴格規範入戶覈查、民主評議等關鍵環節,建立長期公示制度,積極爭取成立了臨朐縣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覈對中心。他帶領科室工作人員跑遍了全部鎮街和有羣衆反映的重點村,指導他們按照新制定的規程進行審覈,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有效提高了低保、救助的準確性和公信力。

羣衆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興隆東路拆遷過程中,東城街道泥溝子村夏某家庭非常困難,僅有的兩間房屋評估價值很低,置換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資金缺口也較大。劉世忠及時彙報拆遷指揮部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評估後仍差1萬多元。經他多方奔走,幾家企業慷慨解囊,才補齊了差價,讓夏某順利住進了新的安置房,他激動地直誇“共產黨好”“人民政府好”。此後,劉世忠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對家庭確有特殊困難、一套標準宅基地院落的房屋評估價值不能置換80平方米樓房的,按照80平方米安置,差額部分由政府兜底,這條建議按照程序予以通過,作爲一條新的政策執行,有效地保障了家庭困難拆遷戶的權益,促進了拆遷工作的穩妥順利進行。

面對羣衆的感激,劉世忠總認爲是自己應該做的。這些年來,經他的手救助過的困難羣衆數也數不清,而他對自己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社會救助能爲羣衆辦點實事,全是國家的政策好。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恪盡職守踐初心——

他的事業“無終點”

劉世忠工作年限早已超過30年,像他這個年齡的同志,有的已退居二線了,在崗的有人也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工作勁頭不如往前,但他卻是本色不改,始終如一,無論哪項工作交到他手上,他總是千方百計抓出成效,形成特色。

爲改善全縣敬老院基礎設施陳舊落後、存有一定安全隱患的問題,他多次向上級彙報我縣情況,兩年中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258萬元,對10處敬老院進行了“4室”“2房”“1廳”“1氣”“1衛”的改造,全部安裝了監控、呼叫系統,老年人生活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近年來,對全縣養老機構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用電用水等方面的檢查,每次他都親自帶隊,開展“拉網式”排查,每院必到。對排查出的各類隱患,以“零容忍”“零懈怠”的態度列出清單,落實整改人員、整改責任、整改措施,限期予以整改,確保各類安全隱患按期整改到位,爲養老院中的老人們建立起一個安全、和諧、溫馨幸福的生活環境。

親朋好友有時勸劉世忠,“老劉啊,都五十好幾的人了,幹工作何必那麼認真,說得過去就算了,也該歇歇了。”可劉世忠卻說,“組織上安排我幹,就是對我的信任,只要還在崗一天,我就幹好一天。”

今年8月,颱風“溫比亞”強勢來襲,導致全縣多處橋樑損毀、公路崩塌、房屋被淹,造成我縣237268人受災,全縣直接經濟損失15.18億元。災情就是命令,面對嚴峻災情,劉世忠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帶隊到受災最嚴重的五井、嵩山、冶源等鎮瞭解災情,指導鎮村做好災情覈查、受災羣衆救助和災後重建等工作。在連續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已經54歲的他和年輕人一樣,每天中午就在辦公室眯一會兒,晚上10點前從沒有回過家,有時甚至忙個通宵。他憑着多年來對救災政策的精準理解和熟練掌握,和相關科室人員一起堅守在崗位上,認真研究分析災情,積極做好救災資金和物資保障,牽頭制定了規範高效發放救災資金和物資、加強對鎮村救災工作的督導、建立完善救災臺賬等多個工作方案,在準確把握上級政策精神、及時發放救災款物、保障受災羣衆基本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意見建議,有效保障了各項工作的積極、穩妥進行,我縣救災工作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縣民政局受到了省委的表彰。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劉世忠絲毫沒有活思想,反而更加珍惜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他常說:“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爲我所熱愛的事業,奉獻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努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