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紅鄉村(二)丨“千洞之島” 蛇蟠島

“尋找台州網紅鄉村”第二季作爲台州市第三屆網絡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共台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台州市委網信辦、台州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台州城市網承辦,旨在挖掘一批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巨大變化、取得巨大發展的台州特色鄉村,展示台州鄉村新面貌,激發網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尋找台州網紅鄉村”第二季No.2

我們來到了“千洞之島”蛇蟠島

三門•蛇蟠島

海上仙子國,千洞蛇蟠島。位於三門的蛇蟠島,是台州第二大島,島上風光旖旎,春意盎然,無邊的綠色讓人駐足難離,是個慢生活節奏的海島。特別在盛夏季節,蛇蟠島海風徐徐,涼氣習習,俗塵盡消。自明清以來,即是旅遊避暑聖地,在30年代曾是電影《漁光曲》外景拍攝地。

近日,浙江•蛇蟠海島公園創建暨首屆旅遊風情節正在舉行,島上大片的粉黛花海令遊客流連。秋日、花海、古村,構成一幅爛漫的畫卷。

蛇蟠島粉黛亂子草基地選址在蛇蟠島最核心區塊,毗鄰黃泥洞歷史文化村落,周邊就是海盜村、野人洞等幾個景區中心區塊。這一片38畝的粉黛亂子草基地,現在已經是粉嫩的海洋,走進這片仙境般的粉色田野,花穗隨風搖曳,如雲似霧,如夢似幻。

粉黛亂子草,又名毛芒亂子草,原產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花期9月至11月,花穗雲霧狀,葉和花序會隨着季節變色,花序在秋季時最美,爲粉紅色,到冬天略帶古銅色。

黃泥洞村

黃泥洞村是蛇蟠鄉政府所在地。距三門縣城17.5公里,距大陸海岸線最近處僅2公里。從健跳鎮的上敖碼頭乘渡船約10分鐘可達。

黃泥洞出產江南名石“蛇蟠石”,供應寧波、上海等建材商,也遠銷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市場。

千年盡露波濤聲,萬古猶存斧鑿痕。黃泥洞村歷史久遠,自宋代以來,因大規模的採石,在島上遺留了大大小小洞穴共有1300餘個,被人們稱爲“千洞之島”

巖洞縱橫交錯、連環套迭、怪石嶙峋、風光奇異,洞內四季似春,洞外波光帆影,山嵐煙霞,清水游魚,千姿百態,妙趣無窮,“千洞連環洞”堪稱一絕。

黃泥洞村的採石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間,彼時的蛇蟠島還沒有正式定居的島民。當時,在島上採石的工人們,用廢石材蓋了幾間簡陋的房屋用以休憩,這些便是黃泥洞村最早的石頭屋。

後來,部分採石工人在島上定居下來,這才慢慢有了“黃泥洞村”。醬紅石牆、黛青弧瓦,看似隨意鋪疊,細觀之下,無一處不藏着祖輩們獨特的壘砌手法。樹蔭下的石屋透着一股古樸凝重,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樸素美好。

時間的沉澱,使黃泥洞村的石屋更具魅力。但這些石屋並非一夕建成,村裏大部分的石屋重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許,正是因爲當時的“無心之舉”以及後來的保護得當,才使黃泥洞村最終成爲蛇蟠石屋保留最完整的村莊。

野人洞

野人洞因亭旁才子包定的詩“野人家住神蛇頂,石骨撐空芒射日”而得名。詩中的野人是指居住在石壁撐空的洞穴中的山野村人,古樸島民,俗稱爲野人。

進入“野人洞”,迎面而來的是數不清的洞窟羣,它是古人採石遺留下來的石洞,稱“野人古洞”。洞外水景曲橋,豎進旁出,支洞橫生,幽深隱蔽。峭壁上青藤紅葉,薜蘿倒掛,野樹山花,把這個千年古洞裝點的生機盎然。

住在野人洞裏的島民爲了方便幹活,他們將“家”也按在了洞內。古人十分合理地利用這些廢棄的石宕洞窟,作爲民宅,坐北向南的古宕仙蹤,地勢高亢,面對大海。有庭院,有客廳,還有臥室、廚房、豬舍等井然有序,整潔古樸。

精美的石頭會說話,頑石通靈,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將各種生命形態之美凝固成一扇扇石窗。

海盜村

海盜村景區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海盜爲主題的海島洞窟景區。蛇蟠島曾經是海盜窩,海盜村不僅彙集了千百年來中國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 東海梟雄”,也招徠了世界史上“盜”名遠揚的“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北歐海盜齊聚於此。

一進入海盜村就可以看到一組五大海盜的羣體石像,他們是中國海盜史上的精英人物,其中有一個便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

這裏集洞窟精景與海洋風光於一體,雄渾大氣,其獨特的海盜文化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海盜村彙集了當年叱吒海洋的著名海盜人物和其種種“盜”跡。自楚國滅越,漢武帝時期甌閩交惡,到三國孫吳政權絞殺山越民,蛇蟠島成爲三門灣土著海躥流求、夷洲,前往呂宋等東南亞羣島的中轉站。之後,這裏又淪爲流亡者藏匿永生之地,海盜落寇嘯聚王國。

清風洞星空營地

領略完黃泥洞古村的庭院花開,野人洞的凝固之美,海盜村的大氣雄渾,清風洞星空營地可以帶你穿越回現代,感受不一樣的洞窟狂歡。

清風洞星空營地依山勢以石爲本而建,有游泳池、篝火狂歡營、洞窟酒吧、籃球場、燒烤場等,洞洞相環,生趣盎然。

編輯:一舟

校對:興舜、劍風

審覈:旭敏

相關文章