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科14所”的大名,軍迷朋友們總是津津樂道他們的豐功偉績,第一部配裝殲-10戰鬥機的大功率脈衝多普勒雷達,第一部配裝殲-10B的無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第一部配裝殲-20的大功率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第一套配裝052C型驅逐艦的中華神盾雷達,第一部大型反隱身目標雷達,這些尖端軍工戰績全部出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

我國第5代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在回應第6代戰鬥機問題時說,實際上殲-20的研製成功正是基於我們對雷達探測與反探測原理有了新的理解和應用,未來戰機仍然需要跨代技術推動,比如新的探測方式、新的材料、新的作戰武器等等,我們正處於新技術爆發的前夜,而我們很可能就是這些技術的擁有者。而電科14所的量子雷達正是殲-20總師列舉的一系列關於第6代戰機研製所需新技術之一。

早在3年前電科14所就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量子雷達的原理樣機,並於次年完成了百公里級的探測試驗,成功驗證了量子雷達的探測機理。對於中國電科14所在量子雷達領域取得的成就,美國空中力量研究中心指出,中國已經在量子雷達遠程試驗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這意味着中國將率先實現量子雷達的武器化、實用化,直接助力中國武器裝備的性能躍升。

短短三年之後,電科14所果然印證了殲-20總師楊偉關於“我們是新技術擁有者”的預言,繼三年前研製成功量子雷達的原理樣機之後,電科14所成功研製出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劃重點:這不是試驗用的原理樣機,這是正經八百的量子雷達,意味着中國的量子雷達將正式開始實用化進程。量子雷達的探測原理完全不同於常規雷達,常規雷達依靠雷達發射機將電磁波束照向目標,照射目標後形成反射,爾後雷達接收機接收反射波束

進而解算出目標方位信息。正是基於這一原理,第五代隱形戰鬥機才應運而生,隱形飛機通過飛機外形折角設計,將照射過來的雷達波束反射至其他方向,進而導致對方雷達無法接收雷達反射波束,形成隱身效果。量子雷達則是基於量子信號的收發原理進行探測,世界萬物皆有量子態的存在,所以不論探測目標的外形如何變化,都無法規避量子雷達的探測。

這也意味着B-2隱形轟炸機、殲-20戰鬥機、F-22戰鬥機、F-35戰鬥機這些基於傳統雷達探測原理的隱形戰鬥機,在量子雷達面前都將現出原形。同時量子雷達還能做到常規雷達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直接探測目標外形,進而判讀目標型號信息。普通雷達在這一方面是極容易被欺騙的,雖說普通雷達可以探測目標的大小,但是數量信息、外觀信息基本很難判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