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有段時間她自己也覺得活得彆扭,在加入她們和不加入之間糾結。所以我很多次都在想,我這樣努力合羣,努力去做她們喜歡的事情,讓我的生活更加舒服了嗎。

對於每一個剛進入大學的我們來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面對眼前形形色色的人,心裏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在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該不該合羣?

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

我從小就是個喜靜不好動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次我舅舅去學校看我,正好碰上我下課。當時的事情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

我舅舅說:我進你們學校時,一眼看到你了,因爲那麼多孩子,全都熱熱鬧鬧,興高采烈地在一起跳皮筋的跳皮筋,踢毽子的踢毽子,只有你一個人站在牆角,看着他們玩。我當時看着可心疼了。

我舅舅現在還會問我:是他們不願意和你玩嗎,還是你不願意和他們玩?

我總是笑笑說:不是他們不願意和我玩,是我更願意“看着”他們玩。

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

我的性格不是那種會爲了融入集體,勉強合羣的人。上了大學以後,我越發佩服那些敢獨來獨往,敢一個人走走停停喫飯旅行,即使自己,也能走出千軍萬馬的氣場的人。

我平時不愛逛街,但是總是招架不住室友們的盛情邀請,於是整個過程都是在強顏歡笑,逛得也不夠不開心,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所以我很多次都在想,我這樣努力合羣,努力去做她們喜歡的事情,讓我的生活更加舒服了嗎?答案顯而易見。

我閨蜜上大學以後還每天堅持去圖書館,但是她的做法,卻惹來了室友明裏暗裏的嘲諷。覺得她怎麼那麼“特別”呢?和我們一起玩多好,在寢室裏追追韓劇,打打遊戲,沒事兒一起拉幫結夥出去喫頓好喫的,那樣多逍遙自在,這纔是一個“像樣”的大學生活嘛。

把我閨蜜放到她們的大堆兒裏,確實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有段時間她自己也覺得活得彆扭,在加入她們和不加入之間糾結。直到有一天,閨蜜拿到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她確信了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於是在獨來獨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小我們就被告訴,要努力和每一位同學做朋友,要融入集體。於是集體成了最約束我們的地方,爲了融入大幫,削尖了腦袋迎合他們,結果卻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

朋友確實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如果是我們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強迫自己融入了。當烏央烏央的一羣人在一起時,是不太可能讓我們獲得什麼有益的技能的,相反可能會是墮落的開始。

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免不了會影響他人或被別人影響。可能上一秒還在談笑風生,下一秒就因爲某句話不對而傷了對方。

在《奇葩大會》上有一個辯題是:要不要爲了融入集體,僞裝自己?

反方有一個辯手叫臧鴻飛,是個搖滾歌手,講話磕磕巴巴,但是他有一段話講得非常深入人心。

他說:“我們在短暫的人生中,都要走自己的路,不是說我去報團,而是我要走在這條路上。回頭,噢,你也走在這條路上。”

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大學裏,我們要不要合羣?

最好的合羣不是爲了迎合別人而強迫自己做什麼,而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恰巧遇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希望我們都能活成自己的樣子,每天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