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發佈消息稱,正式與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市人民政府在長沙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託管湖南省省屬國有企業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工廠,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和銷售。吉利正式託管長豐獵豹汽車工廠後,將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技術,推進資源整合,提升獵豹汽車公司整體競爭力。

車市寒風肆虐,汽車行業淘汰賽加速,每況愈下的汽車市場便開啓了遍尋藥方之路。收購、合併顯然成爲2020年車企尋找出路的關鍵詞。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發佈消息稱,正式與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市人民政府在長沙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託管湖南省省屬國有企業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工廠,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和銷售。

吉利正式託管長豐獵豹汽車工廠後,將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技術,推進資源整合,提升獵豹汽車公司整體競爭力。在未來,吉利也將繼續深度拓展新能源領域的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湖南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一箭三雕 長豐獵豹是一家有着近50年曆史的老牌車企,但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看到這款車,或許你會有些印象。

這款源自帕傑羅V31平臺的長豐獵豹黑金剛,曾被軍隊和政府大批量採購,所以黑金剛給人留下“軍用越野”的印象。事實上,長豐集團前身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319工廠,是個標準的軍工企業,在2001年移交湖南省管理。目前長豐獵豹擁有湖南永州、安徽滁州、湖南長沙和湖北荊門四個整車生產基地。

近幾年,獵豹汽車經歷了大起大落。2017年銷售整車12.5萬輛,同比增長四成,實現銷售收入113.2億元。但國內汽車市場的“變天”和SUV“退燒”,中斷了獵豹汽車的爆發增長,2018年獵豹汽車累計銷量爲86402輛,同比下滑32%,2019年獵豹汽車銷量爲33200輛,同比下降61.6%,旗下多款主力車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當然,獵豹並沒坐以待斃也曾努力過,去年對獵豹CS10、獵豹CS9的升級就是其中的體現;另外,獵豹汽車也發佈了全新的品牌logo,帶來了全新的戰略車型獵豹coupe。但由於市場規模的大幅縮減,獵豹汽車母公司長豐集團被陷入困境,集團決定通過薪酬調整、減負降費、轉讓基地等手段,發起一場自救行動。

直到4月27日,吉利托管獵豹汽車長沙工廠正式官宣,獵豹總算脫離沉重的“包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將積極幫助長豐獵豹這一湖南本土汽車品牌早日擺脫困境、實現新的發展;同時懷揣新的夢想,在湘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而長豐獵豹所在的湖南省,恰恰也是吉利控股集團的重要戰略地區,目前吉利也有多款車型在湘潭工廠生產。未來,吉利將充分發揮產品、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技術,推進資源整合,提升獵豹汽車公司整體競爭力,發揮1+1>2的效應。

總的來說,對於兩者的合作,是多贏的利好局面:吉利獲得一個現成的工廠,爲自身轉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乘用車領域發展不順的獵豹汽車獲得資金、人才和技術,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轉型;而地方政府也避免國有資產低效益或無效益運行。 弱勢品牌面臨生死考驗 實際上,獵豹的問題並非車市寒冬中獨特的存在,它被託管求生存僅僅是一個縮影而已,包括力帆、江淮、海馬等車企也相繼陷入困境。如今車市整體銷量下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巨大的財務危機面前,銷售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利潤只是杯水車薪,轉讓負債虧損股權,解放閒置產能則是立杆見影,而且雙方還可以各取所需。

最爲典型的就是部分品牌被造車新勢力收購,例如愛馳汽車以50%股權獲得江鈴控股的經營主導權、拜騰一元收購一汽華利100%股權、車和家6.5億元收購力帆等。其實汽車企業之間的收購與股權變賣並不是國內汽車市場的特有現象,在全球範圍內,車企之間的併購也並不少,只是國內近些年來競爭激烈,很多車企處在淘汰邊緣,收購現象也就特別多。

而今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部分車企雪上加霜。小康股份一季度虧損4.94億元、江淮一季度預虧3.56億元、海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37.85%、衆泰去年虧損超90億,董事長金浙勇被限制消費,還有造車新勢力面臨“沒錢可燒”等局面。今年國內汽車市場註定要經歷一波優勝劣汰,而最後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會讓國內市場更加成熟。

不論是收購沃爾沃、寶騰,還是持有戴姆勒6.8%的股份,吉利近幾年的擴張速度是國內任何一家自主品牌所無法比擬的,通過不斷佈局,吉利讓自己站在了自主車企食物鏈的頂端。至於那些跟不上變化節奏的品牌,將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